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明,曹 成,王 昆,何双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003)
·经验交流·
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马文明,曹 成,王 昆,何双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江苏常州 213003)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20例;年龄17~78岁,平均(51±14)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B组23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视觉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锁定钢板组在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上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发生1例钢板螺钉拔出,锁骨钩钢板组有两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对于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组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锁骨远端骨折;锁骨远端锁定钢板;锁骨钩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于锁骨外侧端1/3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锁骨折的12%~21%,其中,Neer Ⅱ锁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可达33%[1],多数学者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内固定物的选择亦多样化,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锁骨钩钢板,虽然其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但术后肩关节疼痛、肩峰撞击、关节活动受限的报道逐渐增多。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此型骨折可避免对肩峰下部结构的侵扰,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别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及锁骨钩钢板治疗43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旨在比较这两种内固定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其中,20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A组),23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B组)。A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7~78岁,平均(51±14)岁;右侧9例,左侧11例。B组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17~70岁,平均(50±16)岁;右侧8例,左侧15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1~3d内接受手术。纳入标准:(1)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单独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能够遵循医嘱进行随访及功能锻炼者。排除标准:(1)伤前患侧肢体因肩周炎、肩袖损伤等肩关节周围疾病存在肩关节功能障碍;(2)患侧肩关节有骨折病史或曾行手术治疗;(3)存在精神障碍者;(4)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生活质量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A组: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麻醉满意后,患者取沙滩椅位,患肩垫高,常规消毒铺单,取锁骨外侧段横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肌肉,暴露锁骨骨折端,清理骨折断端的血凝块及嵌入的软组织,选择合适长度的锁骨远端锁定钢板,骨折复位后将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分别钻孔、测深、拧入螺钉,骨折线以远拧入4~6颗锁定螺钉,并尽量选取不同方向锁定;骨折线近端拧入3~5颗锁定螺钉,活动肩关节并C臂机透视见复位固定满意,冲洗伤口,逐层缝合。B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麻醉满意后,患者取沙滩椅位,患肩垫高,常规消毒铺单,从肩峰上沿锁骨外1/3作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肩峰、肩锁关节和锁骨外侧骨折端,选用适当长度锁骨钩钢板,保证近折端至少3枚螺钉,将钩端紧贴骨面自肩峰后缘插入肩峰下间隙。钢板置于锁骨外侧段上缘,钢板下压复位骨折后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C臂机透视见骨折及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2.2 术后康复训练 锁定钢板组术后采用肩肘带固定3周,3周后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4周后行肩、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影像学证实骨折端骨痂形成后逐步加大运动范围,进而进行抗阻力强化训练。锁骨钩钢板组:术后不需肩肘带悬吊固定,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功能锻炼,4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X线片明确骨痂形成后逐步加强活动范围及强度。
1.2.3 疗效评价 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按Constant-Murley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该评分系统满分100分,分别由疼痛(15分)、日常活动(20分)、肩关节活动度(40分)及肌力(25分)组成。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可为60~79分,差为小于60分。分数越高,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A组在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上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组发生1例钢板螺钉拔出,B组有2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锁骨远端通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与肩胛骨相连,肩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前后移位、喙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向上移位。