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地区柞蚕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2016-12-18 09:31张风承杨立军徐延东
北方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柞树柞蚕蚕业

张风承 杨立军 徐延东 卓 越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九龙山地区柞蚕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张风承杨立军徐延东卓越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摘要黑龙江省柞蚕养殖历史悠久,柞树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九龙山柞蚕主产区遇到了劳动力短缺、优良品种更新缓慢、灾害天气频发、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为确保九龙山地区柞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柞蚕养殖合作社,培育和引进柞蚕新品种,不断改良柞蚕放养技术,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九龙山柞蚕产区柞蚕养殖制约与对策

黑龙江省有着发展柞蚕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省柞树资源非常丰富,可作为放养柞蚕使用的柞树林面积多达160万hm2,居全国第一位。现阶段,全省实际放养柞林面积为70万hm2,所以柞蚕产业在黑龙江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2]。2010年黑龙江省放养柞蚕量1.1万把,2014年全省实现放养柞蚕2.2万把,2015年放养柞蚕2.3万把,年均增长量和放养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程度加大,柞蚕养殖方式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柞蚕蛹的需求量在黑龙江省各市县迅速增长,同时大量的鲜活蚕蛹出口国外,以至蚕蛹销售价格不断上涨[3]。据统计2012—2015年柞蚕蚕茧的平均收购价格为30元/kg,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柞蚕养殖作为与土地耕作互补的一种农业创收形式,为山区农民创收增加了渠道。

九龙山地区(127°29' N,45°45' E)位于张广才岭西坡,在黑龙江省宾县境内,林业面积约为16万 hm2。该地区是供应哈尔滨及其周边地区柞蚕蛹的主产区,有发展柞蚕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柞蚕养殖历史悠久,柞林面积广阔,可作为蚕场的柞树资源巨大。另一方面黑龙江农垦局九龙山柞蚕育种厂和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育种试验站两个柞蚕育种中心坐落其中。基于以上条件优势,柞蚕养殖业在九龙山地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该地区柞蚕养殖发展受到劳动力缺乏,柞蚕新品种更新难,灾害天气频发,养殖坏境遭破坏等问题的制约[4-6],亟待人们解决。

1九龙山柞蚕产业的制约因素

1.1劳力结构断层大,不利长期发展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九龙山地区农村的年轻人通过到城市求学、城市务工等方式,适应了城市生活,留在了城市并且永远离开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7]。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老幼比例增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出现断层现象[8]。以西大林子山区庆华二队10户柞蚕养殖户为例,25~35岁0人,35~45岁1人,45~55岁5人,55岁~65岁7人,75岁以上1人。劳动力年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已经成为九龙山地区柞蚕养殖业的普遍现象。柞蚕养殖是非常辛苦的劳动力输出行业,需要养蚕农民早起控制鸟害,日间预防和控制其它敌害、病害,每天持续在山林中工作12 h以上,这样沉重的劳动方式严重制约着蚕农数量的增加;另外,野蜂蜇人意外事件经常发生,九龙山地区2013年蜂蜇致死1人,2014年蜂蜇致受伤数人死亡1人,2015年蜂蛰受伤数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意外伤害也是造成养殖户数量得不到补充的潜在因素。

1.2高产种质更新慢,提升潜力薄弱

九龙山地区蚕种来源主要有四条途径,一是黑龙江农垦局九龙山柞蚕育种厂,二是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育种试验站,三是从吉林省等地引进品种,四是少量的蚕农自繁自养。该地区养殖主要品种有龙蚕一号、青六号、青黄一号等。这些品种经过世代选择后,表现出稳定的产量,深受蚕农信赖,导致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产生了阻力。另外,在吉林等地引进的种卵或者种茧,因气候与环境的差异,以及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伤害,在种卵生产和柞蚕养殖过程中有很大损失。对于自繁自养的蚕种,虽然降低生产成本,但存在蚕种产量低、抗逆性弱、微粒子发病率高等问题。

