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211106) 尹素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江苏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211106) 尹素文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默读、体会、推敲,反复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 审题能力 数学学习 教学策略
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做题,这样往往就忽略了题目中的关键字,很容易进入题目的陷阱,严重影响解题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读题的目的是为了审题,这是了解题目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默读的良好习惯,同时鼓励他们边读边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挖掘题目中的潜在信息,顺利解决出题者在题目中设置的小障碍,有效避免审题偏差。
例如,有一道应用题:科技园里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走了265人,下午又来了403人,请问这时科技园内有多少游客?今天一天的游客总数是多少?
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第二个问题解答起来就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教案。
师∶第二个问题究竟要问的是什么?请大家把题目再默读两遍,然后考虑该问题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
生1∶“今天一天的游客总数”也就是问今天科技园一共卖了多少张门票。
生2∶是的,这样就容易多了。“上午有游客852人”代表卖了852张门票,“下午又来了403人”代表卖了403张门票,直接计算852+403的和,就是一天的游客总数。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有时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并不都是需要的,同学们要多读几遍题目,进行有效的提取。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题目的默读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参透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建立生活中的数学术语与专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置有关“打折促销”的题目:某商场对上衣打七五折销售,试求原先买三件该款上衣的钱,现在可以买几件?很多学生不知道“七五折”是什么意思,因而无法对题目做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多给学生灌输这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打“七五折”即是原价乘以0.75,打“八折”就是原价乘以0.8;盈利20%就是多出来的钱占成本的20%,亏损20%就是卖出去的钱比成本少20%,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简单很多。同理,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涉及“锻造”“削减”“加工”等词汇,如“现将某直径为8厘米、长为20厘米的圆柱体钢条,锻造成直径为10厘米的圆锥体,试求锻造后圆锥体的高是多少?”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锻造”和“加工”后圆锥体体积不变,而“削减”后体积有变化。
生活中涉及的数学术语较多,教师可以在每节课适当穿插数学术语的教学,也可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搜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术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中,很多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结构简单,往往只有一两句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题目进行反复推敲,并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意,找出问题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如,有一道文字题:36除以12的商,去除24和18的和,所得的商是多少?因为不仅有36除以12的商,最终结果求的也是商,学生初看题目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从“除”和“除以”的概念入手,使学生考虑究竟谁是除数、谁是被除数,帮助他们建立起数量关系。同理,有一道应用题:如图所示,已知京广中心大厦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试求中央电视塔有多高?由于题目中“中央电视塔”是主体,而图中“京广中心大厦”是主体,学生一下子分不清谁高谁矮。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数量进行梳理,即“京广中心大厦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是指中央电视塔要比京广中心大厦高196米。
正确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多训练学生该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中,找准了数量关系就是成功了一大半。
综上所述,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审题习惯和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将审题素养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责编 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3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