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滨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计量分析
开 滨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对CNKI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5年女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的1440篇文章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对我国女大学生研究领域关注度日益增强,2012年研究热度有所降低;高产作者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地区,且作者更倾向于独自发表文章;高产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山东、新疆、北京等地区;该领域的合作广度、深度都较低;来源期刊具有明显的女性研究、就业及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性别歧视、就业困境、对策、就业指导、就业现状、就业心理、就业能力上。
女大学生;就业;时空分析;合作分析;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1][2],而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更加突出,已成为我国全社会所关注的基础民生问题之一。我国教育学、社会学、女性学等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研究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2][3][4]。然而这些研究都是以微观视角对该领域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尚未有学者从宏观层面上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拟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宏观上对女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一个宏观整体上的把握,并为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5月9日,检索式为: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精确),得到的检索结果经过删除通讯、书评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取1440篇文章。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时空分析、合作分析以及内容分析,研究工具包括Bibexcel、SPSS、Pajek等,其中Bibexcel用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字段的抽取,SPSS用来进行方程分布的各类拟合,Pajek用于进行合作分析。
(一)时空分析
1.文章时间分布。发文量时间分布见图1所示,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至2011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说明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至2011年我国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的研究关注度日益增强,而2012年开始该话题的研究热度有所降低。
图1 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2.作者频次分布。表1列出了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21位作者。可以看出,沈阳理工大学的李艳红和华东交通大学的李曦发文量最高,同为5篇,另外,发文量为4篇的有5人,发文量为3篇的有14人。同时还可以看出,这21位高产作者所在地区基本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地区,西部地区则缺乏该领域的高产研究者。
表1 高产研究者列表(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
3.每篇文章中作者数量分布。16年间的1440篇文献中总共包含2184位作者(有重复),平均每篇文献中包含1.5位作者,删除重复作者后为1904位。其中作者数最多的一篇包含了9位作者,是由席宾、席岳琳、赵建利、李晓庆、朱子君、史慧芳、王媛丽、宁占英、赵一峰9位作者于2014年发表的《建立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问题的思考》[5]。包含6位作者的共有2篇文章,包含5位作者的共有12篇文章。图2为篇均作者的数量分布图,经过统计得知,篇均作者的数量分布服从幂函数,方程拟合为:y=2109.5*x-3.4,其含义为文章中含有x位作者的文献数量为y篇。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文献中仅含有一个作者,说明研究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领域的作者更倾向于独自发表文章,这也与我国社会学领域的作者分布规律相吻合。
图2 篇均作者数量分布图
4.研究机构频次分布。表2列出了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21个研究机构,可以看出,山东女子学院发文量最高为20篇,其次为中华女子学院17篇,再次为东北财经大学16篇。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前21个研究机构中,女子类院校占了4所,其余的机构分别隶属于综合类大学,如河海大学,以及专业类大学,如东北财经大学。这21所研究机构中,江苏占据了5所,湖北占据了3所,山东、新疆、北京各占据了2所,说明这些地区为女性研究机构力量的重要分布地区。
表2 高产研究机构列表(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
5.每篇文章研究机构数量分布。1440篇文献中总共包含1662家研究机构(有重复),平均每篇文献中包含1.2家研究机构,删除重复研究机构后为1212家,进一步统计可知二级研究机构为1212家,一级研究机构为671家。其中研究机构数最多的一篇文章中包含了5家研究机构,该文章为肖凌、郝敏钗、刘增安、贾海英、曹印革5位作者2011年发表的《高职女大学生就业困惑与应对策略》[6],5位作者分属于不同的机构,分别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纪委、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科研处、经济贸易系以及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3为篇均研究机构的数量分布图,可以看出篇均研究机构的数量分布服从幂函数,方程拟合为:y=1607.8*x-3.7,其含义为文章中含有x家研究机构的文献数量为y篇。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文献中仅含有一家研究机构,这也间接说明了研究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领域的作者更倾向于独自发表文章这一结论,这也与我国社会学领域的作者分布规律相吻合。
图3 篇均研究机构数量分布图
6.地区分布。表3列出了发文量大于等于50篇的15个地区,可以看出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江苏省177篇、山东省121篇、河北省114篇、湖南省106篇、北京市103篇等。可以看出发文量居于前几位的基本为华东、华中、华北等地区,要么为经济大省、市,要么为人口大省、市,这些地区相对来说对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更为深入。
表3 发文量地区列表(发文量大于等于50篇)
(二)合作分析
1.作者合作分析。我们将发文量大于等于2的234个作者导入pajek中进行作者合作分析,得到有过合作的作者为104人,另外的130人没有过合作,有过合作的104人共组成了45个组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33个组元是由两两合作的作者组成,10个组元是由3个作者组成,2个组元是由4个作者组成。可以看出作者的合作行为主要以两两合作为主,合作广度较低,且合作频率相对较少,合作深度也较低。
图4 作者合作图
