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蜀涛,饶小鹏,曾庆友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南昌330001)
英将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彭蜀涛*,饶小鹏,曾庆友
(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南昌330001)
英将铅锌矿位于华南板块闽赣粤造山带武夷褶皱带北缘华南板块之板块碰撞缝合带―萍乡—广丰古缝合断裂带的南侧,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分布普遍,是赣东北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总结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对矿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实践意义。通过查阅英将铅锌矿成矿与找矿的成果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总结了英将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就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探讨。
地质特征;铅锌矿床;成矿模式;英将
英将矿区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城南东侧146°方位,直距约30km。行政隶属于石塘镇和英将乡管辖。本文通过查阅英将铅锌成矿与找矿的成果资料,试图以这些资料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铅锌矿勘查体会与实地工作所得,总结了英将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就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探讨。
英将铅锌矿位于华南板块闽赣粤造山带武夷褶皱带北缘华南板块之板块碰撞缝合带―萍乡—广丰古缝合断裂带的南侧[1]。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周潭岩组(Pt3zt)、震旦系上统洪山组(Z2h)、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C2o)及侏罗系中-下统水北组(J1-2s)、上统鹅湖岭组(J3e)。区内基底褶皱由晚元古代周潭岩组、万源岩组和洪山组构成[2],为石塘复式向斜的主体部分,基底褶皱构造轴线总体呈近EW向展布,轴面倾向S,显示了由南往北推覆特征,具线状紧闭特点;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E向为主,次为NW、SN向,具继承与改造性质,西北部发育以高温塑变为主要特征的韧性剪切变形带,总体走向近SN向。早期以韧性高温塑变为主,晚期以脆性破碎为主。因此断裂构造大体分为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及节理裂隙3种。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以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活动为主,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类,次为基性、中性、碱性岩类,主要分为加里东期与燕山期侵入岩。火山岩主要出露于中南部,主要为流纹斑岩,其出露面积较小。区内地球化学异常有Pb、Zn、Ag、Cu、Fe,并已知有众多的多金属矿床与矿点,其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以青白口系周潭岩组变粒岩段(Pt3ztg)、片岩段(Pt3zts)及侏罗系林山群水北组下段(J1-2s1)、上段(J1-2s2)为主(图1)。
青白口系周潭岩组片岩段变粒岩段(Pt3ztg):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和南侧,岩层倾向南东—南西,倾角30°~58°,岩性为灰—浅灰黑色、浅灰绿、浅黄色的中—细黑云母斜长变粒岩、(石榴石)黑云斜长(二长)变粒岩(或片麻岩)夹(含黑云)二长浅粒岩。由于岩石变质程度相对较深,岩石呈中—厚层状的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仅部分见变余层理构造,经原岩恢复为岩屑砂岩、次岩屑砂岩或杂砂岩。
青白口系周潭岩组片岩段(Pt3zts)是矿区主要赋矿层位,其容矿岩石为透闪石岩、透辉石岩、绿帘石、阳起石岩等钙镁硅酸盐岩,岩层倾向南东—南西,倾角35°~60°,该层中常有流纹斑岩侵入,为铅锌矿后期成矿改造提供一定的的物质来源和动力。
侏罗系林山群水北组下段(J1-2s1):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岩层倾向南东—南西,倾角35°~55°,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含砾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底部为单成分砾岩。
图1 英将矿区地质略图
侏罗系林山群水北组上段(J1-2s2):分布于矿区中部,岩层倾向南东—南西,倾角35°~60°,下部为黑灰色含炭粉砂岩;中部为灰白—浅灰、灰—灰黑色中—薄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含炭泥岩;上部为砖红—灰黄—灰紫色薄—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细粒岩屑砂岩、铁质泥岩夹炭质页岩。
2.2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F1、F2两条断裂,其主要特征如下:
F1:展布于矿区的北东侧,为区域性岑源—徐坞断裂的一部分,该断层由矿区的北东侧一直延伸至矿区的南西方向,一直延伸至矿区外,倾向NE,倾角45°~60°。
F2:位于矿区的中部,F1的南侧,与F1大致平行展布,相距900m左右,断层性质不明。
