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缓解措施

2016-12-17 16:45宋杨谢丽萍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表现

宋杨 谢丽萍

【摘 要】日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竞争尤为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尤为突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成为了大学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议程。本文首先指出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变现,然后主要从主观方面阐述了造成心理压力的根源,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论述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缓解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表现;原因;缓解措施

0 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劳动力就业,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人才供需问题极具突出。而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的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占据比例极大,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现象,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表现

心理压力是指“当外在要求超过个体能力或在个体能力付出努力的情况下仍难以应付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当面对就业压力时,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表现。

1.1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个体认为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对自己评价较低的一种心理,它是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其表现为不够自信、缺乏勇气,害怕竞争和变化。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就业失败。受挫后,自暴自弃,产生自卑情绪。

1.2 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但因无法明确不良后果的性质与内容,从而无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时而产生的忧虑和不安的情绪体验。”一些大学生从小就衣食无忧,基本上生活就是一帆风顺,基本上都没有受过挫折,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从来就没有体会过社会的残酷和竞争的激烈。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少,心理还不够成熟,当面对就业困难的局面,有些学生焦虑、恐惧,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

1.3 抑郁心理

在工资福利、就业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大学生的期望值往往高于现实,不切实际,这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产生抑郁情绪。

1.4 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因为自身适应能力薄弱而产生的对就业过程和社会竞争的消极回避心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岗位竞争日趋紧张。许多大学生把考研、出国留学当成逃避压力的出路,而勇于面对挑战,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只占少数。在选择就业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选择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尽量避开工作压力大但成长机会也更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2.1 主观原因

2.1.1 大学生自身素质欠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对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两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少,不擅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加上抗压能力差的多重压力,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尤为突出。

2.1.2 大学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认知能力

因社会阅历少,对社会的就业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观因素。很多大学生都更倾向于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和那些重点行业工作,而这些大城市和重点行业就业竞争更为激烈,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个残酷的考验。国家大力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政策,实施效果不尽人意,不少选择去西部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就业观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观方面的原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根源。只有处理好了主要矛盾,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就迎刃而解了。

2.2 客观原因

2.2.1 父母就业观念的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长远而深刻,家长的职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大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心理,使得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和就业意识。

2.2.2 高校大学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不到位

有些高校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脱轨。正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滞后性,造成办学资源的浪费,影响办学的质量。此外,造成大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有些大学的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过于薄弱,造成毕业生就业心态不成熟。

2.2.3 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而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信息系统不健全,操作不规范、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

3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应对措施

3.1 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好心态

首先,大学生应当正确认清就业形势,培养就业心理压力自我调适能力,注重品质培养,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3.2 加强自身修养

首先,把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正确处理好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者的联系。还有,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自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3 重视家庭教育

转变父母就业观念,降低父母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引导子女独立,自信、乐观。

3.4 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畅通社会就业信息传递渠道。改善社会不良风气,规范就业市场。

3.5 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传授,提高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完善就业心理辅导和创业知识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沟通,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问题。

总之,只有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相互沟通与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琳,张新岭.大学生就业观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南京邮电大学调查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S].2010-2020.

[3]石亮.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缓解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156.

[4]李丹丹,曹迪.青春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61.

[5]朱莉.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分析及其对策研究[A].格桑泽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C].程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296.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表现
读《现代艺术哲学》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素描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与表现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