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2016-12-20 18:20张健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互联网以其特有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以及面对这种影响,高校寻求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互联网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迅速的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直接影响或客观影响。而大学生群体,由于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性和具有较强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点,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影响。在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互联网在学校的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政治观点,它既能快而广泛的带给大学生们积极、乐观、向上的东西,也能带来消极、低俗等不好的影响,互联网在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正确的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1 互联网的特点

1.1 虚拟性和真实性和谐共存

虚拟性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活动,例如现在很多网络游戏,人们在网络中创建一个虚拟的游戏角色,然后以这个虚拟的游戏角色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进行生活、学习以及游玩等活动。同时,虽然是虚拟的事物,但它却是真实事物的反应,且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产生真实的影响,影响其思想、价值观念等。

1.2 单向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互联网传播信息是单向性的,而人们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的信息是开放的,是可以共享的,是没有地域、国界限制的,千千万万的信息资源公布在全球无数的计算机上,由先进的信息网络联结成一个开放的整体,使人们不受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人们可以接受和交流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1.3 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统一

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使其传播信息十分便捷和高效。在一个整体的网络环境下,人们不用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资源,而可以任何时候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信息资源,以及可以迅速了解各方面的最新信息,这就使得互联网具有便捷性和及时性。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风险

在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其传播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精神。互联网在高校内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现实社会中的传统的道德基础要靠社会舆论即熟人或者周围的人对其的监督、自己传统的习惯和内心的信念三者同时来维系,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只能单靠自己内心的信念。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有的大学生就认为谁也不知道电脑后面的自己是谁,使得有的其产生了反正也“没人认识我”的心理,就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就放开自我、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天马行空,完全解禁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把网络看成发泄自己内心情感以和满足个人私欲的场所。这就使传统的道德基础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趋于消解。由于传统道德基础在网络文化冲击下的趋于消解,加上现在有的大学生网民道德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就出现了有的人在网上传播病毒来损害他人利益;有的人不明真相仅仅跟风发布批判攻击他人的言论;有的人通过网络获取金融密码,或者实施网络犯罪,窃取他人钱财,典型的网络犯罪现象有网络行骗、畜意破坏计算机程序、获取信息数据、修改银行帐号密码、盗窃银行存款等;有的人为了个人恩怨在网络上随意抹黑他人、发表攻击别人的言论;更有甚者,还利用网络触黄、贩黄。却不知,虚拟的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却真实地反应到了社会中,恶毒、不真实的言论攻击带给他人精神情感的伤害;窃取他人钱财带给他人物质上的伤害等。

不像传统的大学生从书本上、从老师那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可以给学生灌输真确的但是比较单一固定的观点。互联网由于具有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大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广泛,而且更快捷、更高效。优点是他们可以从上面获得很多信息、很多观点、政治思想,缺点是这些观点有好也有坏,网络没有办法去其糟粕,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如果大学生网民自己没有较强的自我道德约束力、内心的信念和相当高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诱惑,尤其是泛滥成灾的色情信息,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将受到极大的诱惑、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我国,由于性健康教育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缺乏相关的性健康知识,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面对这些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不健康的色情信息,就容易产生畸形的心理发展,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时期, 且具有很大的弹性, 如果大学生自己不能理解和适应当代这种以交流信息为主的信息时代生活方式, 不能在海量的各种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会影响他们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 从而导致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水品和群体道德水平下降。因此,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中信息垃圾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上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现在的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电脑上,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变少,而亲情、友情开始变得淡漠,而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友情变得淡薄后,人往往就觉得很孤单,这个时候,就容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当其完全沉醉到虚拟的世界中,就会慢慢忘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慢慢失去对社会的兴趣,从而不再关注和了解社会生活,这就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极端的不能自拔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问题,称之为网络成瘾。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3.1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且在当代高校中作为最普及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利用它发布自己的信息。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通过多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通过qq或者微信之类的聊天工具与个别大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就一个特定的主题让学生们集体讨论和思考;可以通过网络论坛或者贴吧、聊天室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将更多的积极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民,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3.2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更好的、更广泛的影响到网民,就必须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创建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在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当代大学生积极浏览阅读网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既扩大了覆盖面,又提高了时效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有 “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最大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114-119.

[2]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02):159-162.

[3]刘淑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6):170-171.

作者简介

张健,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长春科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德育研究。

作者单位

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60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