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洁
摘 要:学术性期刊作为众多期刊类型中的一种,其编辑出版工作的先进与否,对于反映当前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以及开展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出版时滞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障碍。有效解决学术期刊出版时滞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指出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落实困难、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引用混乱、系统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着力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改革以推进优先数字出版进程,加强行业规范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学术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以构建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
关键词: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59-03
出版时滞是影响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障碍。以中国知网为例,从论文修改到最终产品上架,一本期刊(一期)的印刷出版周期一般要在100天以上,一些收稿量多的“热门”期刊甚至要长达半年。出版时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作者的创作热情,使作者科研成果的首创性、时效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使读者难以及时获得最新的科研动态,最终也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刘家真教授指出优先数字出版最早兴起于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应用管理领域,将图书、照片、情报等原始信息进行优先数字出版,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李晓光则认为,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指在符合出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正式纸本印刷之前将编辑部录用并定稿的稿件在具备网络出版资质的数字平台上进行的网络出版[2]。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学术期刊数字优先出版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将印刷版期刊内容以单篇或整期的形式向读者公开发布以促进学术交流的出版形式。优先数字出版通过加快出版速度、缩短出版周期以解决出版时滞问题,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同时也能拓宽学术期刊传播的范围。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方式,分别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集成平台、学术期刊自助优先数字出版、个人自助优先数字出版[3]。
一、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一)国际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
当前国际优先数字出版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作者——出版机构——读者”进行优先出版的方式,例如Science的Express、Nature的AOP、Elsevier的In Press、Springer的Online First等。以上期刊编辑部多采用期刊自助优先数字出版的方式进行优先数字出版,即在本刊网站上提前发表审定的单篇文章或整期文章,这样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出版步骤少,速度快。另一种是作者通过个人自助优先数字出版的方式,在作品出版之前将自己的手稿(但并不一定是定稿)通过数字交流平台进行出版发布,如全球网络学术研究社区之一美国的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二)国内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
我国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起步较晚,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优先数字出版的“中国知网”是国内最早进行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网络平台。“中国知网”为每个优先数字出版期刊设立一个网络出版平台,专门发布该期刊数字出版内容。例如《当代经济管理》《中国航空学报》《食品工业科技》《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都是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另外,《浙江大学学报》通过学术期刊自助优先数字出版在自己的学报网站上发布最新学术成果,开全国社科类期刊“在线优先出版”之先例。除此之外,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目前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据笔者统计,截至2016年8月31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首发论文89842篇,优秀学者论文92551篇,自荐学者论文31273篇,科技期刊论文共计1273921篇。
(三)国内优先数字出版落后于国际之后果分析
国内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落后于国际,对于作者来说,若作者的学术成果不能得到及时认可,首先其学术成果的首发性得不到保障,其次若学术观点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让国际国内同行知晓,缺乏讨论验证的学术成果其正确性得不到保障。对于读者来说,读者若不能及时获得相关学科科研情报的最新动态与新知识,封闭的学术环境会致使其学术成果丧失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若国际同类学术期刊已实施优先数字出版,会丧失对国内外优秀稿件的吸引力,造成期刊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下降,甚至会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术出版机构的发展与进步。对国内整个学术期刊行业来说,若广大学者为使自己的学术成果早日得到认可单方面参与国际优先数字出版,会导致我国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严重外流,优秀稿源、优秀作者逐渐流失于国外,这样发展下去终将不利于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反而会造成我国学术期刊行业的整体下滑。
二、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原因分析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简化出版流程和流通环节,能够缩短论文发布周期,解决论文发表时滞问题,确保科研成果的首发性,提高学者创新创作的积极性。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出版形式灵活,不再局限于文字、图形、图像、表格等传统数据信息的表达,音频、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术期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然而当前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展落后于国际,本文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知网”目前共收录期刊9744中,其中已有2125家期刊签约了优先数字出版[4],挂出“优先”的标识,但据本文调查,真正做到的却仅仅《油气储运》《复合材料学报》《测绘科学》《动物营养学报》等27家。更多的期刊是在形式上虽已加入优先出版,但在真正实践时却未做到。且这27种学术期刊中医药卫生科技类6种,工程技术II辑类5种,工程技术I辑类4种,农业科技类3种,基础科学类3种,社会科学II辑类3种,社会科学I辑类1种,经济管理与科学类1种,信息科技类1种,而哲学和人文科学类暂无(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不同学科门类的学术期刊在优先数字出版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相对于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还存在着学科门类缺位现象,因此需加大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及信息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力度,积极推动学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向全学科全门类迈进。此外,学术期刊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附属刊物,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非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组稿困难、发行不畅,使得学术期刊很难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稿件,也很难像大众刊物那样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因此一份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学术刊物,在期刊数字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想获得生存,期刊编辑部要么需要完善数字出版系统,要么需要引进优秀数字出版人才,或二者都具备,然而这一切都需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持。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或学术期刊编辑部收取“版面费”,有限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导致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参与优先数字出版的积极性不高。
(二)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开花却尝不到果”
学术评价机构作为学术成果的监督者,对学术成果的肯定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目前高校及研究机构对科研工作者的考核依据仍然以传统的纸质印刷期刊为主,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在评职称、申请课题及申请学位时,优先数字出版的科研成果难以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起到了消极作用。例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平台依托众多中国科技期刊纸质版,虽得到了41所国内高校的认可但许多重点名牌大学及科研单位并不承认学者以优先数字出版的形式在其平台上发布的科研成果。