2.3 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来有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和流纹斑岩等小岩脉。
花岗岩(γ):出露于矿区的北西角,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中细粒花岗结构、不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斑状、似斑状构造。
中粗粒白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出露于矿区的南东北角,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组成,不等粒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变余中粗粒花岗结构、变余粗—巨粒似伟晶结构,斑杂状构造。
流纹斑岩(λπ):在矿区范围内分布广泛,一般呈脉状顺层产出。主要由斑晶(5%)和基质(95%)组成,斑晶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基质为长英质混晶嵌晶球粒。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长英质混晶嵌晶球粒结构,块状构造。常具有弱绿帘石化和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2.4 变质作用
矿区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按其变质程度分为片岩类、变粒岩类、片麻岩类。
3.1 矿(化)体特征
矿区内共圈出2条矿化带,分别编号为:Ⅰ号矿化带、Ⅱ号矿化带。I号矿化带位于矿区的中北部,由绿泥石化透辉石岩、绿帘透闪阳起石岩、绿帘石化角闪石岩等钙镁硅酸盐岩组成,控制长约120m,矿化带走向NW,倾向SW,倾角35°~48°,在矿化带内圈定1条铅锌矿体(V1);Ⅱ号矿化带位于矿区的南东侧,由绿泥石化透辉石岩、磁铁矿化绿帘透闪石岩组成,控制长约160m,矿化带走向NE,倾向SE,倾角35°~45°,矿化带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于矿化带内圈定1条铅锌矿体(V2)。V1、V2矿体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主要矿体特征一览表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的组成
矿石物质成分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次为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角闪石、透辉石,次为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绢云母等。
3.2.2 矿石组构
矿石结构多呈主要自形—半自形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呈浸染状—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等。3.2.3 矿石类型
按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及结构构造,可划分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含铜硫铅锌矿矿石、方铅矿矿石、磁铁矿闪锌矿矿石。
矿区矿体呈顺层产出,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其受钙镁硅酸盐岩夹层控制明显。通过对矿区与区域岩石化学、光谱近似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矿区内样品成矿元素Pb、Zn含量远高于周边区域,围岩内存在一个低于正常几倍的降低场,此表明围岩为成矿提供了场所,即围岩应属于矿源层。据氧同位素资料,矿区成矿热液水应以地表水或再生水为主,混有岩浆水的混合水。此外,在热液蚀变成矿过程中岩石的水含量变化明显,未蚀变或弱蚀变岩石水含量较低,因长石矿物的绢云母化及暗色矿物绿泥石系由无水或少水矿物被含水或多水矿物交代,此说明围岩内的部分水向钙镁硅酸盐岩和矿体迁移。再结合矿区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金属矿物组合除方铅矿—闪锌矿以外,并有磁黄铁矿、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出现,据测温成果资料,矿床的形成温度大致200℃~380℃。通过将矿区铅锌矿床的一些主要特征与区内较典型的观星岭铅锌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英将铅锌矿床在成矿地质条件、主要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等方面与观星岭铅锌矿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详。见表2。
表2 英将铅锌矿床与观星岭铅锌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对比
综上所述,初步判断英将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矿源层→变质热液、岩浆热液改造→富集成矿”,成因类型属层控型矿床。
[1]易先奎.江西铅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矿物学报, 2011(S1):124-125.
[2]王奖臻,李朝阳,李泽琴,等.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J].地质地球化学,2001,29(2): 41-45.
[3]管士平,李忠雄.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9,27(4):45-54.
P611
A
1004-5716(2016)12-0119-03
2016-01-26
2016-01-27
彭蜀涛(1988-),男(汉族),江西鹰潭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