“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

2016-12-21 07:28罗赟莹云南大学附属中学650031
地理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哈尼族哈尼村寨

·罗赟莹/云南大学附属中学(650031)

“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

·罗赟莹/云南大学附属中学(650031)

一、教材分析

“富有云南特色的聚落”这节课程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聚落的概念;聚落的分类;云南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聚落的保护。本课程以哈尼村寨的布局为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聚落的形成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分析了蘑菇房、傣家竹楼、大理丽江地区“三坊一照壁”房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以丽江古城为例,让学生树立保护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观点。课程所选内容、材料是围绕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展开的,凸显了具有云南特色聚落的主题。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联系紧密,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本节课程通过大量云南的实例和图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聚落的概念;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掌握聚落的分类;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哈尼村寨的选址与布局,蘑菇房、傣家竹楼、大理丽江地区的“三坊一照壁”房屋的特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同时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出示云南省星光图。教学片段1

教师:这是一幅云南省卫星夜景图,从卫星上往下看,亮处是什么光?

学生:灯光。

教师:有灯光的地方代表什么?

学生:有人居住。

教师:那么灯光越亮,代表什么?

学生:人口越密集。

教师:灯光暗淡的地方呢?就没有人居住了吗?

学生:代表人口稀疏。

让学生由夜晚灯光明暗,感受地球上人类居住地的稀疏与密集。灯光越亮,说明人口越多、越密集;反之,人口越稀疏。

教学片段2

教师:人类的家园即人类居住的场所。用地理术语应该怎样描述?

学生:聚落。

教师:人类聚居的场所地理学上称之为聚落。聚落可以归纳为哪两类?

学生: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这样既解释了聚落的概念,又让学生明白聚落的分类。

2.云南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元阳梯田2013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成为云南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元阳梯田是哈尼人创造出来的杰作。

学生活动:我的家在哪里(如图1)?

图1

活动1:哈尼族祖先从青藏高原迁徙来到云南省元阳县,请同学们穿越回千年前,替哈尼族祖先想想应选择哪里作为居住地。

教师引导:很多同学认为A地自然条件好,所以选择A地,但是哈尼族祖先南迁至红河流域时,条件优越的河谷地区已被其他民族占领,于是哈尼族不得不进入条件恶劣的山岳地带。进入山岳地带的哈尼族祖先,并未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开动脑筋,精心挑选村寨的位置,而且布局合理。哈尼人在布局时都要考虑四个要素,分别是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湖。

活动2:请在图2所示的一面山坡上布局这四个要素,并解释为什么?

图2

活动3:教师展示哈尼村寨布局图(如图3)。请学生识别,并对号连线。

图3

(1)布局原因分析:四度同构。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森林布局在最高处、村寨在山腰、梯田在山坡,以及梯田总是云雾相伴(如表1)?

表1 哈尼村寨布局原因分析

教师小结:“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形成“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

(2)布局原因分析:水循环。2010年云南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损失惨重。奇怪的是,元阳梯田并没有受很大影响。请结合“四度同构”进行分析,哈尼梯田的水从哪里来?

山顶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森林里的泉水和雨水,经过水沟流到块块梯田中。水从上一层梯田流到下一层梯田,层层下注,最终又流回江河中,江河蒸发到森林,如此周而复始,永不中断。由于山水终年不断,哈尼梯田一年四季都注满了水。这正是印证了云南十八怪中的“山有多高水常在”。

3.梯田的保护

哈尼族谚语说:“房子盖了住百年,梯田开了吃千年”。对于哈尼人来说,如何保护这种良性生态系统?哈尼村寨的上方都生长着一片古老的茂密森林,称为“龙林”,这些林区禁止砍伐,而且还根据林木情况,进行补栽和维护。这种观念对森林的存续发展十分有利。哈尼人认为“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守护梯田”。梯田一年四季养水,既要适时放水,也要适时排涝。此外,哈尼人在山上挖掘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同时,千百年来,哈尼族人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水系沟渠保护制度,如水渠归集体管理、“分水木刻”制度等。

4.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表2)

从蘑菇房、竹楼到“三坊一照壁”的石头房子,共同之处都是就地取材,生态环保,与自然和谐共生。

表2 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由学生讨论得出,究竟什么才能体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几者协调统一,体现人地和谐关系?并请学生举例说明(如表3)。

教师总结,并引出世界文化遗产概念。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总结:保护传统聚落,保护世界遗产。

表3 云南世界文化遗产

专家点评:本节课的总体感受是课程紧扣课标,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教师备课充分,结构合理巧妙,善于引导,适时肯定,师生分工明确、合作默契。亮点一:乡土味浓。本课没有采用商务星球版教材中的案例,所选内容、材料都围绕家乡的生活环境展开,如元阳村寨、傣家竹楼等,突显了具有云南特色聚落的主题。亮点二:设计新颖。充分利用家乡的素材,层层设问,带着学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亮点三:知识丰富。课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哈尼村寨的选址,同时带领学生探索解决“四度同构”布局原因。由此总结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引入傣家竹楼、蘑菇房、大理丽江地区“三坊一照壁”的房屋特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亮点四:巧妙点题。教学中先给学生构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讨论结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课堂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巧妙点题。(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院陈亚颦教授)

常回家看看

谈条件

张燕/陕西宝鸡

猜你喜欢
哈尼族哈尼村寨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无蚊村寨丁屋岭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