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玲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持续农业·
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罗艳玲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构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评价体系,以区位商法、特尔菲法与加权求和的方法,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70~100分的一级开发区包括郑州、洛阳, 46~69分的二级开发区包括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 30~45分的三级开发区包括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 10~29分的四级开发区包括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并分析河南省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缺少特色资源; 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足,旅游产业的外向度较低; 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失衡; 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打造精品景区,发展高端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外向度; 加强规划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等资源开发策略,旨在为河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 潜力评价 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不仅是享受与欣赏景观,还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生活居民的责任旅游,更注重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减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强调了对旅游资源与当地居民(或社区)的参与性[1]。
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国内已具有各种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王建军等[2]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刘红等[3]按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王力峰等[4]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27个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包括17个定量评价指标、10个定性评价指标,并利用数学模型构建决策模型,以广西金秀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生态旅游资源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
随着河南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支柱产业,河南省于1992年开始将旅游产业定为本省的“优先发展产业”。河南省拥有类型丰富且结构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不乏世界级与国家级生态旅游资源,更有稀缺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河南省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优势条件。文章通过构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以区位商法、特尔菲法与加权求和的方法,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分析河南省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资源开发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1.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河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建有32个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1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及92处森林公园; 还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如嵩县白云山风景区、济源五龙口风景区、登封嵩山风景名胜区等; 野生动物资源,如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豫北新乡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等; 花卉资源,如洛阳牡丹花、开封菊花、鄢陵县腊梅花等; 山水名胜风景资源,如中岳嵩山名胜风景游,鸡公山、尧山避暑休闲游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1.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人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据统计,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累计公布了6批,共18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还有开封、南阳、商丘、郑州、安阳、浚县、洛阳、濮阳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4大古都; 有大运河与丝绸之路2处世界文化遗产; 另外还有甲骨文、易经、道德经等知识文化遗产; 少林、太极两大武术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为河南省的生态旅游开发增添了人文特色。
表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2.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情况发现,开展自然生态旅游的主要有场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 开展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场所有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因此,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2.2 生态旅游资源分值评价公式
2.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值评价公式
根据表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值为其四项评价内容的评价分值之和,即: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值=自然保护区评价分值+森林公园评价分值+城市公园评价分值+风景名胜区评价分值,以公式表示为:
X=A+B+C+D
(1)
对生态旅游资源下的各项内容的评价分值,可以根据区位商原理计算得到。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状况[6]。区位商的表达式如下:
(2)
公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7]。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确定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衡量其专门化率[7]。
各项旅游资源评价分值的大小主要由各项资源在整个河南省占据优势的大小来决定。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国家级比省级的资源价值更高一筹,因此,分别赋国家级权重和省级权重为1.5和1.0; 而相比于全省的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面积,城市公园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每一个城市拥有的城市公园数量相差很大,因此,在此只考虑它的面积,不考虑它的数量。根据区位商原理可以得出以下分值计算公式:
(1)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分值
(3)
公式中,A各市自然保护区分值,A1各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A2各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A3各市省级自然保护区个数,A4各市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S各市土地总面积,∑A5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S全省土地总面积。
