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文化与大学生绿色创业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绿色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创业;对策
“绿色创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末,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创业是指企业为了追求成本、创新或者营销方面的优势而实施的绿色化;而广义的绿色创业则是指一种基于环境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创新性、由个体推动的市场导向型价值创造模式。
2014年我国GDP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然而中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时长103分钟的《穹顶之下》,更是沉重地敲响了生态问题的警钟。全国人大代表李再勇说道,我们不能没有GDP,因为GDP直接关系财政收入,关系民生改善。但是,我们又不能唯GDP,我们要追求绿色低碳、有效益、质量高的GDP。因此,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呼吁大学生自主选择绿色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绿色创业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是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绿色创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然处于幼年时期,尚未成型,大学生有创业热情,但由于经验缺乏、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大学生绿色创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绿色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绿色创业身心素质低
由于大学生长期待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是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经验上相当匮乏。所以,当代大学生在创业方面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纸上谈兵等问题,缺乏正确的绿色创业观和系统的创业教育辅导,表现在大学生绿色创业身心素质低,有些大学生刚开始创业雄心勃勃,但遇到困难时就萎靡不振,受不住肉体与精神的重重折磨,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在个人层面问题上还表现为绿色创业技能缺乏,大学生是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创业冲劲较大,但技术层面的缺乏成了绿色创业成功地一大绊脚石。
2、学校教育与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相脱离
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树立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学校的教育。根据调查,高校教师授课大部分停留在专业知识上,很少有高校开展绿色创业的相关课程或培训,学校教育与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相脱离。可活动资源稀缺,绝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绿色创业教育体系,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绿色创业观念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3、针对绿色创业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我国的绿色创业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缺乏对绿色创业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使起步阶段的绿色创业难以快速发展。虽然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一些惠民政策,但是针对绿色创业的政策较少,政府对于全民创业的普惠性与特殊性原则还未得到体现。另外,在资金划拨体系方面不够健全,如今的创业市场虽然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绿色创业者来说,并非“弯腰就能拾到地上的财富”,这对大学生绿色创业弱势群体来说想要建立起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有关绿色创业的法制结构还不完善,对于有关违法违规行为,法律打击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个人或企业宁愿冒着被罚款的风险进行生产运作。
二、针对大学生绿色创业主要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绿色创业大有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亟待于解决大学生绿色创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现针对个人、学校、政府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和绿色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优化校园绿色创业文化环境,完善相关政策和支持体系,积极践行生态价值观和绿色创业观。
1、个人层面——培养绿色创业身心素质,为绿色创业提供基本条件
所谓绿色创业身心素质就是创业者在面对创业的成败,始终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素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竞争与挑战。具体包括三点:一是积极乐观的创业心态,要正确看待创业中的得失成败。二是饱满的精神状态,遇到挫折不抛弃,不放弃,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胆识。三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央视《致富经》频道节目最后的创业总结中,每个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无一不谈到良好心态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甚至比经济支持和技术供给的重要性更大。
2、学校层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推进绿色创业文化传播
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了解人类只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之间只能是和睦共处,爱护与关心。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避免“人类中心论”的负面影响。唯有这样,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才能得到连续延绵和可靠保障。与传统文化否定自然的价值不同,生态文化教育凸显自然生态系统内在性质决定其生态价值。从无机物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都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各自扮演着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等不同的生态角色,由此决定其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高校是实施绿色创业文化教育的主力军,应将绿色创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的创业教育中去,构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化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完善相应法律体系,为绿色创业提供保障
政府是创业的主要引导者,绿色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制定绿色创业扶植政策,是政府重视大学生进行绿色创业活动的重要体现。为保证大学生绿色创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政府要保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措施体现普惠性与特殊性原则,既有适应大众创业的政策,也有针对大学生绿色创业的相关政策,使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力戒创业中重“大”忽“小”行为,针对不同的创业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政策,使政策具有延续性。
积极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生态保障体系。政府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强化政府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健全管理机制和体制,对相关法律法规细则化。使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相关规定者受到保护,对其给予褒奖,并对破坏生态者进行制裁和惩罚。
【参考文献】
[1] Schaltegger S. A Framework for Ecopreneur ship: Leading Bioneer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rs to Ecopreneur ship[J]. Greene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2002,38(3):45-58.
[2] 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184.
[3] 蒙秋明, 李浩, 著.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
曾珊(1990—),女,江西吉安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