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松播种育苗技术

2016-12-18 00:29:45徐永波朱万昌张婷
防护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播种育苗技术

徐永波,朱万昌,张婷

(大兴安岭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偃松播种育苗技术

徐永波,朱万昌,张婷

(大兴安岭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偃松松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林区企业、职工和群众创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多年的掠夺式采摘及森林火灾,资源破坏严重,数量逐年减少,自然条件下偃松球果结实率低、质量差,特别是偃松种子天然散布能力弱,仅靠自然更新根本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偃松林状态,培育优质偃松苗是有效恢复偃松林的关键。

关键词偃松;播种;育苗技术

偃松(Pinuspumila)单维管束松亚属的一种常绿针叶灌木状小乔木,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针叶树种。灌木高1~6 m ,叶五针一束,树干通常伏卧状,伏卧的大枝可长达10 m或更长,花期6—7月,种子在次年9—10月成熟[1]。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大、小兴安岭等地,在大兴安岭偃松成为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多在高海拔(800~1 300 m)、气候严寒、风力较大、土壤干旱瘠薄、岩石裸露、其他森林植被不适宜生长的山峰上生长。偃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是高纬度、高海拔的山地寒温带建群种。偃松籽含有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独到的生理保健功能。为研究退化偃松林的恢复及人工造林,我们进行了播种育苗试验。

1种子采集

偃松一般在20年左右开始结球果,60年左右达到结实高峰,树龄在200 a以上仍可以结果[3]。但丰年与歉年结实量较为明显,每年9—10月时,当球果完全变成浅褐色或红褐色,证明种子已经成熟,此时应抓紧时间选择好采种地采种。采收后球果要暴晒,促其果鳞开裂,再用木棍敲打出种子,筛网分离出鳞片,在阳光下晾晒至种皮干燥,然后风选得到纯净种子,密封进行短期贮藏。经检验,采集的偃松种子净度为96.4%,生活力为81.5%,优良度为87.9%,千粒质量为108.7 g,种仁香脆,无异味。

2种子催芽处理

偃松种子属于中度综合深休眠类型,播种前若不进行专门的催芽处理,或处理时间不足,难以得到满意的场圃发芽率。为使发芽提早、出苗整齐,播种前须进行雪藏催芽处理。方法是将种子用清水浸种2~3 d,种子含水率基本达到饱和,再用0.3%~0.5%硫酸铜溶液浸泡5~10 h,用清水冲洗后将种子与雪1∶3混合装入袋中,放入苗木窖摆放,摆放后上面盖上雪。将雪藏的种子在播种前30~40 d取出,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或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混沙,将种、沙按1∶3的体积比混合拌匀,置于室内摊平,厚度20~30 cm,种沙内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保持在20~25 ℃,每天上下翻倒2~3次,每次边翻倒边喷洒温水,保持温度和湿度适中,上下均匀一致。

3播种时间及播种地的处理

3.1播种时间

根据土壤解冻情况和种子吐白发芽情况而确定播种时间。当气温上升到15 ℃以上,地表5 cm深处温度达到8 ℃以上,种子吐白率在30%以上时,是偃松最佳播种期。一般是在5月中下旬播种最佳。

3.2播种地的处理

3.2.1育苗地的选择偃松育苗宜选择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上,切忌在干沙或过湿且机械组成黏重的土壤上播种。土壤水分充足,但必须通气性好。偃松要求空气湿润,最好有侧方庇荫。播种地绝对不能设在风口处,应设在有防风保护之处。

3.2.2整地、施基肥对选好的育苗地要做到深耕、细整、耙平、土碎,深浅一致、不留生格,并清除土壤中的草根、树根和石块,深度25 cm。根据偃松幼苗生长缓慢、根系浅和喜肥的特性,结合翻地、耙地施入有机肥,每667 m2施入基肥4~5 t,粪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和倒细均匀。结合作床每667 m2施入磷酸二铵20~25 kg。

3.2.3作床育苗地翻、耙整平后,按苗床规格进行区划、作床。作床前充分碎土,细致整平床面,清除残根、石块,拌匀肥料。作床规格:床面宽110 cm,步道宽50 cm,床面高20~25 cm。要求作床后,床面无直径1.5 cm以上土块,平整并镇压床面。