(2)森林公园资源的分值
(4)
公式中,B各市森林公园分值,B1各市国家级森林公园个数,B2各市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B3各市省级森林公园个数,B4各市省级森林公园面积,S各市土地总面积,∑B5全省森林公园面积,∑S全省土地总面积。
(3)城市公园资源的分值
(5)
公式中,C各市城市公园分值,C1各市城市公园面积,S各市土地总面积,∑C2全省城市公园总面积,∑S全省土地总面积。
(4)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值
D=1.5D1+D2
(6)
公式中,D各市风景名胜区分值,D1各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个数,D2各市省级风景名胜区个数。
2.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分值评价公式
根据表1,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分值=城市公园评价分值+风景名胜区评价分值+历史文化名城评价分值+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价分值。以公式来表示即:Y=C+D+E+F
其中城市公园评价分值与风景名胜区评价分值的计算方式与上述计算方式一样。在计算历史文化名城评价分值时,由于其资源价值较高,为了平衡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4项内容,将其权重设为6。在计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价分值时,因为数量繁多,同时也为了平衡各项内容,因此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权重为1/4,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权重为1/30。
(1)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分值
E=6E1/E2
(7)
公式中,E各市历史文化名城分值,E1各市历史文化名城个数,E2各市历史文化名城批次。
(2)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的分值
F=F1/4+F2/30
(8)
公式中,F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值,F1各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数,F2各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数。
2.2.3 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分值评价公式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各项内容的分分值*上述计算公式中,各市资源的数量、面积、批次等相关数据可通过查询河南省统计局官网的统计年鉴得到: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tjfw/tjcbw/tjnj/list1.html。数据表格数量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生态旅游资源总分值=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值+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分值,用公式表示即:
Z=X+Y
(9)
但是,由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都包括城市公园资源与风景名胜区资源,所以在总分值中将该两项的分值减去加以修正,最后得出:
ZC=X+Y-C-D
(10)
2.3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2.3.1 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影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中,该研究选取17项指标构成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2.3.2 开发潜力评价方法
(1)对各评价因子赋值
资源价值Q1是根据前文计算的河南省各市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分值。
资源丰度Q2是河南省各市与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个数的比值。首先通过前文资源评价数量计算出各市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即:
G=1.5A1+A3+1.5B1+B3+C1/30+1.5D1+D2+6E1/E2+F1/4+F2/30
(11)
然后计算生态旅游资源丰度,即:
(12)
其中,∑G为河南省全省生态旅游资源数量。
资源密度Q3是河南省各市每1 000平方千米土地上生态资源的数量,即该市生态资源数量与该市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即:
(13)
关于旅游接待人数Q4、旅游接待收入Q5、人口数量Q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Q7、第三产业产值比重Q8、科教文服务从业人员比重Q9、人均邮电业务总务量Q10、森林覆盖率Q11、自然环境受人类干扰度Q12、中心城市绿化率Q13、等级公路密度Q14、客运总量Q15、载客汽车数Q16的相关数据通过查询河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关数据可通过查询河南省统计局官网的统计年鉴得到: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tjfw/tjcbw/tjnj/list1.html。数据表格数量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并经过简单计算而得。其中自然环境受人类干扰度Q12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用各市的人口密度值来代替。
另外,通达性Q17主要由各市的交通情况决定,比如民航、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范业正博士对中国铁路线旅客密度的研究思路[8]进行赋值。若该市有京广线或者陇海线通过,赋值20; 有焦枝线、京九线、焦新—新荷、宝丰—漯河线路通过,赋值10; 有漯河—阜阳、汤阴—濮阳线路通过,赋值5。有民航交通的赋值15,有高速公路通过的赋值15,有国道通过的赋值10。各市的通达性即为各市实际交通情况赋值的总和。
(2)原始数据的处理
通过对上述评价因子的赋值与计算,就可得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原始数据。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到各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标准值,标准值以R来表示。
由于自然环境受人类干扰度Q12中,自然环境与人类干扰程度是负相关关系,所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即:
(14)
公式中,i=1, 2, 3…18。
而其他评价因子的数据采用以下公式处理:
(15)
公式中,i=1, 2, 3…18,j=1, 2, 3…17,并且j≠12。
公式中,i为各市的序号,j为各评价因子的序号,Rij第i市第j项评价因子的标准值,Qij第i市第j项评价因子的标准值,maxxQij第j项评价因子在所有市中的最大原始值。
(3)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该研究采取特尔菲法,总权重确定为1,各专家根据评价因子对评价目标影响的强弱进行打分,然后计算打分平均值,并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权重值以W表示。
(4)计算发展潜力总分值
通过上述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各评价因子的标准值与权重值,然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各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总分值,总分值以T来表示,即:
(16)
公式中,i=1, 2, 3…18,j=1, 2, 3…17。总分值越大说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越大。
2.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于各市生态旅游资源存在差异性,在生态资料开发时也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最终各市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上也存在差异。通过查询数据并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及公式计算得到河南省各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排名依次为:郑州、洛阳、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表3)。
