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

2016-12-17 21:32卢红朵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

卢红朵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给我们德育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新课程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意义,国家不断地加大投入教育力度,更注重于提高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新课程新内容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新的起点,课程机构、领域和学科等都会有所变化,课堂上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新课程;全员德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9-01

学校要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定相关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学校宣传新人新风貌好人好事,参加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提倡文明礼让,建设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效果,提升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

一、德育工作要做“细”,做“实”,要从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共同参与,发挥全员德育。

1.教师是实施全员德育的主体,教学是主通道,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育情感和价值观,需要结合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服务态度,多提供兢兢业业工作,努力奋斗,有目标有理想求进步最终实现梦想的工作者案例,用身边的人和事给学生树立好榜样,传递社会的正能量。优质的服务、友善的提醒、及时的沟通和榜样的示范是给予学生对工作的尊重、鼓励和支持。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心骨,并对学生德育负责。班主任要加强班风建设,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班级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分享意识,做一个有担当,负责的的合格公民。同时要熟悉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每位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的受益其中。

2.家长是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在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把看待社会,评价他人,为人处世的技巧全都收入囊中,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来,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意识到其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多配合学校和老师,认真的贯彻德育工作的中扮演的角色,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其不良习惯,引领孩子主流价值观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3.我们的社会是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竞争的时代,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做好相关的法制宣传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做个守法不违法的好公民。在学生遇到安全或其他相关疑惑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以解决,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在公正,法治的社会下健康成长。

二、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兴衰,更能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修养,及对我国历史文明的传承。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个健康的心态,正如社会传言所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1.“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学生情感德育教育在于育心。情感是人主观的看待世界,看待事物,关注自己相关的身边事,身边人和社会上的各种事件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家人,同学和老师,提升到理性的出自责任的关心本能,这个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我们希望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一致,又应该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加强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团队精神培养。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对高尚品德产生敬畏,从而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心有所属,有所期待,有所成长。

2.德育重要性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和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和实效性的德育活动,落实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推动德育教育生活化。在老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今儿锻炼学生成为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社会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分享和成长。

3.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励志教育的熏陶。学生励志教育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效果最明显的德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深入挖掘学生的人性本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选择最优的教学励志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励志中有所感触,有所觉悟,让学生反思自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培养学生设立目标,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德育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发生改变,选课制出现在教学的课堂上,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制,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发挥学校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坐班制和走班制相结合,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活动内容的局限性,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更加全面化学习。班主任制和导师制相结合是落实全员德育的需要,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要结合全员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需要有效平台保证机制。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要把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乃至社会全部调动起来,形成全员知德育,全员抓德育,从而提高德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力争融于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杨方旭;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3]高峰;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肖斌;李岩鹏;;构建开放性高职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J];统计与管理;2013年03期。

[5]刘培军;;隐性德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适切性及作用力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