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娟琪,李先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贾娟琪,李先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从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在分析青海省青稞生产、成本收益和销售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青海省;青稞;现状;政策建议
青稞,也称裸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由于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性,是在青藏高原高寒和高海拔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此外,青稞还能与油菜等多种作物轮作,成为了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藏族群众的基本口粮。青海由于青稞特有的高原环境和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青稞生产所需的海拔高、光照强、降雨少、夏季凉爽、病虫害较轻等优越条件,是我国最主要的青稞产区之一。由于青稞特有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功能特性,在保健品和特色食品等方面的市场价值日益凸显,在市场需求的不断拉动下,青稞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从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1 青稞种植情况
青海省种植青稞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前,青稞一度是青海省藏区农牧民的主要口粮[1]。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21世纪初期,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约为5.4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6.7%。在青海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国家退耕还草政策的影响下,青稞种植面积进一步下降。到2005年,全省青稞种植面积减少到了2.9万hm2,仅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9%。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多元化、更具营养、更加健康的饮食,青稞作为保健品、酿酒和饲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其用途也更加广泛,并引起青稞价格上涨。同时,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动下,青稞产量也有所提高,青稞种植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增长,农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增强。因此,自2006年以来,在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方针带动下,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又有所增加,近10年来各年份仍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在4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基本稳定在15%左右(图1)。
图1 2000—2015年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及其所占比例数据来源:历年青海省统计年鉴。
青海省的青稞主要分布在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和玉树州。由于青海省地域广阔,地形差异显著,各地区农作物生长情况差异较大,因此,结合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研发和推广的青稞品种也不尽相同。目前,青海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青稞品种有肚里黄(柴青8号)、柴青1号、柴青9号、北青8号、昆仑14号和昆仑15号等。其中,肚里黄、柴青1号、柴青9号和北青8号适宜在3 000m以下的中位山旱地和高位水地种植;昆仑14号除了在青海省的高位山旱地种植外,也适合在高位水地和柴达木绿洲灌溉农业区种植;昆仑15号还适宜在高寒冷凉山旱地种植,各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表现不同(图2)。
图2 2000—2015年青海省青稞单产和总产量波动趋势数据来源:历年青海省统计年鉴。
随着农业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强,青海省在培育适应性更强的青稞品种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制约,高寒地区的青稞生长易受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单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亩产仅在200kg左右。尤其是近两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青海省的青稞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附表 2015年青海省海北州典型合作社青稞生产和安徽省 长丰县典型种植大户大麦生产的成本收益比较
注:表中数据基于对青海省海北州青稞种植典型合作社和安徽省长丰县大麦种植大户的实地访谈调研获得。其中,青海省门源县4个合作社、海晏县2个合作社,这6个合作社的青稞种植规模均在133.3hm2以上,由于其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在投入产出上和小农户相比可能有所差异。部分数据在计算过程中进行了取整处理。
1.2 青稞生产成本收益
本文根据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和海晏县的6个青稞种植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的调研数据,通过和安徽省长丰县大麦种植大户的对比,来对青海省青稞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从附表可以看出,在生产成本方面,投入最大的是土地租赁费用。近年来,在农药、化肥等农资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租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安徽省相比,青海省的土地流转价格相对较低,但仍占到青稞总生产成本的近一半。除此之外,雇工费用是另一重要支出,青海省门源县和安徽省长丰县的雇工工价均达到了200元/d,而青海省海晏县由于整体经济水平较为落后,雇工工价相对较低,并且其青稞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所需雇工数量相对较少。从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的投入成本来看,青海青稞和安徽大麦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差异较大、青海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相对于安徽省来说,病虫害较轻,因此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均相对较少。从收益方面来看,安徽省的大麦单产较高,而青海省的青稞单产则相对较低;尤其是海晏县由于海拔较高,遭受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大,青稞平均单产只有2 250kg/hm2左右。但调研中的海晏县2个合作社均对青稞种植购买了农业保险,并且保险公司对这2个合作社在2015年因冰雹灾害遭受的青稞损失均按3 000元/hm2的标准进行了赔偿。因此在市场价格相当的情况下,门源县的青稞生产成本收益基本持平,海晏县的青稞生产净收益为1 155元/hm2,而长丰县的大麦生产则亏损2 460元/hm2。综上可知,青海省的青稞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安徽省的大麦,单产相对也更低,而市场价格基本相同,青海省青稞生产的成本收益总体上基本持平,且有少量盈利。
1.3 青稞消费现状
目前,青海省青稞消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青稞是藏区农牧民的主粮。青海省生产的青稞大部分属于自产自销,很少一部分用作旅游产品销售,即使流向外省,也主要集中在西藏、甘肃和云南等邻近省份,青海省青稞的主粮消费量约占其总产量的80%左右。第二,青稞籽粒及其秸秆是很好的牲畜养殖饲草料。青稞籽粒是一种优良的精饲料,通过在每50kg饲料里面添加15kg青稞,可提高牛羊的肉质,生产出高品质的牛羊肉;青稞秸秆也是很好的饲草,蛋白含量为4%,青藏高原地区的农牧民在冬季还将青稞秸秆晒干或加工成青饲料,作为牲畜防寒过冬的必备饲草料。第三,青稞是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青稞酒是高原地区的特色产品,青海省最大的青稞酒酿造企业是青海某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年产原酒1.5万t,需要消耗青稞4.5万t,并且根据调研了解到该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进一步扩大青稞酒产能,因而会对青稞形成更大的原料需求。第四,青稞经深加工还可制成多种食品。随着人们食品安全观念的不断加强,营养、绿色、健康、优质的食品更受人们的青睐。青稞的蛋白质、淀粉含量高,还富含β-葡聚糖、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青稞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如青稞炒面、青稞面包、青稞饼干等。随着人们对青稞营养价值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青稞产品市场影响力的不断加强,青海省在青稞深加工方面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稞产业已经成为了青海省农牧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虽然青稞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青稞仍属于小作物,国家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及主粮和其他大宗农产品,青稞的育种研发、推广以及对产业化相关技术的研究均相对较为滞后,科研投入也相对较低。目前青海省的青稞育种更注重如何使新品适应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如何提高单产,如对抗旱、抗寒、抗倒伏等通用型品种的投入较多,而对适用于加工用途的专用型品种的研发和推广的投入相对较少。除了育种研发的科技投入不足外,对青稞栽培配套技术的科技投入也相对较少,整个青稞产业化的技术基础仍较为薄弱,难以为青稞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严重制约了青稞产业化进程的推进[3]。
