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农产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尚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无法满足我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的“加长补壮”,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增加值和整体效益。所以,本文从我国农产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农村的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 农村经济 优化策略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并未动摇。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关注“三农”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目前,受农产品价格走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竞争强烈冲击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促使我国农业必须迈入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改革,同时我国农产品流通逐渐融入国际大流通循环体系内,更是倒逼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球激变的发展新时期,世界上不同的组织结构、经贸往来及科学技术均发生快速变革,迫使各个国家的经营组织和利益主体均需做出相应调整,从思维至决策均需满足多变的发展环境。所以,我国农产品流通必须进行实时创新,将农产品流通的“短腿”加长补壮,以此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而推进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
农产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城市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农村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农业经济已经迈入稳步增长的新常态。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肉类、蛋类、奶类等食品市场需求显著增加,粮食、棉花、糖类等农产品的需求更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约为1214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农业科学技术贡献率大于56%。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农业的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依然需要快速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经济近40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开展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有关信息从生产者至消费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对象是农业产出物品,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等流通环节后,使农产品保值增值并最终运送至消费者手中。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存在必然联系,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仅受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状态的影响,也受到农产品流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受到地域性、季节性、时效性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存在严重矛盾,想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靠农产品流通,将农产品流通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环节。因为,农产品流通不但有助于农产品实现价值,而且能促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有效增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各地区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两种形式为主,冷链物流的缺失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很大损失。依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进行采摘、运输等过程中损失率约为25%-30%,而发达国家果蔬运输损失率一直控制在5%以下。由此可见,克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短腿”问题,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加长补壮”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损失率。
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发展速度缓慢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存在必然联系。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视,但与城市发展水平比较来看,我国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农民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市场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导致农产品流通供给与需求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发展较为缓慢。加之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意识薄弱、对物流缺乏重视、流通政策不佳等,都威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产品流通发展状态又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民收入不高、可支配收入少,直接导致农产品流通供给和需求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发展速度处于缓慢状态。
(二)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或植物性产品,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率较大,经营农产品的流通企业存在一定风险。而且农产品物流中还存在包装困难、装卸不易等问题,且农产品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特点,这都对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道路交通、水电气网络、通讯设施、冷藏设备等都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需要加长补壮的“短腿”问题。
首先,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道路存在承载量低、宽度不达标、无法通过大型载重车辆等情况,且交通网络结构单一,甚至有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路网,严重制约农产品的流通。
其次,我国多数农村并未建立完善的水电气网络,生活用水、用电和用气的质量较低,水电气等民用设施建设缺乏。
再次,缺乏健全的通讯网络,导致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和效率不佳。因为农产品的运输、包装、装卸等每个环节,均与物流设施和物流通讯技术水平存在必然联系。比如,农产品季节性的特点就要求物流必须及时,通讯网络的顺畅可确保安全运输农产品,并选择完善的运输方式。
最后,生产或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和农民并未掌握科学有效的冷藏技术且缺乏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出,损耗情况极为严重。综合来看,我国农村物流运输设施落后,缺少专业的运输车队,路网联通效果不佳,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形成了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短腿”。
(三)农产品流通无法实现有效增值
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可知,我国农产品生产种植投入资金较多,但缺乏对后期加工和流通有效增值的重视。所以,需要发展集生产、加工、运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从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经济效益。因为农产品多数为生鲜、易腐烂的产品,不管是蔬菜或是瓜果,由农户或种植企业收购后均为未成熟产品,必须在流通配送过程中加工为成熟产品,从而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有效增值。目前,由国内出口至其他国家的果蔬均实施加工和包装,其价格明显提升,从而有效增加了利润。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发达国家农产品实施包装、加工等流通处理后,价格增长3-4倍。而我国仅增值1倍左右,表明我国在农产品增值方面极其不足,形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无法实现有效增值的“短腿”。
(四)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作用欠缺
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作为产品与市场相互促进的纽带,可以有效链接农业经济链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从全球角度来看,荷兰约有75%-95%的蔬菜由我国提供,我国销往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蔬菜都是以大规模企业的形式展开经营的。而从我国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合作社基础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规模无法满足庞大的农业人口需求,依然无法有效发挥出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了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作用欠缺的“短腿”。
(五)农产品生产缺少正确指导信息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存在重视农产品生产,却轻视农产品流通的情况,导致农产品流通严重滞后于生产。多数人认为想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紧抓生产,虽然也有少数人意识到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但却不知从何下手,时常出现农产品卖难、买难的情况。另有些自发组建的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产品流通经营组织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受到利益驱使,常出现农产品短缺状态下谋取利益高价抢购的情况,而当农产品过剩价格较低时,又会一哄而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价格波动。除此之外,重视市场建设,轻视或忽略市场预测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导致农产品生产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另外,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掌握市场信息困难等诸多限制,也使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生产决策存在较大盲目性,形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缺少正确指导信息的“短腿”。
