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妍,王大华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家庭问题专题研究·
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夫妻依恋风格对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张明妍1,2,王大华1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为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夫妻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对246对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妻子受过高等教育,丈夫婚姻满意度较高;夫妻经常一起做事,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度均较高;对于男性和女性,夫妻依恋风格均可以显著预测其婚姻满意度,依恋安全性高的个体婚姻满意度较高。
女性;受教育水平;夫妻依恋风格;婚姻满意度
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质量和关系的重要指标。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探讨和猜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很多长辈所认可的幸福的婚姻讲求“门当户对”,意指男女双方在教育、工作收入、家庭背景等方面水平要相近。也有部分家长希望男孩子找一个各方面比自己弱而不能比自己强的女孩结婚,以防将来儿子受气。因此,较高学历教育有时成为女性择偶中的阻碍因素。更有甚者,“女博士是第三种人”,“优秀女性婚姻不幸福”等说法在当前仍然存在。
针对与什么样的人结婚婚姻满意度会更高这个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3类:一类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子女数量、婚龄、婚前同居情况等,如有研究者认为生育子女数较多会降低已婚夫妇的婚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普遍低于男性;有婚前同居史,其婚姻满意度相对较高[1]。针对老人婚姻满意度影响因素开展的研究发现,老人健康状况、年龄及是否与子女同住对婚姻满意度均无显著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会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2]。再一类关注的是夫妻间互动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如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配偶支持等,如有研究发现与配偶同住以及发生矛盾冲突时配偶所采取的态度是影响婚姻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3];配偶支持情况与婚姻满意度呈正向相关关系[4];双方互动交流越多,婚姻满意度越高[1]。还有一类是关注个人性格特征,如依恋风格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①。夫妻依恋风格是指个体与配偶之间形成牢固的情感联结的倾向[5][6]。一般情况下,依恋风格分3种类型,一种是安全型依恋,即自己跟伴侣之间感情很亲密,并且对这种亲密的情感感到很舒服和很有信心;一种是回避型依恋,是指自己对伴侣的亲近感到不自在,对亲密的感觉没有信心;还有一种是焦虑型依恋,是指其担心伴侣会跟自己疏远,怕失去对方的感情。有研究结果显示,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个体相比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报告出更高的婚姻满意度[7][8][9][10]。
本研究立足于现实中大众普遍对婚姻满意度的理解和前人研究结果的分析,开展定量的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女人受到较高教育水平对婚姻满意度有何影响?二是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研究对象
来自北京的246对(共492人)在婚的老年夫妻参与了本研究。这些老年人年龄在55~85岁之间,平均年龄68.18岁(SD=5.452)。其中男性老人年龄在58~85之间,平均年龄69.46岁(SD=5.577);女性老人年龄在55~81岁之间,平均年龄66.91岁(SD=5.021)。
(二)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包括自编题目和两个测量问卷。一个是《婚姻满意度问卷》,该问卷由10个项目组成。请被试从1(完全不赞同)至5(完全赞同)对自己和配偶的婚姻状态进行评定,问卷得分越高表示婚姻满意度越高。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771。
另一个是《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该问卷用于测量老年人的依恋风格特点,包括安全、焦虑、回避3个维度,共18个项目,每个项目从1(非常不同意)至7(非常同意)7点量表计分。依恋安全维度得分高的人乐意与别人亲密,在依赖别人和别人依赖自己上都有安全感;依恋焦虑维度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等;依恋回避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依恋安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3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7、0.764和0.854。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的收集方式是一对一独立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主试,现场指导被试填答问卷。对于文盲、无法自主完成问卷的被试由主试念给被试听,被试作口头回答完成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推论性统计。
(一)夫妻受教育水平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中的被试受教育水平分为4类:文盲、小学或私塾、中学(包括初中、高中及中专、技校)、大专及大学。男性受到的教育水平普遍比女性略高,大部分受过中学及以上水平的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接近总数的一半。女性同样受到中学及以上水平的教育占大多数,但受到高等教育的相对较少。具体情况见表1:
以不同受教育水平为自变量,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结果发现,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男性婚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3.621,df=3,p<0.05),采用LSD事后检验分析,男性文盲幸福感最高(由于人数过少,该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其次是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而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女性婚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F=0.474,df=3,p>0.05)。
进一步检验男性受教育水平和女性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异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在本样本中,妻子比丈夫受教育水平低的有94人,占总体的38.2%;妻子和丈夫受教育水平一样的有135人,占总体的54.9%;妻子比丈夫受教育水平高的有17人,占总体的6.9%。经差异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再进一步检验个人受教育水平对配偶的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妻子的受教育水平会影响丈夫的婚姻满意度(F=3.888,df=3,p<0.01),经过事后检验分析显示,妻子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最高;而丈夫的受教育水平对妻子的婚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p>0.05)。