2.2 生产效率仍然低下
青海省的青稞生产经营呈现出小规模散户经营与大规模合作社专业化生产并存的局面。对于小规模农户,由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难以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储营销,无法满足下游企业对青稞原料的大批量、高质量、高均一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面临更多的市场不确定性。而大规模专业合作社在土地、人工、机械等成本投入方面较高,同时青海省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青稞的平均单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容易受到冰雹、霜冻、干旱等极端天气灾害的影响,加之青稞在我国一直被当作杂粮,政府对青稞生产的重视程度要远小于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作物,不享受良种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扶持政策。因此,大规模专业合作社会承担更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再加上青稞种植的比较收益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稞种植积极性。
2.3 精深加工亟待发展
青海省的青稞深加工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青稞深加工产品仍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生产规模小,商品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青海省地理位置偏远,市场相对较为封闭,与内地的距离较远,运输费用高,导致产品的销售半径小,青稞加工产业发展极其缓慢。除此之外,青稞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原料供给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较小时,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收购的青稞量少,难以达到带动青稞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的效果;而企业规模较大时,对高均一性、高品质的青稞需求量也会增大,如果不能自建青稞种植基地,只靠从市场收购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而自建基地所需成本又较大,最终造成青稞生产出现了有产量、无质量,有面积、无品牌,有基地、无龙头企业的困局[4]。
3.1 加大科技研发与推广投入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首先,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青海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建立健全省、州、县、乡等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发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指导农户生产、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给予充足的工作支持和生活保障,建立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其次,加强专用型青稞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针对不同的加工用途及市场需求,对现有青稞品种进行全面的分析,改变目前主要追求高产的选育目标,根据不同产区生态条件的复杂性,培育优质、专用型青稞新品种,满足青稞原料种植和加工对品种的多样需求。最后,加强优良品种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探索适合青海省高原特殊气候和自然条件的青稞科学栽培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从种植到收获满足机械化大田生产要求,努力做到优质、高产、高效。
3.2 建立基地和示范区
改变青海省目前青稞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无法满足产业化高品质、大规模需求的现状,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在青稞种植主产区建立稳定的种植基地。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专业合作社按照合同组织订单生产,减少了青稞种植的盲目性,有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成本。建立青稞种植产业示范区。开展青稞种植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活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产、高效、优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青稞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青稞种植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将为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3.3 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青海省青稞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政府要立足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青稞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青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对于现有的龙头企业如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项目、新产品研发、产品销售、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进一步扶持其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青稞产业发展,形成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利用知名企业品牌效应,带动和提升青稞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龙头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充分发掘青稞的医疗和保健功能,积极研发青稞保健酒、青稞保健胶囊、青稞茶等特色新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个青稞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青海省青稞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4 加强政策扶持
积极申请国家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并整合青海全省农业资源和项目加大对青稞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青稞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在种植环节,完善良种补贴制度,积极推广青稞种植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支持和鼓励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适度规模、高品质青稞生产。在加工环节,采取免费划拨建设用地、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青稞精深加工发展,逐步淘汰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青稞加工业。加强对互助青稞酒等青海本地名优特产品的支持力度,积极创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在销售环节,扩大青稞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兰新铁路、徐兰高铁等建设,努力破解市场封闭、运输成本高的难题;开展各种青稞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借助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较高的优势,采取“旅游+产品体验”模式,将优质青稞产品作为青海的一张名片推向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芦海涛,李召霞.青海省青稞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J].青海农牧业,2013,3:7-9.
[2]蔡明孝,俄日格力,韩建琪.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6,3:8-9.
[3]许砚慧.青海省青稞产业化开发优势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10:299-300.
[4]马生祥.青海省青稞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10:4620-4622.
(责任编辑 李燕妮)
Situation,Problem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
JIA Juan-qi,LI Xian-d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Beijing 100081,China)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duction,cost and benefit,and sales status,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
Qinghai province;highland barley;current situation;policy recommendation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CARS-05-06B);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ASTIP-IAED-2016-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473253)。
贾娟琪(1989— ),女,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李先德(1964— ),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国际农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