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林
【关键词】 语文课堂;预习;参与;质疑;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60—01
为纠正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不少语文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我的实践和思考有五点:
一、落实预习,有备而学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前提
如何做好预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预习布置要具体;预习督促要跟进;预习活动要经常。预习的任务要很具体,只有具体化了的预习任务学生才好下手去做,尤其是刚开始养成预习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消除学生想预习但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布置的预习任务一旦具体且针对不同学生具有层次性,学生就会想预习、能预习、爱预习。“导学案”其实就是很好的范例。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一定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点涉及,要有抽查和督促环节的体现,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预习并把它当做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在课堂上小组先展示预习情况,再结合预习情况进一步组织教学活动。预习活动一定要经常性持续开展,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进度天天有预习、课课必预习,慢慢就会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功课”做好了、做足了,学生就能面对文本静心思考,就能潜心思考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深入文本主题深处。才能把握文章的语言结构的文学美、诵读音韵的听觉美、图画意境的视觉美、理解认知的成就美。
二、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基础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创立多维动态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呢?关键就在于组织,小组合作并不是自由市场,还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可以让组长组织,其他同学轮流发言,互相补充,观点一致的可以不再重复。如果遇到难以下定论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开展有序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在组内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督促学生用双色笔做好笔记和补充,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在组内学习中的收获。只有经过有序组织的小组合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分层施教,激趣引导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关键
我们在课堂上要更多地关注那些中下学生,对他们提出不同于那些优秀生的学习任务,并督促他们完成落实,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让他们在课堂上能真正有所得并以此法帮助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只有做好分层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收获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及时做好督促指导外,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用趣味性的语言,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开展教学,尽量避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具有浓厚人文性和人情味的语文课来说做到这点并不难。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四、激励期待,点拨解疑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保障
参与课堂不仅体现为说、做、讨论这些行为的显性参与,而且体现为积极思考、感悟、探究等思维投入的隐性参与,还包含一些质疑、反思、创新等心智参与因素。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人文情怀,以及一名教师所应有的耐心和包容心,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鼓励引导,对于学生的疑难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要以非常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切忌包办代替,当遇到学生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方式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这样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是思想是一种新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会喜欢也必然会积极参与,又何愁课堂教学效益不能提高呢?
五、情感渗透,融入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抓手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静下心来解读文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淀与眼前的文字产生共鸣,在灵魂的碰撞中也许就会有新的收获,这时候在课堂上我们就会有情感的起伏变化,就会有情不自禁的抑扬顿挫,在我们创设的这种氛围中学生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我们感染带动,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这样的语文课师生在情感上是有共鸣的,心灵是想通的。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学生所期待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自然而然地就高了。要做到情感渗透融入课堂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情操,爱岗敬业,排除各种干扰,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静下心来读文章教学生,这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年的静心坚守。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