(二)年龄、夫妻一起做事的程度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将被试年龄和其婚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受到性别的调节作用。对于男性,年龄越大,婚姻满意度越高(r=0.179,p<0.01);而对于女性,相关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在本研究中,484位被试回答了与配偶一起做事的程度,反映“经常一起做事”的有265人(占总体的53.8%),“有时候一起做事”的有114人(占23.1%),“很少一起做事,多数时候各做各的”有105人(占21.3%)。不同性别的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夫妻一起做事的程度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以夫妻一起做事的不同程度为自变量,以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无论是对于男性(F=10.279,df=2,p<0.001)还是女性(F=24.333,df=2,p<0.001),夫妻一起做事的程度均会显著影响其婚姻满意度,两组被试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起做事的程度越高,对婚姻的满意度越高。
(三)夫妻依恋风格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将夫妻依恋风格安全、焦虑、回避3个维度的得分与婚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依恋风格的3个维度均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依恋安全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正相关,依恋焦虑和回避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负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夫妻依恋风格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注:p***<0.001
为进一步明晰夫妻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将依恋风格的不同维度共同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以婚姻满意度为因变量,采用enter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对于男性和女性,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夫妻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分别有57.6%和49.6%的解释率。
表4 夫妻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p***<0.001
本研究发现男人和女人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对他们的婚姻满意度没有影响,妻子比丈夫受教育水平低、和丈夫受教育水平相同或比丈夫受教育水平高这3种情况在婚姻满意度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所以说,传统要求受教育水平相近,甚至“男强女弱”的婚姻才能更幸福的说法经不住实证的检验。而且,妻子受到高等教育非但不会对婚姻家庭造成破坏影响,其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还相对更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男人五六十岁之后,回过头来经常会说“还得找个知书达理的老婆”的原因了。而男人受过高等教育并不会让自己的妻子感到婚姻更幸福,这反映出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往研究发现男性从异性同伴的支持中受益更大,这或许是男性为何从配偶那里受益更多的原因[12]。
那么,影响妻子婚姻满意度的是什么呢?在这个研究中,与伴侣一起做事的程度会影响到女人的婚姻幸福感,丈夫常能陪伴妻子一起做事的话会让妻子对婚姻感到更满意,当然夫妻经常一起做事的话,丈夫的婚姻满意度也较高。另外,Litzinger和张锦涛等人研究发现了夫妻间的沟通与其婚姻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越多的建设性沟通、越少的消极性沟通,感受到的婚姻质量则越高[13][14]。总结起来可以得出,妻子受过高等教育家庭中的丈夫感到婚姻更幸福,而夫妻常常一起做事家庭中的夫妻双方婚姻满意度都会更高。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女性受教育水平、夫妻间的互动如夫妻一起做事的程度都会对婚姻的满意度产生影响。除了这两方面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变量,即夫妻依恋风格对婚姻满意度的作用。夫妻依恋风格可以预测婚姻满意度的高低,对于男性和女性分别可以解释57.6%和49.6%的变异。这个结果意味着婚姻满意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依恋风格,依恋风格越安全、越不会焦虑和回避的夫妻婚姻满意度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一致[8][9][10]。
至于为什么在没有调查和研究提供科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许多人会误信“优秀女性婚姻不幸福”等这样的说法,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是这种认识是一种谬误,是我们脑中某些事件的可利用性给我们带来的错误判断。举个例子来说,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在4个字母的英文单词中,R做首字母的单词比它在第三个位置的单词要多。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以R开头的4个字母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也就是说,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可获得性、可利用性更高,从而使得我们认为它们出现的概率更高。同理,“优秀女性婚姻不幸福”更容易被我们关注到,导致我们认为它出现的概率高,于是产生了不正确的确定感。其二可能是“优秀的女性婚姻不幸福”是对人们不平衡心理的一种补偿,人们更愿意相信“人无完人”,宁愿去注意、去相信优秀女性身上可能会存在的不完美,以抵抗她们的优秀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综上所述,受过高等教育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自身婚姻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妻子受过高等教育的话,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较高;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受到两人一起做事程度的影响,经常一起做事和互动的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度都会更高;夫妻依恋风格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依恋风格安全性更高的个体的婚姻满意度更高。