(六)农产品流通缺乏有力政策支持
完善的农产品经济发展政策是确保农村经济和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缺失健全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另外,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农村基础管理力度不足,基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社会基础管理效果不佳。而且,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农产品发展激励机制,农产品流通效果不佳,形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缺乏有力政策支持的“短腿”。
我国农产品流通优化策略
(一)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产品仓储、交通设施、运输工具等,考虑我国农产品物流量的大小、区位等因素,在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集中地区,可以推行改革并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具有大范围辐射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置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入手,为农产品流通“加长补壮”。
其中,在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时,要重点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工作。依据农产品流向、仓储设施等实施合理布局,逐渐建立全国性批发市场和龙头市场网络。还要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采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拍卖、代理等交易方式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应根据农产品流通量大、流通要求高等特点,强化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存储,创建完善的金融、检测、治安等各项批发市场服务机构。同时,还应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持续加大农村市场的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引进来和走进去方针,依靠交通路网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和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使农产品较快进入外部市场。另外,还要做好农村道路的运输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提升农产品运输速度和道路.等级,保障农产品流通处于畅通无阻的状态。更要依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农产品零售网络,提升农产品销售量,改进现有农用运输车辆。
(二)培养农产品流通主体
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商业、农业及国内外流通企业介入农产品流通市场中,逐渐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质量,促进流通领域迈入良性竞争状态,从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培养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加长补壮”。例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运输公司、包装公司等都可以列入培养对象。同时,还应发展专门为农产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尤其是民营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类公司具有反应速度快、经营灵活方便、办事效率高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态势,适应农产品流通高效的发展需求。
(三)提升农产品流通人员素质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可知,全国人口总数为13.39亿人,其中农村居民6.74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占据人口半壁江山的农村因长时期的贫困,部分农民习惯了节衣缩食的生活,而且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不但对新鲜事物存在抵触情绪,而且存在强烈的小农意识。因此,必须要转变我国广大农民的习惯性思维,扩大农村内需,加强农村与城市间交流,缩短农村和城市间差距。所以,在我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应该重点做好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素质,从农产品流通人员的素质提升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加长补壮”。可以采用重点培训和普及教育相互结合的办法,快速提升农民销售能力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一方面要促使多数农民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提升其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的决策能力,改进农产品流通中的不良决策。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民的教育工作,增强多数农民学习和分析市场信息的意识,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和相关信息。
(四)政府做好监督、调控和服务工作
政府做好监督、调控和服务工作是创建我国农产品市场经济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要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改革及发展提供良好法律环境,创建标准化市场监督机制。目前,我国政府较为重视农村经济和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不少政策法规,加大了调控、监督和服务力度,加强了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例如,减少服务性收费、推行目录清单管理等,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规范作用,还没有创建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简政放权。
其次,政府应重视农村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为农村流通企业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较多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例如,应建立完善的农村零售、供应商公平交易行政法规,对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实施曝光和监督管理,严厉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的整治力度,借助区域性协调、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对农村市场及农产品交易的监督,确实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农产品网上销售得以健康发展。
最后,应创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调控机制,尤其要做好市场运行的监测工作,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从而确保农产品流通的良性发展。
(五)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
重视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培育工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方法。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中介组织的培育工作,可通过大力支持并鼓励农民自办购销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式实现。其中,农民合作组织代表了农民各方面的权益,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组织参加农产品流通必然能保障农民权益。同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供销社系统经营网点很多,在进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作时也具有较强实力。因此,各地区基层组织应大力开发城乡市场,加强为农民服务的各项职能,运用已有城镇网点设施,借助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发展模式,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化、现代化。
(六)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而农产品流通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借助各类龙头企业和经营组织,促使生产、加工、销售密切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因此,想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转变,使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另外,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发展我国农业也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农民的市场化意识,另一方面能推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挑选最佳主导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产品加工、快速流通的龙头企业。同时,要想提升农产品质量,还应重点培养和扶持大批农产品销售公司,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
结论
目前,我国农村已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不管是提升农民收入还是开发农村市场,都需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买卖困难问题,进而促使农产品流通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着手,实现我国“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持续“加长补壮”农产品流通产业,不但能有效扩大国内外需求,培植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借助农产品流通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最终为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