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互联网+”模式构建※

2016-12-18 05:17:14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互联网+机制

●李 颖 孙 雪

社区治理的“互联网+”模式构建※

●李 颖 孙 雪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场域,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本文界定了社区治理和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内涵,剖析构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理论和现实可行性,梳理构建思路,继而构建了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提出完善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对策。

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王浦劬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分支范畴和子领域”[1],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单元细胞,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服务管理平台[2],故通过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40号文件指出,“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治理模式,发挥“互联网+”在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中的推动力量,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治理相关内涵

(一)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内涵

社会治理是一个全程治理机制,包括事前的利益表达、事中的协作治理与事后的风险化解机制[3]。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4],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内部结构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三个部分[5]。“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激发社会自由与活力,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治理注重激发社会自由、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兼顾社会效率。”[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指出:“社区治理通过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可以对某些公共资源系统成功地实现适度的开发与调适”。[7]因此,社区治理可从价值导向、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定义。社区治理要在“注重激发社区自由、实现社区正义、维护社区秩序、兼顾社区效率”的价值导向下,政府、社区组织、居民等其它多元化主体基于一定的治理机制和方法,对多样化的社区问题与需求进行有效治理,实现社区自由与活力、公平与正义、社区和谐与稳定的治理目标。

(二)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内涵

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科学合理地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主要指各行各业,“互联网+”的宗旨就是要把互联网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实现各行各业的智慧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是在社区治理的实施过程中,依托系列治理理论,遵循治理的科学思路,把互联网融入社区治理机制中,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流程,以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减少社区治理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二、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构建可行性

(一)理论研究

已有研究对构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鲜有学者对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关学增[8]梳理出四种西方治理观念以及对其的初步认识,为寻求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理念提供参考;施雪华[9]对传统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尤其对现代治理体系的价值观念、社会治理的组织体制、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和技术的研究,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构建路径提供参考;公维友[10]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中的治理主体的选择问题提供依据;严强[11]对社会治理演化的历史进行研究,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则和逻辑;姜晓萍[12]研究了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和存在的误区,并提炼出八个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策略,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对策提供参考;江必新[13]对社会治理创新具体制度构建的研究,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构建提供了保障制度层面的参考;叶笑云[14]对宁波市、叶红[15]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进行个案研究,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构建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参考。而韩兆柱[16]、魏娜[17]等对互联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进行研究,前者从宏观维度构建了城市社区治理云服务平台模型,后者对公民网络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与现状进行个案研究,遗憾的是两者都没有从互联网的视角构建出社区治理的模式。

(二)现实可行性

从互联网快速发展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实可行性分析。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8.9%。通过以上数据看出,互联网极有可能成为社区治理的有效工具。同时,社区治理普遍存在治理方式较单一、效率不高,资源共享受到地域性、差异性的限制,社区多元化需求与单一供给模式的矛盾,治理主体单一化等问题,这些成为建立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客观现实需求。

三、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构建

(一)模式构建思路

1.理论思路

张康之认为,“关于社会治理创新,我们所要探索的最为直接的课题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新规划问题,包括社会治理中的行动者、体制、运行机制、环境、问题、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的创新性构想”[18]。社会治理创新包涵了行动者、体制、运行机制等内容,社区治理创新也应包涵社区治理的行动者、体制、运行机制等内容,这就对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参考。“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9],同样,社区治理创新要以保障和改善社区民生,促进社区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任务,这就对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提供参考。

2.现实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体现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个方面,这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提供治理方式层面的思路;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概括为“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培育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等方面,这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治理主体的选择及研究如何发挥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作用提供新思路;把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的部署分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等四方面,这为设计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机制提供新思路;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概括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内容,这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思路。综上所述,构建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应从“改进社区治理方式、激发社区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机制、健全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四方面对社区民生事业进行科学设计和积极作为。

(二)“互联网+”模式构建

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构建流程是“确定基本导向,明确治理主体,基于治理机制,利用互联网对治理客体进行社区治理,为了提高治理效能,加强治理保障和进行治理评估与反馈”。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图

通过图1看出,社区治理的公共需求是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基本导向,贯穿模式构建的全过程。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主张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同样,社区治理主体包括了政府、组织、居民、以及其它治理主体,体现出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是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故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构建关键部分在于互联网对社区治理机制的设计。该模式机制主要包括了社区利益表达机制、社区协作治理机制、社区风险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五个机制,其中风险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贯穿社区治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治理客体主要反映社区问题和需求,链接了社区治理机制和互联网运用两个部分。模式治理保障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法律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政策保障、资源保障、人力保障六个方面。治理评估与反馈是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最后环节,治理结论反馈给社区治理公共需求并不断修正,形成社区治理新循环。