2.机构合作分析。我们将发文量大于等于5篇的93家一级研究机构导入pajek中进行机构合作分析,得到有过合作的研究机构为69家,另外的24家没有过合作,有过合作的69家研究机构共组成了57个组元,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大部分组元是由两两合作的研究机构组成,且大部分为同一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说明了合作广度较低。其他的5个较大的组元分别为由长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由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
图5 研究机构合作图
(三)内容分析
1.来源期刊频次分析。1440篇文献的来源期刊总共有645种,其中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共有16种,表4列出了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的16种期刊,可以看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中国大学生就业》(41篇)、《教育与职业》(32篇)、《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3篇)、《科技信息》(22篇)等。这16种来源期刊中,《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属于女性研究的专业类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教育与职业》《出国与就业(就业版)》《中国成人教育》《职业时空》《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属于就业或教育的专业类期刊,由此可见,女大学生研究领域的发文阵地具有明显的女性研究、就业及教育研究的特征,这也符合女大学生就业这一研究领域本身的特点。
表4 来源期刊列表(发文量大于等于10篇)
2.关键词频次分布。1440篇文献总共包含6295个关键词(有重复),平均每篇文献中包含4.4个关键词,删除重复关键词后为1960个,表5列出了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6次的30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大的前3个关键词分别为“女大学生”(777次)、“就业”(425次)以及“女大学生就业”(250次),这几个关键词指定了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领域的名称。此外是“对策”(233次)、“性别歧视”(179次)等。“对策”说明不少研究者力图从解决及应对的角度入手对女大学生就业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提供各类建设性的意见[7][8];“性别歧视”则说明了当今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所遭遇的性别歧视,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9][10],同时就业指导、就业现状、就业心理、就业能力等也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表5 高频关键词列表(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6次)
3.每篇文章中的关键词数量分布。可以看出,随着每篇文章中关键词个数的增加,相应文献的频次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再增长的趋势,图6为篇均关键词的数量分布图,其中中间一段降低的曲线服从幂函数,方程拟合为:y=6359299.5*x-7.5,其含义为文章中含有x个关键词的文献数量为y篇,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文献中的关键词数量集中在3个或4个。
图6 篇均关键词数量分布图
[1] 王小波.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
证分析[J]. 青年研究,2002,(9):11-17.
[2] 叶文振,刘建华,夏怡然,杜娟. 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J]. 中国人口科学,2002,(6):58-64.
[3] 潘锦棠. 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04,(3):73-80.
[4] 赵银侠. 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03,(11):76-80.
[5] 席宾,席岳琳,赵建利,李晓庆,朱子君,史慧芳,王媛丽,宁占英,赵一峰. 建立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问题的思考[J]. 职业时空,2014,(10):106-107.
[6] 肖凌,郝敏钗,刘增安,贾海英,曹印革. 高职女大学生就业困惑与应对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11,(8):91-93.
[7] 刘晓玲.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0):72-75.[8] 马于强.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43-145.
[9] 陈雁.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辨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4,(1):62-65.
[10] 佟新,梁萌.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2006,(S2):32-36.
(责任编辑 鲁玉玲)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mployment Researc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Century
KAI Bin
(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 Jinan 25030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1440 articles from CNKI about employment researc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2000 to 2015 using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especially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cooperation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research of this field in China was in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at such research had been dropping slightly since 2012. The findings also include that high-yield authors mainly distributed in 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central China; the authors were more inclined to publish articles alone; high-yield research institutions mainly lie in Jiangsu, Hubei, Shandong, Xinjiang and Beijin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source journ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women’s studies,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the research focus mainly fell 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employment guidance, employment status, employment psychology, employment ability and so 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cooperation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2016-08-30
开滨(1981—),男,山东女子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
C913.68
A
1008-6838(2016)06-0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