另外,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观点与创新因主观性较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缺乏数据等客观因素的支撑,其认可度要慢于理工科。又因学术论文的评审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等因素会导致读者对认定结果怀疑度的提升。目前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奖评机制都跟学者的科研成果相挂钩,在年终评定时往往以学者的学术成果为量化依据。因此,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亟待增加对数字化学术成果的认可。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初衷是解决出版时滞问题,鼓励广大学者及科研人员积极创新以推动我国学术的进步与发展,但目前优先数字出版成果在学者需要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认可时得不到,这就与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最终目的相违背了。
(三)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毛羽未丰”
首先,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例如据“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系统用户使用后反馈该系统存在插件下载不流畅、标注窗口功能单一等问题[5]。此外,当前国内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DOI标识不尽相同,存在引用格式混乱问题。DOI是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标准配置”,是文章指向和引用的身份识别码,具有唯一性且永久不变[6]。DOI标识引用混乱,造成容易造成“同篇多标识”现象。放眼世界,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的发展大势,因此积极促进国内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与国际接轨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由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本身所限,不仅要求编辑人员要有“高精尖 ”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编辑出版的相关流程和技能。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编辑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出版能力。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工作人员和设备有限,从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到出版发行等基本编辑出版业务流程并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编辑部对数字出版系统的自动采、编、审平台利用的也不够充分,缺乏专门的数字出版人才,这使得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在运行起来不够流畅。
三、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要想改进学术期刊数字优先出版工作,需要得到作者、读者、出版机构及学术评价机构在内的四方面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一)着力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改革,积极推进优先数字出版
首先,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要改变传统观念,尤其是出版机构的“领头羊”,要着力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改革,积极推进优先数字出版。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抓住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机遇,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解决出版时滞问题,以提高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的投稿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重反馈,通过与读者的积极互动,以了解期刊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从而使学术期刊不断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力。
其次,出版机构要善于与国内已较为成熟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服务商合作,积极推进优先出版。要学会“借东风”之力,充分利用现有渠道。目前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都是国内较为成熟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加强合作关系,有利于编辑部一方面从繁复的优先出版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提升期刊的稿件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期刊编、审数字出版的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最优的效果。再者,有能力的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网站建设,搭建自己的专属平台进行优先数字出版,以解决依靠第三方网络出版平台编辑流程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二)加强行业规范,构建公平公正的学术质量评估标准
首先,优先数字出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出版中出版周期长、传播范围窄的弊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来了新的问题。如个别作者出于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利益需求,不顾学术质量,只求快速发表,甚至找人代写,出于利益考虑的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迁就劣稿、他人代稿,降低学术标准,对不合格的学术成果进行优先数字出版。这样不仅对那些严谨治学的作者不公平,更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形象。因此学术期刊必须要坚持行业内的自律,在编辑部内部树立牢固的期刊品牌意识和学术质量追求,坚持三审制度,杜绝人情稿、关系稿。
其次,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也要考虑进行他律,通过第三方的约束和规范确保优先数字出版的学术论文质量,借鉴国外经验,由行业协会联手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服务商设置“专业评审委员会”,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定期邀请权威专家对优先发表的论文进行质量评判。
(三)完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构建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首先,统一规范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优先出版的部分稿件却一直存在引用不规范问题或在正式出版后没有及时以最新的出版版本进行更正替换。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要设定数字目标标识符DOI,统一标准规范标注。当印刷版本发行后要及时更替先前的优先出版版本,或在印刷版旁明确标注“优先版本”,以帮助读者进行正确区分。优先数字出版提前了文章的发表时间,使更多读者能够更早地阅读、下载、引用文章,扩大了引用的范围,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潜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学术期刊论文要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为优先数字出版的论文进行DOI注册,从而被计入SCI(即年指标和总被引频次)计算中,以真实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反应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
其次,学术期刊出版机构不管是借助第三方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还是搭建自身网站以进行优先数字出版,都要积极引进数字出版专业人才,不断完善优先数字出版系统,查找原有问题修补原有漏洞。此外,当前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版权问题突出,侵权行为隐蔽。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版商对侵权纠纷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创作者对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不强,进而导致纠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要在强化优先数字出版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数字出版人才,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推进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组织的管理和运营[7]。
参考文献:
[1] 刘家真.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策略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5).
[2] 邹波,杭丽芳.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5(8).
[3] 徐铭瞳,吴星.学术期刊优先出版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7).
[4] 向欣.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初探[J].出版广角,2015(1).
[5] 曹凤祥.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J].传媒,2015(11).
[6] 李晓光.我国科技期刊优先出版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台世界,2014(35).
[7] 陈燎宏.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优劣分析——以“中国知网”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