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总体评价

2016-12-18 00:29:45吴杨
防护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现状评价研究

吴杨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辽宁省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总体评价

吴杨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文章从辽宁省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出发,阐述了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现状,对生态资源的典型性、多样性、适宜性、脆弱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评价,供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现状;评价;研究

辽宁省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辽宁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的凌源市境内青龙河的上游,是辽西保存较好、森林类型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青龙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及面积

青龙河源省级保护区位于辽宁西南部凌源市境内,距市区60 km。东西宽41 km,南北长38 km,地理坐标118°50′16″—119°22′12″ E,40°35′50″—40°57′13″ N。海拔300~800 m,总面积为57 574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9 48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8%;缓冲区面积15 626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1%;实验区面积22 462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1%。林地总面积41 912.3 hm2,占总面积的72%。林业用地中有林面积24 223.3 hm2,占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的41.9%。其中灌木林地15 355.2 hm2,未成林1 727.7 hm2,宜林地593.4 hm2。保护区内有前进、大河北、三道河子等8个乡(镇),58个行政村,18 766户,总人口69 490人,是目前辽宁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1.2气候、水文

青龙河源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征: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温、降水实际变化大,区域性差异明显。年均气温8.4 ℃,积温为3 324 ℃,无霜期140 d。年平均降雨量500~550 mm。由于青龙河源保护区森林茂密,区内海拔高差较大,形成了小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正常降雨量高出周边地区100 mm。

保护区境内主要河流为青龙河。青龙河为滦河重要支流,自西北经保护区向东南流入河北省青龙县。青龙河属山溪性河流,砾石河床,河道平均坡度4.94‰,河槽宽50~300 m,水面宽14~15 m,水深0.4~1.0 m。平均径流量0.261 3亿m3。地下水位高2~10 m,主要是砂砾石孔隙水。保护区处于青龙河上游,区内人烟稀少,基本无污染,水质良好。且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对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植物资源

青龙河源保护区属中国华北植物区系,长白和蒙古区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不包括菌类、苔藓类等地等植物在内)99科334属707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25种,种子植物87科323属672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种。有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

代表建群的植物有油松、侧柏、蒙古栎、辽东栎、槲栎、小叶朴、花曲柳、山杏、刺槐、杨、柳、荆条、蚂蚱腿子、暴马丁香、紫丁香、迎红杜鹃、照白杜鹃、黄背草、羊草、丛生隐子草、苔草等。

在保护区内生长的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有甘草、防风、黄芩、黄芪、远志、地榆、玉竹、芍药、穿龙薯蓣、益母草等180余种;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有卷柏、侧柏、迎红杜鹃、照白杜鹃、锦带花、各种绣线菊、小叶白蜡树、京山梅花、元宝槭等100余种;饲用植物有山野豌豆、披碱草、山熏豆、隐子草、早熟禾等;野菜植物有蕨菜、马齿苋、野韭、山葱、蒲公英等15种。野生水果、干果植物有山荆子、山葡萄、山杏、欧李、核桃楸、榛子等20多种。

2生态资源现状评价

2.1典型性

青龙河源保护区具有华北植物区系、蒙古、长白三个植物区系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的特点,是辽西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8%,不仅成为辽西干旱地区的一道生态屏障,更是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辽西秀美山川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实现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原本脆弱的环境得到恢复,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了辽西栎类阔叶林的植物群落和其他多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和探讨辽西地区自然生态演替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2.2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资源、多样的气候特点,起伏的地貌特征等因素,为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保护区被誉为辽西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的乐园”,是辽西的一处物种基因库,其多样性表现在以栎类阔叶林为主的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荟萃了华北、蒙古、长白三个植物区系维管束植物(不包括菌类、苔藓类等地等植物在内)97科334属663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25种,种子植物87科323属628种;有野生脊椎动物79科236属390种,其中鱼类35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4种,鸟类295种,兽类41种,占辽宁省827种的47.2%。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特别是鸟类的多样性,是由于保护区地处候鸟迁徙宽带中。因此,建立保护区是为候鸟迁徙创造停歇和栖息环境,这对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2.3面积适宜性

青龙河源保护区总面积57 574 hm2,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属于大型自然保护区。从区划来看,对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较小。从今后的经营管理和社会经济角度看,保护区范围的确定也是较为合适的,完全可以完整保护全部对象,有效地维持和发挥青龙河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2.4脆弱性

保护区的脆弱性,反映了保护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和破坏后恢复的能力。脆弱性越大,受破坏后越难以恢复。历史上辽西也曾是森林繁茂的原始林区,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特别是近代战乱、灾荒和掠夺性砍伐。几百年前,原始林破坏殆尽,生产力下降,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风沙干旱等多种环境因子的频繁变化,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多种动物灭绝,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到处是荒山秃岭。而今天青龙河源的天然林,特别是以栎类为主的天然落叶阔叶林,是由半个世纪以来的封山育林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尽管如此,其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仍是不稳定的。如果天然林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黄檗、核桃楸以及花曲柳、三裂叶绣线菊等在辽西很难见到的珍稀物种将再次遭到毁灭,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变化,这些树种很难恢复,这种环境与物种的存在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如何保护好环境促进生态进一步向良性循环转化,促进物种的增加,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而这种恢复过程更具有深刻的学术性,因此,研究种群变化和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生态演替规律对资源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省青龙河源省级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水源充沛,小气候多样,生境类型丰富,植被原生状态较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燕山山脉东段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此外,保护区地理区位特殊,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之一。在截流降水、涵养水源、维护区域水平衡、保持水土方面在整个辽西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3.042

作者简介:吴杨(1968-),女,辽宁沈阳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08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3-0103-02

猜你喜欢
现状评价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