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塔·卡茨:恐怖组织最害怕的女人?

2016-12-20 10:12海洋
东西南北 2016年22期
关键词:恐怖组织

海洋

传奇的早年经历让卡茨在不少人看来具有某种“超人”特质,似乎她就是为追击恐怖分子而生。

15年过去,“9·11”依然是美国民众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这场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拉开了全球反恐大幕,也使不少民间反恐情报机构涌上潮头。其中,53岁的丽塔·卡茨参与创办的搜索国际恐怖组织情报集团(SITE Group)最为著名。西班牙《世界报》形容卡茨是“恐怖组织最害怕的人”,并把这家机构称为“全世界非政府反恐组织的排头兵”。

丽塔.卡茨

传奇的早年经历

“娇小的身材、暗色的皮肤、棕色的眼睛反映着多变的情绪,当她紧张激动时,几乎无法站立。她口若悬河,一开口能说上10分钟!”这是《纽约客》2006年5月一篇人物特写对卡茨的描述。

能讲流利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卡茨1963年出生于伊拉克南部石油重镇巴士拉一个犹太人家庭。她幼年时家境殷实,但在1968年,经商的父亲被控是以色列间谍,他们的财产全部充公,父亲也在一年后被当局处以绞刑。此后母亲带着她和另外3名子女逃离伊拉克,经伊朗进入以色列,定居在海滨小镇巴特亚姆。

卡茨高中毕业后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之后在特拉维夫大学学习政治学,做历史和中东问题研究。她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曾表示不愿离开以色列,但1997年,她当医生的丈夫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内分泌学奖学金,全家人因此搬到华盛顿工作生活。

传奇的早年经历让卡茨在不少人看来具有某种“超人”特质,似乎她就是为追击恐怖分子而生。卡茨自己也承认,父亲的死引发她对中东地区政治的兴趣。

“当你在伊拉克这样的地方长大,或许你能了解一些阿拉伯人的想法,以及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卡茨告诉《纽约客》记者。

恐怖危机中趁势而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恰逢美国情报收集遭遇互联网冲击的年代。不懂变通的美国官方依然仰仗特工和卫星来获取情报,殊不知网络上的大量开源信息让不少民众自行成了侦探。卡茨来到美国后的第二份工作便与此有关。

凭借语言和网络技术优势,卡茨加入史蒂文·埃默森领导的反恐调研机构“调查研究中心”,通过分析税收记录、信用报告等开源信息,摸清美国的个人或组织与海外的资金往来,以此判断他们是否为极端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卡茨还假扮教徒暗中调查宗教极端组织的集会和募款活动,以确定哪些组织和机构会资助自杀式袭击者。因太过投入,卡茨经常夜不归宿、去外地出差,又不告诉家人具体事由,致使丈夫一度怀疑她出轨。

1999年12月,卡茨在白宫的汇报震惊四座。人称反恐“沙皇”的总统反恐事务顾问理查德·克拉克要求“调查研究中心”做一个有关北美地区宗教武装组织的报告。通过调查公开记录,卡茨相信自己发现了由哈利勒·迪克和陶菲克·迪克兄弟等人经营的一个北美“基地”组织分支。她在白宫向克拉克等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汇报了这些发现,据称让官员们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些民间人士仅通过公开记录就能调查得比联邦调查局还详细。

克拉克后来在《反击一切敌人》一书中提到了卡茨和埃默森,说他们经常会向白宫汇报有关“基地”组织在美国活动的情报,包括宗教极端组织网站、涉恐组织以及恐怖嫌疑人的电话和地址等,而这些都是克拉克从政府其他部门无法获得的信息。

2001年“9·11”事件后,卡茨的事业更是风生水起。她于2002年与乔希·德文共同创办了监控极端组织互联网活动的机构“搜索国际恐怖组织研究所”(SITE Institute,2008年更名为SITE Group),为约100名政府官员、媒体记者等订阅者提供信息,年收费2500美元。《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一度以半个月一次的频率,引用SITE发布的消息。

《纽约时报》记者罗伯特·沃思曾常驻伊拉克18个月。他表示,那时卡茨是相当可靠的信息源,帮助他分辨哪些是可能的恐怖组织,哪些不是。

此外,SITE也接受私人捐助,并为政府提供付费调查服务。有报道指出,尽管SITE自称非营利性机构、免缴税款,但仅2003年和2004年,该机构就从政府手中获取了超过50万美元的酬金。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街道上游行

争议和乌龙不断

伴随事业发展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争议。

2002年3月,卡茨协助联邦调查局以涉嫌与极端分子存在联系为由,在弗吉尼亚州北部展开了数次针对宗教组织及其成员的突击搜查,没收了大量文件、电脑硬盘、书籍等材料,但之后并未提起诉讼。一些调查人员后来表示,这几次搜查是搜集信息的“情报调研”,而非执法行动。