表3 河南省各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名(分值)
该研究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分值为70~100的一级开发区、46~69的二级开发区、30~45的三级开发区和10~29的四级开发区。一级开发区包括郑州、洛阳,一级开发区的资源价值高,且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河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均可优先开发。二级开发区包括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其中焦作市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条件均较好,开发条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新乡、济源自然资源条件很好,人文资源较为欠缺,资源组合缺陷明显,应突出开发自然生态旅游; 安阳、南阳、开封自然资源比较欠缺,人文资源比较丰富,资源组合缺陷明显,应突出开发人文生态旅游。三级开发区包括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其中驻马店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且资源组合较好; 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资源条件相对较差,资源条件的组合各有特色,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时应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和优势。四级开发区包括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该区域无论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条件均较差,生态旅游开发受资源条件的制约十分明显,因此开发生态旅游比较困难。
3.1 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缺少特色资源
河南省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片面地理解为以自然旅游资源招徕游客、欣赏自然风光的自然资源旅游。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不够全面,致使河南省许多景区与旅游从业者不清楚生态旅游的内涵,不了解旅游营业者和游客的需求,阻碍了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
虽然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形式大同小异。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科学价值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将景区的观赏价值与科学价值结合起来,导致众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只是驻足在观光旅游的层面。就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方面,没有充分开发景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对同一类型的旅游景点没有合理整合,无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专题。
3.2 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足,旅游产业的外向度较低
图1 河南省与其他省份入境游客数量与外汇收入对比
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游客在旅游消费支出中,门票、住、行的费用与饮食、购物费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70%,但是在河南省旅游消费中仅旅游门票消费一项就占据全程消费的50%。这是由于该省的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与旅游业相关的医、食、住、行、娱乐等产业的不良发展,制约和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9]。旅游商品的档次较低、结构相似,文化娱乐项目单调、设施匮乏,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产业效益受到影响,导致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够。
外向度的高低是评价一个景区发展水平好坏的标志。河南省旅游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本省内和周边的一些省市,但是对距离远的省市以及对国际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明显不足。2015年河南省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19亿人,其中入境游客268.29万人,国外游客所占比例只有5.0%,旅游外汇收入5.38亿美元,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1.4%,与其他旅游强省相比,数值偏低(图1)。
3.3 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失衡
河南省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进行深入考察、全面评估及合理规划,导致一些珍贵的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浪费。部分生态旅游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旅游区进行过度扩大与修建,不仅使景区原有风貌遭到破坏,还导致各类动植物系统遭受改变,引起生态环境失衡。另外,景区的过度开发导致景区环境承受超过自身承载力的人流量,而超过极限的人群又会给景区内各种资源带来危害,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3.4 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由于生态旅游的各类景区分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管理,但是各旅游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旅游部门无法了解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相关主体各自的目的,不能让这些主体明确其自身所拥有的权限及职责,不能建立促进景区利益提升的驱动机制,也不能让各主体的利益得到保证[10]。同时,管理处身兼经营者与管理者身份,管理人员实际依靠财政获得收入而并非依靠市场主体,导致其工作缺乏活力,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另外,由于生态旅游包含了生态与旅游两种成分,是两门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而目前河南省缺少既通晓这两门学科知识,又能合理管理景区的管理人才,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4.1 打造精品景区,发展高端市场
针对河南省生态旅游缺少特色资源、产业外向度低、经济带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重点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拓展中高端旅游消费市场。
针对国内旅游市场,可坚持开发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建设力度,比如打造以黄河、大别山等为重点的精品山水旅游风景区; 对洛阳牡丹、嵩山少林等传统旅游资源,则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加大开发力度,将其打造为精品旅游路线。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可利用河南省丰富的文化古迹资源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将安阳殷墟、龙门石窟等旅游资源打造为精品人文生态旅游线路,创建享誉国际的旅游品牌。
从旅游业发展趋势看,个性化旅游成为一种新时尚,并在许多旅游发达省市形成了中高端旅游消费市场。河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可以根据不同旅游群体的消费需求,开发差异化旅游,使游客在自然陶冶与人文熏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在河南省旅游景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山大川已经变为人满为患的旅游地,而一些藏在深山的、资源丰富景区却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个性化旅游,发展高端旅游市场,提供高端旅游服务,实现河南省生态旅游业各项效益的最大化。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外向度
