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

2016-12-17 17:23于宗琴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校企合作高职

于宗琴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解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稳固合作不多等问题,本文在研究了不同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较好的六种校企合作模式,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找到更适合地方的可实施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比较研究

自高职院校成立以来,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理念基本形成,校企合作前提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每年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大概在1400万左右,其中受到职业教育的有1100万,一个重要矛盾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贯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过程。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校企合作意义重大。

1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各国均根据本国国情研究出了许多经典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尤为值得我们对之进行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一种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进行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人员一方面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院校进行相关的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学制比较活,一般为2-3.5年,不设入学门槛,最终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学生在校企之间交替上学和工作,一般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为7:3,学生不用交学费,在企业工作期间每个学生都享受由企业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津贴和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

英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替进行。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四到五年的学习中,第一年在企业工作实践,使学生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水平并形成相关专业的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带着这些认识和疑问在学校里完成两年或三年的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再进入企业工作实践,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工作,学生基本具备了职业所必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灵活多样,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的条件制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有的学校采用上午在校上课下午和晚上去企业工作的模式,还有的学校以季度或学期为单位频繁的进行工读交替,美国职业教育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之分。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它融合了政府、行业、教育界多方力量,对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学生来源丰富,有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已就业人员。其特点是无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限制,也无所学课程的限制和入学年龄、入学文凭、班级人数等的限制,采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日校与夜校相结合,在岗学习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模式,学习方式也灵活多变,可以在课堂听课,也可以自学,也可以上网络课堂。

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是在学校内部建立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即将实际的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职业院校成为一个以教学为主导的企业、是一个可以承担企业具体项目的学校,学生通过工厂项目的工作来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能将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运用到多层次、多元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它能很好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日本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企业职业教育,而学校职业教育并不多见,那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企业办学模式,特别是在大企业,企业内教育被视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工作合同框架内实施,没有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其教学形式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部岗位培训,其教学内容则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

前述国外几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是非常成熟的模式,其合作机制及培养方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习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并应用于本土的工作有很多启发,非常值得各职业院校借鉴学习,应该认真研究各种模式的精髓,结合本地特色,去粗取精,将其应用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2 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1 “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

“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在省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与支持下,由职业院校牵头,地方中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组成的产学研联合体。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就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紧紧团结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开展学校间、校企间、校政间人才的共同培养工作,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制定有关制度、章程,规定校企政三方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保护和激发校、企、生三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用校企合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2.2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是在英国“工读交替”现代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阶段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模式,如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就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三个大的阶段,每个大阶段又分成若干个小阶段,第一大阶段是专业认识阶段,它分成“在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认识介绍+企业岗位认识参观实习+基本素养基础培养”三个阶段;第二大阶段是专业课程技能训练阶段,它分成“学校教师理论、基础操作教学阶段+企业师傅课程综合技能训练”两个阶段;第三大阶段是岗前综合训练阶段,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安排的毕业设计工作。

2.3 “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本土化的一种委托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与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前学校进行了科学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设置“订单班”,更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人才,在委托培养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参与制定实施订单班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一般来说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则提供材料工具设备师资等,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合作育人平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同步进行,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同时企业也参与人才质量评估,“订单班”校企合作最大的优势便是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学校就业率得到了保障,如宝马公司就与中国的多家职业院校成立了“宝马班”,班中学生都参与宝马BEST项目(宝马售后服务英才教育项目)的培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

2.4 “企业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冠名班”的培养模式与“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有相似之处,都是学校按照用人企业的规定培养人才。但“企业冠名班”一般是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学习之后,学校按照冠名企业要求组织有意向进入该企业的学生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从中选取部分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组成班级,并以企业的名称对班级进行命名。“企业冠名班”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各项要求是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就曾与浙江诺巨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过“诺巨订单班”,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锻炼,专业对口率高就业通畅。

2.5 “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

“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工厂搬进学校,一般都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将生产线、设备、车间、技术员等搬进校园,并与学校设备、师资进行整合,如某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就将服装加工销售企业引进校园,校企双方结合生产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合作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随时都可以进入企业生产车间参观学习,后期也可以直接做为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生产任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6 “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

“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是唯一一种以企业为办学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从日本企业办学模式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从我国从建国以来就有的大型企业自己的技校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实际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也跟前面五种都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不同,教室、学生宿舍、老师等统统走进企业,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所,共享企业先进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学生在“厂中校”模式的教学条件下既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很好的锻炼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很快地熟悉企业中各个岗位的要求和操作流程,有利于将学生转换成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3 国内校企合作长期稳固不多原因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虽然灵活多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筹建以来,一直很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现校企合作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稳固的不多,分析导致我院校企合作不能很好推进的原因主要有:

1)在嘉兴这样一个中小企业非常发达的地区,借助前期由于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关停并转,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使得企业通过社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成本低于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成本,而且社会招聘的技能型人才适应企业时间短上手快,较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相比,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上手周期长,流动性大,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机制对校企长效合作还有一定的阻碍,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够,相当多的学校对做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出为合作院校提供兼职老师要求,这无疑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影响企业方对校企合作积极性;受教师对应用型而非理论型知识的限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对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适应相对滞后;做为在校学生其为企业服务的时间往往跟不上企业生产或服务的节奏变化,这些都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长效合作。

3)浙江省是小微私营企业大省,大量的中小企业一次不能接受较多的学生实习,势必造成学生的分散,给学校和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或较大的管理成本。

4)一些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工作中自我定位的心理准备不够,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尤其是在实习期间应对问题所必须的沟通能力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欠缺,招来领导的批评和指责从而导致工作热情的不断缺失。

5)由于浙江省一直相对经济较为发达,家长对学生没有生活压力的迫切要求,对于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到企业实习缺乏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影响孩子参与校企合作。

4 结语

随着近年来经济转型带来的用工需求的不旺,高职院校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职业心理的历练,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兼收并蓄、取长补短,逐步建立起符合当地经济形式及各自学校特点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以期更好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9).

[2]何海燕.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4.

[3]张继敏.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合作推进现状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6.

[4]罗晓菊.依托“校中厂”的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5):99-101.

[5]吴海东,郝超,周同根.“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17):57-60.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校企合作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