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杨续东+刘晓波
摘要:通过对高校工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建立以“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级实验教学。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实验内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提高工科实验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工科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69-02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是指研究工学方面的学科专业,包括材料、机械、水利以及生物工程等学科的近百个专业[1]。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工科院校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极少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元素,实验教学一直是被动盲目实验的方式,即实验对象、方法等关键因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其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精神,容易产生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数据记录不真实、不规范等问题。一些教师对实验报告只注重书写格式是否规范,而忽视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造成学生为完成报告而实验。此外,一些课程对实验成绩的考核,仅以笔试方式进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不能通过实验系统地整合知识,那么就完全背离了实验的目的和初衷。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改革陈旧、落后的实验,不断更新、充实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实验更加贴近实际,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逐渐过渡到“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断充实实验内容,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其中,更加趋于“工程化”。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设计。美国学者肯普提出“教学设计”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相互联系的问题和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而大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实验教学的目标,提出建立实验教学的最佳方案以及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效果的过程。(1)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对实验教学内容的制定。对验证性实验,应强调演示和证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学生要注重原始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关键是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对于综合性实验是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强化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仪器设备的调试,实验报告的数据分析等各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验报告要写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结果。结果分析说明所测数据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设计性实验,是学生自行提出有创意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最终实施解决。学生要完成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培养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写出报告或小论文。(2)教学方法设计。在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理念,更新师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建立起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上应设计出实验的流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启发和指导。由学生确定实验步骤,根据相关实验所需设备、仪器及试剂等要求,选择恰当的实验装置或对实验仪器进行组装、校准。在实验教学中要求设置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原理和仪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尝试不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以优化实验过程的效果。学生不仅开拓了思路,极大地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对实验课的兴趣。
3.翻转实验教学。“翻转教学”就是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和以学生为主的课外学习交换位置,实现以翻转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具体任务。(1)实验课前学习。在实验课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实验任务,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教师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前指导材料,包括在网络平台等资源,学生与教师通过互动交流,明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实验学习的兴趣。(2)实验课堂学习。学生按4—6人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实验。由于实验操作过程的实时性和不可重现性,教师只有在实验课堂上观察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才能对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学生首先明确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3)实验课后学习。在实验课后开展小组讨论,巩固实验知识点。教师与学生交流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强调学生在今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4.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陈旧、落后的实验设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随着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实验室各种新型实验仪器设备得到很大提升。高校各专业实验室已经具备了从基础实验到进行高水平实验的实力,对先进的仪器和相关领域较前沿的实验方法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迫切希望能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同时,现代化设备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
在实验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教师提示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透过现象去发现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因材施教。实验教学应注重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按照学生实验的差异开展分级教学。工科实验教学从博士、硕士到本科,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实验教学模式。层次越高学生独立性的成分就越多。
三、实验师资建设
若实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会对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缺少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丧失了对后续实验的兴趣,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实验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实验创新的思路、能力往往受实验教师的直接影响。因此,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四、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开放性实验室是工科院校实验室体系改革的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计划到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如何能科学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资源,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独立实验的空间,是开放性实验室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可将内容相关、时间安排上能衔接的实验项目集中开设,这样便于实验室管理,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时间。开放性实验室能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结论:
本文分析了高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工科实验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具体来说,高等工科院校开设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内容:
1.以“验证性实验”逐渐过渡到“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本质属性的能力,构建严谨的实验思维方法与打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开展实验教学设计,基于“模块化+个性化”模式,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和规划,培养学生动手和实操能力。
3.充分讨论当前师资队伍对实验教学的影响,通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对当前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生,史晓娟,王晓敏.提高工科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2,4(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