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 要】本文通过钢琴学习中重要的启蒙阶段为主线,运用传统经典的教材,做了一次在讲解和教材搭配上的总结,为之后其他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乐理和技术基础。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材运用;搭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92-02
若谈到钢琴启蒙阶段的教材,大多数教师都会想到《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下文简称《小汤》)这本传统教材。由于这几年诸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的引进,相对于《小汤》有进步的地方,但也有一些钢琴教师对新教材提出一些质疑的声音,如要有选择性的使用,以及非英语母语国家在使用上的不便,云云。这让笔者想起在跨世纪年份里有一套刚引进的教材——《我和我的钢琴》,而如今使用者寥寥了。为何我们的传统教材诸如《小汤》、拜厄等却经久不衰呢?笔者也有着多年使用《小汤》教材作为钢琴启蒙阶段的教学经历,积累了一些教材搭配和教学进度知识点讲解的方法,经过多年的验证,在之后的钢琴学习中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牢固掌握知识点和基本的弹奏方法,现把它们整理纪录下来。在本文中,笔者以《小汤》第一、二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为教学主教材,《孩子们的哈农》和《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下文简称《初步》)为辅助教材。
钢琴的启蒙教学不单单是教会孩子们的正确弹琴和识谱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为之后的钢琴学习引上良性循环之路。
一、《小汤》第一册
(一)钢琴键盘、键盘图、乐谱上的中央C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乐理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程度进行灵活安排,一至两节课讲完此部分。在这里,笔者是直接用专业术语讲解给学生的,也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知识概念。在“钢琴键盘”这一部分需要把七个音的音名和唱名同时对照讲解,并区分我们是从C开始向上排列音高,而不是书中的从A开始。
在拍号部分4/4、3/4、2/4只需告知学生看拍号上面的数字就可以,并同时打上节拍器分别听每种节奏的区别,我们还可以把节拍器相应地做一些节奏上的快慢处理,让学生跟随打拍。这就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适应跟随节拍器弹奏。
(二)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中央C
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用一至两节完成,并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让学生跟着节拍器数并按下琴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不提倡直接学习断奏,而是先用各个手指把琴键按下即可,我们前几节课的重点不在弹奏方法上,而是节奏和音符以及琴键的熟悉)。数拍子时,笔者建议用两种方式来数,即“do 二 三 四”和“一 二 三 四”,这对之后的拍子稳定和八分音符的学习都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搭配《初步》教材“前言”部分的“坐的姿势”和“手的姿势”,强调我们目前的弹奏方式是使用正确的固定手型轻按琴键。
(三)高音谱表上的D音和低音谱表上的B音
《小汤》教材在学习音符上有一个优势,它是从中央C为基点,逐步向两边高低音学习,使初学者不会觉得过于复杂。在这部分主要是学习中央C旁边的高音D和低音B(笔者很注意从一开始就强调音名和唱名的同步掌握,这对以后的调式调性学习很有帮助)。此外,其中的两首乐曲也把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做了一个很好的复习,也可以提醒学生加强掌握。
在乐曲《火车》中的最后两个小节我们可以引出“<”(渐强)和“>”(减弱)记号并学会运用。
(四)四二、四三拍子与附点二分音符
此部分的知识点如下:
1.再次复习D和B音。
2.附点二分音符的学习,在这里需要讲解附点的作用,并举一反三举例附点全音符的时值。
3.学会找出乐谱中的规律,并通过本部分的两首乐曲引出“乐句”的学习。
(五)高音谱表上的E音和低音谱表上的A音
可以根据学生手型的掌握情况逐步进行断奏方法的学习,使左右手的1.2.3指得到更好的锻炼。此部分除了学习的两个新音符,在乐曲《雷格泰姆舞》中第一次接触到切分音和切分节奏,由此引出“>”(重音记号);乐曲《越过山坡》再次作用渐强和减弱来处理乐句。
至此部分,《初步》教材16页之前的乐曲都能弹奏,在学习这些曲子时一定要与“小汤”中的知识点相呼应。
(六)低音谱表上的G音和高音谱表上的F音
此部分的知识点如下:
1.学习四指的断奏弹奏方法,注意要领,指尖要站牢。
2.乐曲《老麦克唐纳》中第一次接触音程的弹奏,要求贴键弹奏即可。
3.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可以添加之前所学乐谱中遗漏的休止符。以此来强化练习。
4.再次遇到切分音切分节奏,乐曲《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和《摘棉花的老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切分音并标出。
(七)高音谱表上的G音和低音谱表上的F音