1.3灾害天气频发,造成意外减产

九龙山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山地地形复杂,经常受到大陆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9]。根据气象数据统计,1980年以来全省气候持续变暖,全省所有地区几乎均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极端天气表现在大风和暴雨次数增加,高温高湿情况多发[10-11]。这些气候的微弱变化,对柞蚕的生长产生剧烈的影响[12]。柞蚕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4~28℃,处于高温环境中的柞蚕幼虫生存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生长过程受到抑制,并多发老虎病、脓病以及微粒子病等,长期的高温会让柞蚕大量死亡,最终导致严重减产[13]。在强风过程中,柞树枝条抖动剧烈,一方面导致柞树树叶大量掉落,造成柞蚕食物短缺;另一方面,枝条相互撞击会导致柞蚕幼虫虫体受损伤,存活能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14]。九龙山地区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更加剧烈。2014年8月九龙山二道海里洪地区一蚕场遭遇高温闷热灾害,造成严重损失,与同山区温度较低地区比较,产量减少近30%;2014年7月,九龙山砬子山地区收蚁时遭遇大风天气,导致蚁蚕死亡,经过收茧时统计,受风灾地区产量较其他养殖区产量减少约为10%。2015年4月发生严重的霜冻,致使部分蚕场柞树树叶产量下降,降低约30%;2015年9月九龙山头道海里洪地区发生严重的大雾和持续降雨,造成通气条件不好的蚕场发生减产,产量减少40%。

1.4环境污染干扰多,影响柞蚕生长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生产和资源开采在九龙山地区的活动越来越活跃[15]。一方面,大量平缓的山林地被开荒种田,随之而来的农药用量也持续增加,在经过雨水的冲洗后残余农药成分进入土壤河流,并通过蒸发作用形成含有农药的毒雾,毒雾会随风飘落在树叶表面,蚕采食会引起中毒,中毒程度较轻的会导致幼体发育受阻,严重时会导致大量死亡。2013年8月九龙山地区部分蚕场受到了毒雾的影响,导致了蚕大量死亡,减产近50%。另一方面,随着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人类活动对蚕生长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汽车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尘飘落在树叶上,幼蚕误食后在体内无法排出,导致采食量下降、蚕体消瘦、萎靡不振,发育过程受阻,最终出现薄皮茧或死茧。2014年10月九龙山头道海里洪地区一蚕场因与石料厂距离过近(<1 km),工厂的粉尘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致使蚕茧的薄皮率和死茧率显著高于其他蚕场。2015年9月,九龙山二道海里洪地区一蚕场因附近长期有放牧动物经过,造成了该蚕场柞蚕脓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蚕场。

2九龙山柞蚕产业的发展对策

2.1建立广泛的养殖合作社

为了解决养蚕劳动力短缺和年龄断层问题,可以大力发展柞蚕养殖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柞蚕养殖的行列[16]。柞蚕养殖合作社是在家庭合作经营基础上,依据我国法律法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以蚕农为主体和以蚕农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7]。黑龙江省的柞蚕养殖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牡丹江地区通过学习和借鉴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合作社的先进经验,柞蚕养殖合作社已经在所属市县蓬勃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九龙山地区可根据农民自身的生产特点,以及借鉴其它地区合作社成功的实践经验,建立柞蚕养殖合作社。同时,需要在蚕业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确保农民合作组织能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柞蚕养殖合作社之后,能保护蚕农的基本利益,能抵御风险和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柞蚕的行列,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柞蚕养殖合作社可以吸引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农村发展柞蚕养殖,增加养殖户的积极性,使柞蚕养殖持续和稳定发展。

2.2培育和引进柞蚕新品种

为了提升柞蚕产量和抗性,柞蚕育种科技工作者应该调整育种方向,朝着能抵御环境剧烈变化的高产品种进行选育[18-20]。依托九龙山柞蚕育种厂和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育种试验站,大力向蚕农推广柞蚕优质新品种,鼓励蚕农养殖柞蚕杂交品种,利用柞蚕杂交品种丰产性高和抗逆性强的优势,抵御灾害天气给柞蚕养殖带来的损失[21];在优质柞蚕品种引进时,应该严格的控制储运过程,确保各环节安全细致,以减少损失。