本研究的实证结论有助于改进我们对于婚姻满意度的理解和认识,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选取老年夫妻作为研究对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们的婚姻经历了漫长的考验得以维持到晚年,因此在老年期得到的研究结果比起中青年期来说相对更具稳定性;但另一方面,经历较长的生命历程可能会导致一些婚姻在中途被淘汰了。例如,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女性其婚姻被淘汰的比率存在差异。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选取样本时注意年龄段的分布,也许在中青年阶段的夫妻会有相对独特的特点。另外,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受教育水平分布相对不均,尤其是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不稳定。本研究样本平均年龄68岁,大概是在五六十年代接受的教育,那个年代男女受教育的比例比较失衡。而如今,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最新数据,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2.5%、51.7%和36.9%,相较10年前均有10%及以上的提高②。因此,在整个社会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考察受教育水平与婚姻满意度二者间的关系。总之,人们需要正确地去认识影响婚姻满意度高低的因素,有的放矢地去选择、培养一段良好的婚恋关系。传统男权社会所赋予人们的“男人一定要比女人强”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人们当前的错误观念需得到纠正,社会有必要为女性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 “依恋”概念最初由Bowlby(1969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个体与依恋对象形成牢固的情感联结的倾向,它使得个体在生命早期从其主要照料者处获取温饱、关爱等一切赖以生存和顺利发展的条件。婴儿早期会自然地表达他/她对于舒适和安全的需要,照顾者对此信号的响应方式会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可预见性和安全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学会是否可以依靠照顾者来提供舒适和安全。尽管Bowlby主要关注婴儿和照看者的情感联结,但他相信依恋是“从摇篮到坟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命题。Hazan和Shaver(1987年)对亲密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成人依恋理论,他们认为成人伴侣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婴儿和照看者关系,都是依恋行为系统导致的。依恋理论家们认为依恋行为系统在未来的关系情境中,会引导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②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的数据来源于2002至201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 王存同,余姣.中国婚姻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1):25-32.
[2] 陈华帅.老人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6):67-72.
[3] 蔡玲.青年婚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3):56-62.
[4] 王大华,张明妍.老年人配偶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夫妻依恋、婚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195-201.
[5] Bowlby, J.AttachmentandLoss:Attachment[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1-23.
[6] Hazan, C., Shaver, P.ConceptualizingRomanticLoveasAnAttachmentProces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52(3):511-524.
[7] 李春花,王大华,陈翠玲,刘永广.老年人的依恋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77-83.
[8] Feeney, J. A.Attachment,Caregiving,andMaritalSatisfaction[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6,(3):401-416.
[9] Mikulincer, M., Shaver, P. R.AttachmentinAdulthood:Structure,Dynamics,andChange[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7. 285-323.
[10] Brassard, A.,Lussier, Y., Shaver, P. R.Attachment,PerceivedConflict,andCoupleSatisfaction:TestofAMediationalDyadicModel[J]. Family Relations,2009, 58:634-646.[11] 翟晓艳,李春花,魏红,王大华.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97-204.
[12] Mickelson, K.D.,Helgeson,V. S.,Weiner,E.GenderEffectsonSocialSupportProvisionandReceipt[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5,(2), 211-224.
[13] Litzinger, S., Gordon, K.C.ExploringRelationshipsamongCommunication,SexualSatisfaction,andMarital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Sex and Marital Therapy, 2005, 31(5) : 409-424.
[14]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109-115.
(责任编辑 王 灵)
Predicting Marital Satisfaction:Female Educational Level and Marital Attachment
ZHANG Ming-yan, WANG Da-hua
(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Beijing 100038, China)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a sample of 246 couples.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marital attachment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husband with a high educated wife had higher marital satisfaction. And a couple’s satisfaction was high when the couple doing things together frequently. For men and women, marital attachment could predict marital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Participan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ecurity and lower levels of anxiety and avoidance reported higher marital satisfaction.
female; educational level; marital attachment; marital satisfaction
2016-09-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老年人夫妻依恋稳定性的研究”(项目编号:13JJD190001)
张明妍(1987—),女,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指标与科技评价、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王大华(1971—),女,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亲密关系与心理健康、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
B844.3
A
1008-6838(2016)06-0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