2003年5月,卡茨以匿名形式出版了半自传书籍《恐怖分子猎手——一名卧底渗入美国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女性的传奇故事》。为推广新书,她戴上假发和假鼻子,以“莎拉”的假名,用假声上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并提到了2002年突袭搜查两家慈善组织以及佐治亚州一家家禽企业涉恐等事。

未承想节目一播出,便惹来上述组织和企业的诽谤官司。不仅如此,据《犹太前进日报》报道,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部分官员认为卡茨在书里过分夸大了她为调查所作的贡献,且结论过于草率,因此不再信任她。

报道还指出,卡茨宣称这些组织和企业涉恐与其个人利益有关,因为她在莫特利·赖斯律所任顾问,而这家律所2002年代表部分“9·11”受害者及其亲属对沙特政府提起高达1万亿美元的赔偿诉讼。

2004年,卡茨花费数月时间,试图帮助司法部起诉一名涉嫌为恐怖组织开设并管理网站的爱达荷州医学生萨米·奥马尔·阿尔侯赛因,并以事实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但法官后来认为证据不足,判被告无罪释放。

2007年9月,一段据称是本·拉丹藏身3年后首度现身的视频在美国多家媒体播放,而视频提供者正是卡茨。时隔1个月后,她告诉《华盛顿邮报》,这段视频本来是秘密上传给美国政府官员的,应该在“基地”组织发布后再公开,但由于走漏了风声,致使她的团队煞费苦心与“基地”组织线人建立的联系就此断裂。

不过也有人质疑视频的真实性,因为拉丹在视频中只移动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处于静止状态。卡茨辩称,这是视频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纰漏。

2014年9月,卡茨再度抢先,先于“伊斯兰国”组织在网上发布了美国记者史蒂文·索特洛夫被斩首的视频。但一家美国独立媒体网站“今日老兵”的主编吉姆·迪恩质疑说,视频其实是卡茨安排的,被杀的也不是美国人,而是以色列人,他甚至称卡茨本人就替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工作。

除了上述争议,密切监控极端分子加密网站和论坛的卡茨团队还闹过疑似乌龙事件。2008年5月,SITE宣称“基地”组织扬言要对西方发起核打击,但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他们获取的视频画面其实来自游戏《辐射3》中华盛顿遭核爆后的画面。不过,SITE拒绝承认发布的消息有误。

2015年,卡茨指认网络账户“澳大利亚见证者”是基于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名“伊斯兰国”支持者,且在极端组织中地位举足轻重,经常号召发起攻击。但实际上,这个账户的拥有者是20岁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犹太裔青年约书亚·戈德堡,在现实世界中与极端组织并无瓜葛,“澳大利亚见证者”是他伪造的一个身份。

她夸大了恐怖主义?

卡茨的支持者们认为,她天生就是恐怖分子猎手;而批评她的人则认为,正是她的团队大量解密、翻译并发布各种真假莫辨的消息,才使极端分子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相当于变相为恐怖分子扩大影响力;也有人质疑,一家资源有限的私人机构是否能像政府部门一样工作谨慎。

还有人注意到,一个阿拉伯语单词可能有四五种含义,但卡茨团队往往会给出“最好战”的翻译版本,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美国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不过也有人指出,相较于过分夸大威胁,或许低估它们才是更糟糕的选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在“9·11”后15年,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正日益严重。

2011年1月22日sITE提供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右图)和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左图前右)、时任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左图前左)的拼版截图。

“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联合主席之一托马斯·基恩9月7日说,15年后的今天,美国反恐“陷入僵局”。他认为,15年来,美国在遏制催生“基地”等恐怖组织极端主义思想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收获。美国政府在反恐领域耗费巨资,但不时流于“官样文章”。

其实,这从SITE网站版面越来越多也可见一斑:从原来的只关注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到现在增设了“西方极端组织监控”“极右极左威胁”“网络黑客和数字安全威胁”等版块,仿佛在时刻提醒人们,恐怖威胁越来越近、日益多元。

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赏金,卡茨追击恐怖分子的事业,就这样在美国反恐“越反越恐”的悖论中,一天天壮大起来了。

(张丽荐自《环球》)

猜你喜欢
恐怖组织
出尔反尔,美国洗白“东伊运”
以牙还牙
我国恐怖组织认定机制研究
青少年自杀性恐怖活动犯罪探析
打赢网络反恐战需要各国同舟共济
安卡拉禁止集会防恐袭
叙利亚反对派接受停火协议
“每天都会有录像带到来,我对此头疼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