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肉鸡养殖常见技术问答
以饲养商品鸡为主的散户饲养模式;以饲养龙头企业放养的合同鸡为主的合同户饲养模式;“公司+农户”养殖公司模式;“公司+基地+农户”饲养模式。另外,还有新出现的“四位一体”肉鸡饲养模式和新型的“6+1”饲养模式等。
2.1 地面平养对鸡舍要求较低,在舍内地面上铺5厘米~10厘米厚的垫料,定期打扫更换即可。
2.2 网上平养是将肉鸡饲养在离地面50厘米~60厘米高的竹网、金属网或塑料网上,目前以塑料网居多。
2.3 笼养是从引进鸡苗至出售都在笼中饲养的方法,适合垫料紧缺、鸡舍面积小又想多养鸡的农户,笼养比平养可以提高1倍饲养量,但设备投资较多。
2.4 散养从传统意义上讲是选择比较开阔的缓山坡或丘陵地,搭建简易鸡舍,白天鸡自由觅食,早晨和傍晚人工补料,晚上在舍内休息,从而实现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规模化养殖方式。
3.1 肉仔鸡饲养阶段划分
饲养分段:目前肉仔鸡的专用饲养标准有两段制和三段制。国外肉仔鸡饲养标准一般为三段制,如美国NRC饲养标准按 0~3周龄、4周龄~6周龄、7周龄~9周龄分为三段。我国三黄鸡饲养根据出栏日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或三个阶段,据此三黄鸡的饲料供应也分为两种或三种。
管理分段:为管理方便,一般将肉仔鸡分为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三个阶段。育雏阶段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中期为肉仔鸡快速生长阶段,此阶段肉仔鸡生长发育特别迅速,也称为生长期;后期则为出栏前的育肥期。
3.2 肉用仔鸡分段饲养优缺点
分段饲养的优点是:一是能够合理利用鸡舍。育雏舍与育成舍分开,减少了育雏舍面积。充分利用了饲养设备;二是便于生产安排。由于分段饲养时育雏过程与育成过程分开安排,避免了很多设备的搬进搬出,饮具、食具型号也不用更换,降低了劳动强度;三是有利于提高鸡群成活率。育雏阶段利用笼育或网上育雏,育成改为地面平养,将两种饲养方式的优点结合到一起,既提高了成活率,也降低了胸部囊肿与腿病的发生率。
分段饲养缺点:转群给鸡群带来很大的应激,并增加劳动强度,如果转群后管理不善,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鸡舍的通风分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在设计通风系统时,不仅要考虑肉鸡的饲养密度和当地最高气温,而且要注意通风均匀,应参考每只鸡的换气标准量与饲养只数,计算出需要的换气量,然后根据待安装的风机性能算出应配备的风机台数。
当代肉鸡密闭式鸡舍的机械通风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横向式通风和纵向式通风。
4.1 横向式通风
当鸡舍长度较短、跨度不超过10米时,多采用横向式通风。横向式通风主要有正压系统和负压系统两种设计。应用比较普遍的是负压通风系统。设计安装方式较多,较广为采用的主要是穿透式通风。穿透式通风是指将风机安装在侧墙上,在风机对侧墙壁的对应部位设进风口,新鲜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后,穿过鸡舍的横径,排出舍外。此通风设计要求排风量稍大于进气量,使舍内气压稍低于舍外气压,有利于舍外新鲜空气在该负压影响下,自动流进鸡舍。
4.2 纵向式通风
当鸡舍长度较长,达80米以上,跨度在10米以上时,应采用纵向式通风。它是指将风机安装在肉鸡舍的一侧山墙上,在风机的对面山墙或对面山墙的两侧墙壁上设立进风口,使新鲜空气在负压作用下,穿进鸡舍的纵径排出舍外。在夏季高温时节,为使鸡舍有效降温,通常需在进风口安装湿帘,即湿帘降温。因鸡舍纵向式通风系统具有设计安装简单、成本较低、通风和降温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当代养鸡生产上已广为采用。
现代肉用仔鸡生产普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全进全出制”是指在同一栋鸡舍(甚至同一个鸡场)同时间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雏鸡“全进全出制”后,经过一个饲养期后,又在同一天(或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全部出栏。
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和疾病控制,同时便于饲养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使管理技术和防疫措施等统一化,利于新技术的实施。在第一批出售、下批尚未进雏的1周~2周为休整期,鸡舍内的设备和用具可进行彻底打扫、清洗、消毒与维修,这样能有效地消灭舍内的病原体,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使鸡群疫病减少,死亡率降低,提高了鸡舍的利用率。
“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与在同一栋鸡舍里饲养几种不同日龄的鸡相比,具有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的优点,宜于为广大肉鸡专业户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