2.3不断改良柞蚕放养技术

优良的放养技术可以减轻剧烈气候变化对蚕场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应该加强柞蚕放养技术的研究。这些放养新技术措施包括适时调整收蚁时间,合理调节放养密度,科学的确定柞树间距;在蚕场的柞树集中区域,连成片的柞林要开辟通风通道,改善蚕场小气候等。柞树受冻害的蚕场,要对柞树林进行科学施肥,使得树林迅速恢复树势。使用不断更新且优良的放养方法,减少灾害天气对柞蚕养殖带来的损失。

2.4降低人为活动不良影响

山林自古以来就是生产活跃的地方,它为社会生产提供各式各样自然资源的同时,生产活动也影响着山区林地的生态环境变化[22]。柞蚕生长需要的环境相对固定,柞蚕养殖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23]。辽宁省率先颁布了柞蚕场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上界定柞蚕场的使用及保护,黑龙江省的蚕业养殖主管部门也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规。另外,蚕场的直接管理机构,应该加大蚕场的保护和监察力度,确保蚕场的正确使用和蚕场附近资源的合理开发。在蚕场周围的工厂和公路,应该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栽种高大树木,阻挡灰尘的飘散;同时在蚕场周围也要布置降尘处理设施,预留出隔离区域以降低灰尘对柞蚕生长的危害。蚕场预防柞蚕农药中毒,应该跟周边农业种植户进行沟通,科学合理地使用低毒的农药,喷施农药季节来临时要适当的提前移蚕,降低蚕触及农药的机会;如果发现蚕有中毒现象,立刻清理死蚕,精心饲养剩余蚕苗,勤移蚕并细心观察,以减少中毒带来的损失。柞蚕是一种抵御不良环境能力较低的生物,要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蚕场的不利影响,以确保蚕茧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朱文娟,鲁先文,孔庆波.黑龙江省柞蚕生产前景看好[J].中国农业信息,2005,(8):8.

[2]黄自然.鲜活蚕蛹综合利用的展望[J].四川蚕业,1986,(4):43-44.

[3]严学泉.柞蚕蛹在韩国市场走俏[J].中国海关,1994,(10):41.

[4]封槐松,李建琴.东北柞蚕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蚕业,2011,(4):1-5.

[5]孙春来.黑龙江省柞蚕茧产量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349.

[6]郝彩璐,刘振林,马晶媛,等.牡丹江市柞蚕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蚕业,2012,(1):52-54.

[7]郭熙保,李通屏,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43-50.

[8]李国政.农村空心化视阈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2,(9):365-367.

[9]周秀杰,张桂华,郑红等.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J].气象,2004,(11):47-50.

[10]唐立兵,张平,王剑,等.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77-81.

[11]孙爽,裴宇航,王春丽,等. 黑龙江省2013年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2):153-155.

[12]刘敏,李娈,庞丽洁,等.柞蚕生长的主要气象条件及其服务指标[J].吉林农业,2013,(10):67-68.

[13]高青,祖莲英,陆宏良,等.高温干旱对柞蚕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农家之友,2010,(6):59-60.

[14]车凤琴,夏兴红.浅谈灾害性天气对柞蚕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北方蚕业,2012,(4):29-30.

[15]濮春雨,侯印敏,杨君,等.科学地评价黑龙江省柞蚕场地的生态效应[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5):74.

[16]董林,顾海洋.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16-317.

[17]陈义安,王晓芬,刘斌彬,等. 我国蚕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 北方蚕业,2009,(2):4-8.

[18]郭军. 科技创新是柞蚕业生存发展的希望[J].北方蚕业,2003,(4):14-16.

[19]秦利,王洪岩,姜义仁.我国柞蚕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5):677-682.

[20]仝振祥.中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J].辽宁农业科学,2012,(2):46-50.

[21]朱有敏,李青峰,孟宪友,等.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J].蚕业科学,2011,(2):293-295.

[22]李金志,吕继业.论柞蚕原生态放养[J].北方蚕业,2009,(4):1-4.

[23]夏兴宏,郎庆龙,王连珍,等.生态型柞蚕场建设刍议[J].北方蚕业,2013,(3):53-54.

作者简介:张风承(1985-),男,硕士,农艺师,从事柞蚕育种与柞蚕养殖技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柞树柞蚕蚕业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勘 误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三步秀出散文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