3.2.4土壤消毒为防治苗木发生病虫害,对播种地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病害防治:使用硫酸亚铁浓度为1%~3%水溶液,4~5 kg·m-2,均匀浇洒在床面上,渗透2 cm。也可用硫酸亚铁或敌克松、五路硝基苯等杀菌剂,在耙地前洒入土壤,施药后6~7 d播种;虫害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兑水0.5 kg,再与125~150 kg细沙土混拌均匀,制成毒土,每667 m2施用15 kg左右,结合翻地、施肥或作床时翻入土壤中。

4播种技术要点

4.1偃松播种采用条播的方法。条播种子发芽出土整齐,苗木通风透光好,除草松土方便。在播种前1~2 d充分浇足底水,待床面土壤稍松散些适于播种作业时开始播种。在床面上用锄头或抚育镐搂出宽10 cm、深1.5~2 cm的播种沟,沟距10~15 cm,在开好的沟内进行均匀播种,播种量60~70 g·m-2。播后及时镇压,使种子压入床土内与土壤密切接触,然后采用50%的森林表土加50%河沙过筛拌匀覆土(沙)至与床面平,再镇压一次即可。覆土厚度为1.0~1.5 cm(即种子直径大小的2~3倍),覆土厚度不可过厚或过薄。覆土必须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土壤消毒粉剂拌成毒土,利于在苗木萌动期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杀毒灭菌,防止立枯病早期发生。

4.2为防止床面风干、板结紧实,播种覆土要盖上苇帘子,或覆盖泥炭、锯末1 cm,或覆盖苔藓3 cm。待大部分出苗后撤去覆盖物。为了减少覆盖工序、提高床面温度、提早发芽,亦可不覆盖,通过增加灌溉次数来调节土壤湿度。

4.3播种地要防止啮齿类动物及鸟害,在播种地施撒毒饵毒死鼠类;为了防止鸟类为害偃松籽或种子出芽时啄食,导致截断幼苗子叶下轴,可在荫棚上覆盖塑料薄膜(这样可加速种发芽,提高场圃发芽率)或其他编织物、网罩等。若无条件,可设人看守1~1.5个月,直至幼苗完全脱壳。

5播种苗田间管理

5.1浇水

播后一般10~15 d开始出芽,这时就可以架遮阴棚遮阴1~2个月,也可以通过增加浇水次数、不架遮阴棚进行全光育苗。浇水的作用一是供给苗木发育所必需的水分;二是调节地表温度,减少高温和霜害。偃松出苗分为幼芽出现、弯脖、直立、脱壳4个时期。弯脖期幼茎(子叶下轴)嫩弱,易受高低温危害,要注意调节地表温度,保持床面表土层湿润。浇水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木情况而定。在出苗期和生长初期的前半期,苗木生长主要靠胚乳中的营养,这一时期苗木需水量不大,浇水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一般一天浇2次水。生长初期的后半期和速生期前半期,部分幼苗已经脱壳,子叶放开,需水量增大。这一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蹲苗和日灼害。为此,浇水量要加大,一般一天浇1次水。幼苗生长后期要停止浇水,以利其木质化。

5.2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能改善土壤透气性,保持地力和促进幼苗生长。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进行。幼苗生长初期扎根较浅,所以,开始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以后松土可逐渐加深到2~3 cm,除草松土一年6~8次。每年施用除草剂2~3次,第1次是播后苗前,第2次和第3次是苗期施用,使用药剂为果尔25~50 mL+稀禾啶25~50 mL混合施用。

5.3追肥

追肥次数和追肥量大小要依据圃地肥力和苗木生长情况而定。根据1年生偃松苗生长规律,当年生幼苗高生长在6月中下旬最为迅速。可在幼苗迅速生长期前1周开始追肥,先后追肥2~3次,第1次追施1%的尿素水溶液,以后停止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最好每隔15 d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1次。最后一次追肥应在6月末前施完。追肥后必须及时用清水冲洗净叶面和苗茎,以免烧伤苗木。

5.4播种苗密度

为培育出优质壮苗,留植培育苗木要掌握适宜的留苗密度,当年播种苗留苗500株·hm-2左右,2年生苗留苗400株·m-2左右,3年生苗留苗300株·m-2左右为宜。