本文对社区治理机制“互联网+”的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利益吸纳机制的国际理念是多渠道多形式保证公民利益吸纳权利实现”[20],社区利益表达机制也应该保障社区内有多渠道多种方式表达社区居民利益诉求,故“互联网+”在社区利益表达机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设计了社区调查系统、社区发布系统、社区反馈系统、社区投票系统四个系统。这些系统便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和方式,提升社区治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西方国家在社会治理中采用协同合作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1],为了充分发挥协作治理的优势和成效,基于社区治理创新重点民生内容,“互联网+”在社区协作治理机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设计了社区缴费系统、社区教育系统、社区医疗系统、社区健康系统、社区就业系统、社区养老系统六个系统。这些系统便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保障社区民生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第三,“互联网+”在社区风险管理机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设计了风险准备系统、风险识别系统、风险处置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四个系统。这些系统基于互联网,保障社区风险治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其主要特点分别是:风险准备系统主要是指社区风险管理的准备工作,此系统是社区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环节;风险识别系统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风险降为最低”;风险处置系统就是通过设计科学的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提高社区风险管理能力;风险评估系统就是对社区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教训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不断完善社区风险管理机制。

四、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对策

(一)丰富需求,提升社区治理全面化水平

从民生类、民主类、文明类对模式需求进行丰富。首先,丰富民生类需求为社区就业需求、社区养老需求、社区教育需求、社区医疗需求、社区环境等物质层面需求,这些是社区治理的基本需求,模式治理过程中首要保证基本需求的实现。其次,丰富民主类需求主要包括利益和权利的实现需求,这些是社区治理的重要需求,模式治理过程中同时保证重要需求的实现。最后,丰富文明类需求主要包括社交、认可、心理、文化等精神层面需求,这些是社区治理的高级需求,模式治理过程中要兼顾高级需求的实现。通过丰富三大类社区需求,进而提升社区治理全面化水平。

(二)优化流程,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

从运行前、运行中、运行后对模式流程进行优化。首先,模式运行前,明确社区治理基本导向、治理主客体,做好治理宣传工作。其次,模式运行中,要确保社区治理利益表达机制、社区协作治理机制、社区风险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切实通过“互联网+”发挥出在社区治理模式中的作用。最后,模式运行后,对社区治理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加大对“互联网+”参与社区治理的后续开发研究:完善系统功能,升级网络终端设备,让“互联网+”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而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

(三)整合信息,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从处理数据的原则、方法、分析对模式信息进行整合。首先,数据处理原则恰当。对模式产生的系列数据要按照社区治理的逻辑顺序,要分类分级进行,不能乱序分析。其次,数据处理方法科学。产生的系列数据要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定性可采用调查、德尔菲等方法,定量分析可采用回归、时间序列、博弈论等方法,并运用统计软件和工具如Spss、Matlab、Eview等。最后,做好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包括治理机制内关联分析、异常分析、演变分析,治理机制间的数据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进而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保障,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法律、制度、思想、政策、资源、人力方面对模式保障进行加强。法律法规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完善其法律法规体系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治理效能的最佳选择;制度是社区治理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建立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管理制度、法治制度是必不可少环节;现代治理理念影响社区治理的效果,故对治理主体进行现代化的治理思想宣传和教育是充分发挥模式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政策是引导社区治理科学有序发展的基础条件,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社区治理政策,而且需要规范政策制定的流程与程序;资源是完成社区治理的前提条件,需要整合已有社区治理资源,提高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人力是社区治理的执行者,加强提高相关人力的现代化治理素质、互联网运用水平,进而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的构建,深化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研究,社区治理“互联网+”模式在社区治理中的运用,加快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1]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社会学评论,2014,03:12-20.

[2][4][12]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24-28.

[3][20][21]周晓丽,党秀云.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机制、理念及其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75-81.

[5][9]施雪华.论传统与现代治理体系及其结构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12-14.

[6]徐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学术探索,2014,05:9-17.

[7]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8]关学增.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48-52.

[10]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52-59.

[11]严强.社会治理演化的历史考察[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9+123.

[13][19]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25-34+2.

[14]叶笑云,许义平.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05:5-12.

[15]叶红,李诚.提升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J].学术探索,2015,04:29-35.

[16]韩兆柱,何雷.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云服务发展与运用研究[J].学习论坛,2014,05:65-69.

[17]魏娜,崔玉开.城市社区治理的网络参与机制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1,06:31-36.

[18]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2:2-13.

2015-11-21

D63

A

1008-5947(2016)01-0060-04

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流程优化与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py62)阶段性成果。

作者及单位:李颖,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孙雪,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重庆 400041)

责任编辑 杨 阳

猜你喜欢
现代化互联网+机制
边疆治理现代化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军事历史(1998年6期)1998-08-21 0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