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刘怡
Cartoon Time板块中参阅式问题的设计与运用
——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artoon time为例
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刘怡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Cartoon ti m e部分因词句简单、短小幽默而深受学生欢迎。一个小故事往往就是一篇生动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细节把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思考去学习和理解故事?这是本文将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问题被分为展示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和参阅式问题三类。其中,参阅式问题指的是那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纽南(N un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阅式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因此,参阅式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提问效果和Cartoon Ti m e板块的教学意义最接近。
Brow n(1994)还介绍了一些参阅式问题的类型,如知识型问题:引导出根据事实的答案,检验对信息的回忆和识别;理解型问题:要求进行解释和推测;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听到或读到的信息用于新情景;推理型问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得出不能直接找到的结论;评价型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标准对好坏是非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等等。这几种问题类型相辅相成,在教学更可以交互出现。
1.错误使用Story Ti m e模式,偏重知识点的提问。在Cartoon Ti m e的教学中,重文本中的新单词,新语法,而忽略故事本身。当我们提出的问题知识性太强时,学生就无法融入到故事中来。
2.过多使用展示性问题,违背教材意义。Cartoon time部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展示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例如“W hat、W ho、W here”这样的问句,它们的过度使用,会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流于表面,从而思维固化。
3.提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主动性。Cartoon Time中一个个Bobby、Sam和他们的朋友的小故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缩影,这些小故事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脱离生活,没有和学生自身关联起来,学生感受不到自己与故事之间的密切联系,就会缺少想要表达的意愿和热情,成为一个个旁观者。
本文将以译林小学英语教材“4B Unit7 What’s the matter?”中的Cartoon time部分为例,在实践中分析和探讨如何组合、运用这些参阅式问题。
1.知识型问题设计——预热信息背景。
【活动设计一】在本课伊始,我们可以通过呈现Bobby的图片来导入话题。
T:Bobby i s our ol d fri end.Can you say som ethi ng about Bobby?
这样的问题比较宽泛,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Bobby的图片,设置一些梯度(见图1)。
图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旧知进行回忆和识别,一般可以做出以下回答:
S1:Bobby has a fri end,Sam.
S2:Bobby can pl ay tabl e tenni s.
S3:Bobby l i kes cakes.
S4:Bobby has a si ster,Ti na.
S5:Bobby’s m other l oves Bobby very m uch.
…
【思考一】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回忆了Bobby其人其事。他们可以较为自主地思考整合一些关于Bobby的旧知。同时,这个知识型问题还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提供了背景信息:Bobby l i kes cakes.所以文本中Bobby的蛋糕砸坏了会那么伤心;Bobby的家庭信息,他有一个爱美的姐姐和爱他的妈妈。
2.理解型问题设计——推测文本内容。
【活动设计二】在本课呈现文本前,我们可以先出现Bobby的面部表情(见图2),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预测故事。
师生对话如下:
T:Look at Bobby.W hat’s the m atter w i th Bobby?
S1:H e’s not happy.
S2:H e’s sad.
S3:H e’s w orri ed.
S4:H e’s i l l.
…
T:Can you guess w hy?
S1:M aybe he’s ti red.
S2:M aybe he’s hungry.
S3:M aybe he’s thi rsty.
图2
S4:M aybe he’s i l l.
…
【思考二】通过这两个理解型问题,学生抓住了图片的细节,并推及己身,发散思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师生间思维的碰撞,学生兴趣的唤醒和学习主动性的启动。
3.综合型问题设计——解读文本大意。在学生接触了文本的具体内容后,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参阅式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解读文本:
(1)用知识型问题检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活动设计三】在看完文本动画或者读完整篇文本后,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W hy i s Bobby not happy?
H ow di d M rs.Fox m ake the cal l?
【思考三】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了图片、关注了细节,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型问题往往直击文本的根本,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对细节的把握。
(2)用推理型问题检查学生的语用能力。
【活动设计四】同桌讨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故事后续进行推测:
W hat w i l l Bobby’s m other say?
W hat w i l l Bobby say?
【思考四】推理型问题往往能对文本进行深层挖掘。它们打破了学生读完即丢的思维惯性,并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会被固定答案束缚,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印证各自的看法,在无形中检查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3)用评价型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
【活动设计五】在学生理解文本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和有自己的想法与态度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评价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T:W hat do you thi nk of Bobby?
S1:H e’s not careful.
T:W hat do you thi nk of Bobby’s m other?
S3:She’s ni ce.
S4:She l oves Bobby too m uch.
T:W hat do you thi nk of M rs.Fox?
S5:She’s a good teacher.
…
【思考五】评价型问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的把握,对故事人物的性格、情感有了准确的理解后,我们才能继续深化文本,将Cartoon Time的教材内容物尽其用。
4.应用型问题设计——拓展深化文本。首先,我们可以用应用型问题拓展故事。
让学生续接故事情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延续故事的结尾。应用型问题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把听到、读到的信息用于新情景。
【活动设计六】在本课故事结尾,Bobby吃完蛋糕后,M rs. Fox高兴地说了一句:“H a!H a!H e’s happy now.”我们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续编故事活动,并提出以下应用型问题:
T:W i l l Bobby l ose hi s cake agai n?
S1:N o.
S2:M aybe.
T:Ifthathappened,w hatw i l lBobby’s m um say to Bobby?
S3:You can’t have cake.Eat ri ce now.
S4:Be careful.
S5:I w i l l not go to school agai n.
…
【思考六】这样的应用型问题给学生铺设了一个轨道,以此引导学生在不脱离现实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力恰当编写故事。在鼓励学生深度思考的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的活动,在开阔了学生思路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我们可以用评价型问题联系生活。孩子们都喜欢读故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将文本故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活动设计七】Bobby没有吃到蛋糕,狐狸老师很快地捕捉到Bobby的异样情绪,和蔼地请Bobby的母亲到校了解情况。而Bobby的母亲在到校后不仅没有责备Bobby,还依然给他带了“垃圾食品”——奶油蛋糕。学生们联系到自己平时的在校生活,心里一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价型问题来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感受。
T:If you w ere Bobby,w hat w i l l you do?
S1:I w i l l say sorry to M rs.Fox and m y m um.
T:If you w ere Bobby’s m um,w hat w i l l you do?
S2:Iw i l lnotgi veBobbyacake,i ti sn’t heal thy.
T:If you w ere M rs.Fox,w hat w i l l you do?
S3:I w i l l gi ve Bobby som e bi scui ts.
…
【思考七】此时,文本中的主人公Bobby的经历只是一个载体,学生借助Bobby在传递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这种故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是浅显的表面连接,而是与学生生活经历的真正的交汇。在别人的故事里,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才有话可说。
在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使用参阅式问题,可以使我们会更注重文本本身,而不是其中的语言知识点,从而杜绝Story Ti m e模式的使用;其次,参阅式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的思考方式必须更有深度,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定会提高一个台阶;第三,参阅式问题的答案灵活多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得到更加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