5.5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幼苗出土后用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进行灌根,在幼苗出齐后即开始喷洒1%波尔多液,每隔10 d左右喷洒1次,连续4~5次;也可以每周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和1%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交替进行喷施。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同时用质量浓度为2%~3%的硫酸亚铁或0.5%~1.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床面,喷药后30 min内再喷1遍清水,冲洗苗木,以免发生药害。拔除的病株应集中烧毁,不得随手丢弃于苗床上,防止病害蔓延。

5.6苗木越冬防寒

1年生苗木宜在原床上越冬,用土防寒效果最好。在沙壤土上育苗可用步道沟土防寒,翌春气候转暖时,根据当地情况适时分2次撤去防寒土,撤防寒土后要灌水一次。播种苗一般在原床留床2~3年,留床苗在早春要灌水1次,以促进苗木早日返青,并要进行松土、除草,以提高土温,生长期追肥1~2次。

6留床苗管理

偃松留床苗木萌动较早,早春应灌水1次,以促使其早期返青,同时,结合浇水进行早期追肥。偃松幼苗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顶芽和侧芽开始抽新梢,6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其高生长主要是在5—6月间,大约50 d,苗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以上。这一时期苗木对水、肥条件反应敏感,因此,应及时追氮肥和磷肥,以促进苗木迅速生长。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撤出防寒土以后,大约在5月上中旬开始追肥,每15 d左右追施1次,连续追施2~3次,应在6月底前结束。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20 kg左右,后期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1~2次。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培育出壮苗。

对留床苗木,为抑制其生长,促进侧根的生长发育,形成发达的根系,可对留床的偃松2年生苗,于早春土壤化冻18~20 cm时,利用起苗犁进行截根,截根深度应在15 cm左右。截根时犁刀要快,防止拔出和劈伤苗木。截根后要及时灌水,可结合早春追肥。

7移植苗管理

苗木移植时期在早春土壤解冻15~20 cm时进行移植,苗木萌动前完成。移植前将苗根修建成12~15 cm长,并按苗木大小分别移栽。移植前要将苗床灌足底水,移植时苗木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苗木罐中,避免风吹日晒,降低成活率。采用移植夹胶板和移植铲进行。移植时一定要避免窝根、露根、埋得过深,栽植时要苗根舒展,栽苗的深度比原土痕略深1 cm左右。同时要做到栽得行直、苗正、踩实,移植后及时灌足定根水。

8容器苗培育

8.1育苗场地选择及制作

选择排水良好、易于浇灌的地块作为容器苗培育场地,对育苗地进行整平,清除杂草。可采用低床育苗,根据容器袋的规格来决定床的深度与宽度。挖深12 cm、宽100 cm的育苗床,使容器袋装土后排放在苗床内刚好与地面平齐。同时,修平并拍实苗床底部,苗床四壁要垂直,两苗床之间留50 cm宽的步道,育苗床的长度以10~20 m为宜。

8.2选基质、装袋

8.2.1育苗基质的选择选择森林腐殖土45%+苗圃表土45%+腐熟的有机肥8%+磷酸二铵2%比例配制育苗基质,采集的基质要粉碎过筛,除去草根、石块等杂物,充分拌匀,最好在前一年进行基质准备,选用五氯硝基苯30~40 g·m-3喷洒拌匀,对营养土进行消毒。

8.2.2容器苗装袋容器袋选择规格为:直径10 cm,高为15 cm,容器厚度为0.02 mm。当基质装到1/4时,放入偃松苗木,再将容器袋装土至袋沿1 cm处并按实,要求苗木直立、居中,根系舒展,不窝根、不露根,移植后及时灌足定根水。

偃松苗木经过1年或2年培育即移植至大田或装入容器进入大苗培育阶段,3~5年即可以出圃造林。

参考文献:

[1] 唐庭棣.大兴安岭药用资源[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1:75-76

[2] 李旭辉.浅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偃松林经营发展策略[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1):75-76

[3] 朱万昌,万昌雷,刘学爽,等.天然堰松林保护管理的建议[J].林业科技管理,2005(1/2):71-72

中图分类号:S723.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3.052

作者简介:徐永波(1957-),男,黑龙江克山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森林培育及林木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朱万昌(1960-),男,黑龙江宾县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经济林栽培经营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25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3-0123-03

猜你喜欢
播种育苗技术
简述红豆杉快繁育苗技术以及管理
新农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9:58:32
浅析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 22:37:12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49:15
毕节市早实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46:05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西红柿穴盘育苗技术
玉米栽培技术探讨
试述确保玉米杂交种质量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