锁骨前下表面有三角肌前部肌束及胸大肌附着,锁骨上表面外侧有斜方肌附着、内侧有胸锁乳突肌附着,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由于附着于近端骨折块的喙锁韧带断裂,骨折近端失去了限制,受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的牵拉而向后上方移位,骨折远端由于受上肢重力作用而向下移位,造成骨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不稳,容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因此大多数学者建议手术治疗[2-4]。锁骨钩钢板以肩峰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平衡了胸锁乳突肌对锁骨的向上牵引作用,将骨折段向下加压复位,因其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在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中应用广泛[5]。本研究中23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患者,无1例出现脱钩或是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愈合率高达100%。然而在其临床效果得到普遍认可的同时,术后并发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诸如术后肩痛伴肩关节外展受限、肩峰撞击、肩峰溶解、脱钩、应力性骨折等报道逐渐增多[6-7]。本组资料中亦出现了2例肩峰下撞击、1例骨溶解,5例疼痛伴外展受限。这主要于钩钢板的设计特点、肩峰形态学和钢板置入位置有关。锁骨钩钢板的钩端需要插入肩峰下以形成杠杆作用下压锁骨远端,插入的钩端会与岗上肌接触,并占用肩峰下容积从而使肩峰下间隙变狭窄,增加了活动时位于间隙间的肩袖和关节囊组织与肱骨大结节的摩擦,引起肌腱炎和肩峰下滑囊炎产生症状。而且锁骨钩钢板的型号及钩的折弯角度比较单一,无法提供个性化的钢板,加之肩峰个体解剖差异,导致钩钢板不能很好匹配肩锁关节,贴合度差。国外学者对尸体标本研究发现锁骨钩钢板大多与肩峰下空间不匹配;国内陈涛等[8]通过CT检查比较钩钢板与肩峰下形态的匹配性,发现匹配度欠佳且钩钢板的深度偏大。钩钢板与肩峰解剖的不匹配性加之钢板安放位置的操作差异,导致钩端置入过深或过浅,以及锁骨下压过度,三者均能引起疼痛。因此,术前对肩峰形态的充分评估,术中选择合适的钩钢板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塑形,加强钢板置入过程中C臂机的监测,能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9]。
随着内固定物的发展,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用日趋增多。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的特点:(1)有限接触板,钢板位于骨膜外,最大程度减少了对骨膜与皮质骨血供的影响,减少了骨接触,最大限度地为骨折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使骨痂快速生长;(2)钢板外侧发散的锁定小螺钉可多方向锁定固定,确保螺钉较好的把持力;(3)术中无需暴露肩锁关节,不干扰肩峰下结构,不造成肩锁关节的损伤。Tiren等[10]采用锁定钢板治疗7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随访发现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98分(90~100分),效果明显。本研究中A组在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上均优于B组。但本组病例也出现了1例因钢板把持力不够造成钢板螺钉拔出,其原因系锁骨远端骨折折块偏小,远端锁定螺钉置入少,加之患者存在一定的骨质疏松,不够把持住钢板肩峰端2~3枚锁定螺钉引起。
总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各种治疗方法各有特点,锁定钢板不干扰肩锁关节及肩峰下结构,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受远端骨块大小、骨质疏松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选择内植物时应视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从而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Anderson K.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J].Clin Sports Med,2003,22(2):319-326.
[2]Toogood P,Horst P,Samagh S,et al.Clavicle fractur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update on treatment[J].Phys Sportsmed,2011,39(3):142-150.
[3]Van Der Meijden OA,Gaskill TR,Millett PJ.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s:current concepts review[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2,21(3):423-429.
[4]Khan LA,Bradnock TJ,Scott C,et al.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J].J Bone Joint Surg Am,2009(2):447-460.
[5]Elmaraghy AW,Devereaux MW,Ravichandiran K,et al.Subacromial morph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clavicle hook plate[J].Injury,2010,41(6):613-619.
[6]Kienast B,Thietje R,Queitsch C,et al.Mid-term results after operative treatment of rockwood grade Ⅲ-Ⅴ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s with an AC-hook-plate[J].Eur J Med Res,2011,16(2):52-56.
[7]吴晓明,高伟,李凡,等.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4):331-338.
[8]陈涛,叶猛,郭远清,等.肩峰形态的CT观测及与其与锁骨钩钢板的匹配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11-14.
[9]Lee KW,Lee SK,Kim KJ,et al.Arthroscopic-assiste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clavicular hook fixation for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lavicle:a prospective study[J].Int Orthop,2010,34(6):839-845.
[10]Tiren D,Vroemen JP.Superior clavicle plate with lateral extension for displaced lateral clavicle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J].J Orthop Traumatol,2013,14(2):115-120.
马文明(1981-),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工作。
10.3969/j.issn.1671-8348.2016.29.037
R683.41
B
1671-8348(2016)29-4139-03
2016-02-18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