再次遇到切分节奏和音程。可以提示学生加强练习。《公主圆舞曲》是本册的最后一首乐曲,可以通过本曲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都知道“圆舞曲”的节奏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本曲讲解圆舞曲节奏特点,即四三拍的强弱关系。为了突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本曲也可以采用两种弹奏方法:一是书中的原谱;二是保持左手低音做出三拍子的延长,这便使得音乐有了两个声部。可以提示学生学会聆听双声部的和声效果,同时突出高声部旋律。
(八)《初步》教材
《初步》教材的前30页与《小汤》第一册是同步进行的,其中里面出现了力度标记、保持音记号、休止符、渐强减弱记号、减慢"rit"等音乐术语。我们可以跟随着乐曲进度进行讲解即可。
二、《小汤》第二册
(一)八分音符
此部分除了新的时值音符需要学习,作者也安排了三首乐曲分别用四二、四三和四四拍作为载体。此时我们一直使用的数节拍方法,在这里就发挥了作用。例如乐曲《捉人游戏》的节拍,我们就可以分别用“一da二da”和“do re mi re do da sol da”来数拍,第一种是对每拍的分拍划分,第二种是音符谱子的视唱。此两种方法的节奏坚持学习下来,可以使学生从容应对以后复杂多变的节奏。
在乐曲《穿过树林》中,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小节,只要学生对节拍清楚,这个新知识点比较好掌握。
(二)加线上的B音和D音
通过乐曲《噢,苏珊娜》第一次学习上加线和下加线,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讲一些更多音符的加线,让他们了解五线谱中更多音符的规律。通过此乐曲,也使学生知道了不是一个手指只能弹对应的一个琴键,而是手指变换的多样性,使他们意识到指法的重要性。并再次复习不完全小节,特别要注意乐句的划分。
(三)升记号与降记号
通过这部分的两首乐曲,第一次接触黑键的弹奏。教师需要在此处给学生讲解半音和全音,并在键盘上告知规律。规范升、降记号在五线谱中的书写规范及作用。遇到黑键需要做弹奏上的提前准备工作及手指的触键位置。需要告诉学生弹奏黑键是与白键相同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正常弹奏即可。
(四)调号 F大调和G大调
提醒学生每看到一首新乐曲的顺序应该是从左到右的顺序,通过这样视谱会避免许多不该出现的错误。调号就是往往被忽略的问题。还需要强调学生调号在五线谱的正确位置,在乐曲的结束部分最终的落音也需要注意,为日后学习大小调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步》第60页开始,安排了一些F大调和G大调的乐曲,可以作为这段时期的配套练习。
(五)新音的学习、还原记号
从《跳舞的袋鼠》这首乐曲开始,《小汤》教材开始打破单独一个音的学习,在新音符的学习上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开始引用“八度”这个概念进行规律性的学习。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讲解所有音符的规律(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慢慢增加难度),让学生知道,今后的乐曲不再单独学习某一个音,而是需要谢谢规律性的知识去自己判断找琴键弹奏了。通过乐曲《跟着小队长》引入复调(卡农)的学习,学会找规律练琴。乐曲《从前》学习还原记号。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本曲告诉学生还原记号在运用中的所有规律。其实本曲并不具备代表性,在跨小节和同一小节内的相同音高问题上,教师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在调号中还原记号的使用也是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都是在视谱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要让学生把这些错误消失在萌芽状态。
(六)音程、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
教师需要在一开始就用专业语言来进行教学,所以音程、和弦这些专业名词应一开始就用正确的方式教。乐曲《爬山》是第一次接触双手跨越,这里需要强调左手动作的提前准备。乐曲《五月花柱舞》“学生”和“教师”部分其实都不难,学生们都能弹奏了,可以让学生去尝试一下做老师的感觉,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
通过乐曲《黄昏的歌》学习贴键的弹奏方法,并结合前一页的“练习题”部分区别断奏与贴键这两种弹奏方法。
对比学习《溜冰女孩》和《会跳舞的熊》,感受不同风格的三拍子舞曲特点。
(七)总复习
再次巩固在C、F、G大调上的柱式和弦弹奏方法,通过双手交叉复习不同八度的键盘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稻草堆中的火鸡》一课手指练习中是最好的引入《哈农》教材的好契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掌握了《哈农》这一教材的乐谱特点。
三、结语
笔者是以《小汤》教材作为主线,《初步》和《哈农》为辅助教材,在学生的钢琴启蒙阶段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弹奏、视奏、唱谱、跟随节拍器以及扎实的乐理基础,为之后进入连奏、转指和学习其他教材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这些都是笔者实践成功的经验,希望能给其他钢琴教师和爱好钢琴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资料:
[1]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2]约翰·汤普森.儿童钢琴初步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刘 玲(1981-),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新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