河南省旅游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本省内和周边省市,国际旅游明显不足,因此要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该省旅游外向度。一是通过承办各种大型节庆、对外赛事和贸易等交流活动,提升该省的旅游地知名度。二是培养对外旅游集团,促进与国际旅行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二是以现代化的媒体宣传手段宣传河南省的特色自然生态旅游及人文生态旅游,通过旅游节、旅游展览等形式加强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国际推广。
4.3 加强规划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河南省生态旅游存在资源开发不当、环境失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加强规划监管,完善法律法规。首先要加强统一规划,强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开发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只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并重视监测,才能真正实现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其次要加强相关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并严格执法,不在旅游景区或者景区周边建设污染项目; 控制景区的施工建设,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导致城市化。最后要对景区环境进行严格监测,运用相关软件建立监测体系,对于景区的环境情况、旅游环境容量有准确的掌握,建立旅游环境容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
4.4 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生态旅游是融合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学与旅游学的结合,其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生态旅游的各种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生态旅游业不仅需要在吸纳人才上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建立生态旅游人才培训制度,落实培训工作,培养符合生态旅游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经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为适应专业性要求,河南省旅游景区可与旅游专业学校建立人才培养与接收的合作关系,探索专业人才合作交流的教育形式。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到景区进行实地指导,有利于景区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1] 熊金银.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17
[2] 工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地理研究.2006, 25(3): 507~516
[3] 刘红,唐永顺,张兴卫.生态旅游资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以东昌湖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例.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8(1): 58~59
[4] 工力峰,工协斌,张翠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广西金秀县为例.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 26(3): 436~439
[5] 郭舒.生态旅游概泛化的思考.旅游学刊, 2002, 17(1): 69~72
[6] 刘洋,张泽民.珠三角工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分析.商场现代化, 2010, 6(17): 103~104
[7] 孙畅,吴立力.“区位商”分析法在地方优势产业选择中的运用.经济论坛, 2006, 11(21): 12
[8] 田广增.基于区位商理论的河南省京广、京珠沿线旅游带空间组织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6(3): 54
[9] 高太平.发展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建议.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3): 7246~7247
[10]旷雄杰.生态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格局及其角色的定位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9): 81~84
POTENTIAL EVALUATION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ENAN PROVINCE*
Luo Yanling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Henan 464000,China)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d resources status, construc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ed th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location quotient, Delphi and the weighted sum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level of development zone with 70~100 points included Zhengzhou and Luoyang,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zone with 46~69 points included Jiaozuo, Xinxiang, Jiyuan, Anyang, Nanyang, Kaifeng, the third development zone with 30 to 45 points included Zhumadian, Pingdingshan, Sanmenxia, Hebi, Xinyang, and the lowest development zone with 10~29 points included Shangqiu, Puyang, Zhoukou, Luohe, Xuchang. And then, it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was not enough, lack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tourism economy indu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imbalance,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was not perfect.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such as create the core scenic spot, intensifying propaganda, improving the tourism extroverted degree,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planning, 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nhancing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related resources, etc..
ecological tourism;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potential;potential evalu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08
2015-08-28
罗艳玲(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旅游经济。Email: 13939753697@163.com
*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常态下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2015BJJ06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指标与机制研究”(2015-ZD-043)
F592.7; F303.4
A
1005-9121[2016]09-0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