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2016-12-20 08:32于显凤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马兰花老猫儿童剧

于显凤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于显凤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儿童剧《马兰花》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在故事情节、舞台艺术和游戏场景等三个方面做到寓教于乐,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魅力;审美心理;寓教于乐

1955年上演的儿童剧《马兰花》是新中国第一个儿童剧。一经上演便十分轰动,盛演60多年,成为了中国儿童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蕴意着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对于孩子的审美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儿童剧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人物,反映其生活的戏剧,它深受观众尤其是小观众的欢迎。《马兰花》创作者任德耀曾说过,儿童剧是演给儿童看的,要以情动情,以心拨心。“在创作《马兰花》时,就对民间故事做了新的处理,从内容到形式接通了儿童剧同儿童观众审美心理的渠道。”[1]因此,《马兰花》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在很久以前,马兰山在一朵神奇马兰花的保护下,万物过着幸福的生活。马兰花的守护神马郎意外救起上山采药坠崖的王老爹,邂逅并爱上了王老爹的女儿小兰。小兰的孪生姐姐大兰贪图马兰花能带来物质享受,对小兰心生嫉妒。对马兰花觊觎已久的老猫利用大兰的虚荣心,盗取了马兰花,欲独霸马兰山。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马郎、小兰最终战胜了老猫,大兰迷途知返,马兰山恢复了和谐与安宁。这就是《马兰花》的故事梗概,它具有一种感染的力量,通过善与恶的对抗,儿童观众的内心得到渲染,这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首先是“马兰花”的意象。那朵看似普通的“马兰花”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它似乎是无所不能的,是个神奇的宝物,在使用它之前得念口诀。奇怪的是,这朵花并不是谁都能召唤,例如大兰和老猫就不行,而小兰和马郎却可以。这暗示了念口诀的人必须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者。在儿童看来,这仿佛是件离奇的事,可当他们仔细一想,就会得知问题的答案:很多东西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小兰和马郎是善良的、勤劳的,这让孩子们明白了,只有心地善良和勤劳才能得到“马兰花”的神奇力量,他们就会在内心里产生要做一个善良、勤劳的人。

其次是小鸟的牺牲。在第三幕的第九场中,躺在水底深处的小兰听到了马郎的呼喊,可她却不能上去,当看到飞过天空的小鸟时,她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鸟,正义的小鸟立刻通知了马郎并决心要帮马郎找到马兰花,救回小兰。结果小鸟一时大意被老猫抓住吃了。这一刻,孩子们的心都揪了起来,在对大兰和老猫感到愤怒的同时,也对牺牲的小鸟报以同情和敬佩。但在这时,剧情发生了转折。在第三幕第十场中,小鸟并没有死,它的羽毛和骨头变成了苹果树,随着音乐的响起,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粘住了上树摘苹果的大兰,它还提醒马郎,“马兰花”在老猫那里。可见小鸟死了,可是它正义的灵魂还活着,如同英雄般的,精神永存。剧情紧张而曲折,在吸引儿童眼球的同时也陶冶了儿童的心灵,小鸟的不畏牺牲,间接地给儿童呈现了一种宁死不屈、牺牲奉献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满足了儿童的审美心理,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

二、真实唯美的舞台艺术

对于文字所承载不了的色彩、歌唱、舞蹈,儿童剧都可以容纳其中。在一个小小的戏剧舞台上,仅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演出纵横万里,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英雄壮曲、儿女深情。因此,观剧的孩子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儿童剧优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它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靠着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激发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审美心理,这比直接跟他们讲大道理要有效果。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舞台艺术就可以给他们创造这样一个空间。任德耀曾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强调过“我是搞舞美出身的,我总想把舞台、把作品搞得美些。孩子天性是爱美的,美的东西能吸引住他们,使他们更喜欢,这样我们的戏才能演下去,也才会给他们留下印象。”[2]

《马兰花》这部儿童剧的舞台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戏剧背景新奇,真实逼人的舞台场景,曲折的剧情,让小观众看了觉得“够味儿”。二是具有惊险色彩,使剧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显得更加紧张。真实的现场场景、拟人化的花草动物,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小观众呈现出一种直观的方式,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空间,加深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进而满足孩子的审美心理。

第一幕第四场这样描绘“山脚下,小河边。圆月当空,银光倾泻满地。五彩云霞,在天空游动,也映在河底。远处,飘来音乐和歌声,其中夹杂着一些清脆的笑声……马郎把马兰花戴在小兰的头上,顿时响起了音乐,天空落下无数的花瓣,大家欢乐无比,接着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大家都在为新郎和新娘祝福。”有学者做了评述,“舞台场景编排用了民间舞蹈、民俗礼仪、民间吟唱等用了多重的组合付诸视觉的艺术感。歌舞化、流动多变、节奏加快、观赏性强,这些唯美的舞台艺术处理方式都是使小观众欣喜若狂的成功和艺术处理。迎朝阳,早操舞,与老爹合唱,对歌时山林的呼应,迎亲时的欢乐等场面,小观众们看得乐不可支,全场欢悦。”[3]这些场面都仿若一幅唯美的画卷,发挥了它的审美效应,使小观众们感受到生活有和谐优美的一面。

而在第二幕第七场中反映了另一个方面,善良的小兰被恶毒的大兰骗了衣服、耳环最后被推入水中,舞台效果的运用创造了更加真实的场景,紧张的情节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思考:小兰会死吗?马郎会知道真相吗?马兰花能救她吗?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他们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深化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小观众单纯的心灵里对生活的复杂性和假丑恶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三、丰富有趣的游戏场景

西方盛行游戏说,康德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产生的真正动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游戏。简而言之,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感到愉快的一种假想和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在儿童戏剧里,游戏首先要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其次才是给他们带来教育和启迪。

对于《马兰花》这部儿童剧来说,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在戏中有了游戏的成分,才能吸引住孩子们,使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到愉悦。《马兰花》在首次开演时,在高潮中,马郎带领着一帮小动物追着老猫打时,老猫跑到了观众席上,马郎当时喊了一声“抓住它,别让它跑了。”这时引起了小观众的热烈反应,他们几乎都从自己的座位上跳了起来,跟着马郎一起追赶老猫,场面十分热烈。相比在台下正襟危坐的听故事,孩子们显然更加喜欢台上的演员走下舞台和他们互动,或者是让他们走上舞台参与演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戏剧的一部分,并且他们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戏中,自己好像是穿插在现实和假想中一样,在感到有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这种难得的感受自然会成为他们童年回忆的美好时刻。

总括而言,《马兰花》这部儿童戏剧,之所以历久不衰,家喻户晓,给儿童带来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它满足了孩子们的精神理想,使孩子在愉快的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做到了寓教于乐。

[1]李涵.任德耀的贡献[J].中国戏剧,1999,(1):3.

[2]方军.任德耀访谈录[J].上海艺术家,1998,(2):2.

[3]余思.实现超越与突破以后的《马兰花》[J].中国戏剧,1990,(9):2.

J82

A

1007-0125(2016)12-0019-02

于显凤(1978-),男,汉族,山东省龙口市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讲师,文艺美学硕士。

猜你喜欢
马兰花老猫儿童剧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狡猾的老猫
马兰花
聪明的老猫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马兰花 吉祥的哈达
马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