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家庭德育的重要性

2016-12-17 21:12周霄楠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德育家庭家长

摘要:一个社会德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根基扎的牢不牢。家庭德育是家庭的信念和理想,家庭德育是靠代代传承与发扬,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潜移默化和相互影响来发展的,一个稳定和有道德的家庭不仅能保持兴旺发达,而且能够创造社会的安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德育;家庭德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93-02

一个社会德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根基扎的牢不牢。

一、家庭德育的内涵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因此,多数时候又把家庭德育称为家庭道德教育。一个社会德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根基扎的牢不牢。家庭德育是家庭的信念和理想,家庭德育是靠代代传承与发扬,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潜移默化和相互影响来发展的,一个稳定和有道德的家庭不仅能保持兴旺发达,而且能够创造社会的安定和谐。一个社会最小的单元就是家庭,而家庭德育小到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大到对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细微不致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西方家庭德育观

从古到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家庭德育。

中国古人很重视家庭德育,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儿子孔鲤时,教育儿子要学《诗》和《礼》,才能言之有据,行之有礼。到了北齐的颜之推为了子孙的美德教育,专门著了一本《颜子家训》,在“教子”篇中提出胎教,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还点明父母威严有慈,这样子女才能畏慎而生孝。要求父母和子女之间严肃而不轻视,有爱而不简慢。这是我国古人在家庭德育发展中的里程碑。朱熹在《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和国联系到一起,这把家庭德育上升到治国的层次。到了清朝,《弟子规》成为普遍流行的启蒙读物,如“养不教、父之过”,“昔孟母、择邻处”等,这就把家庭德育和学校教育结合了起来。它的普及率和影响面更大了,也凸显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家庭德育的的重视。

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其寓意就是一个人有无美德是看家庭是否培养他。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是通过“理性”的教育,这一“理性”必然来自于家庭的熏染。到了17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强调通过“理性”可以培养绅士的风度和道德品质,而英国绅士的培养主要靠贵族家庭的熏陶。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更强调对儿童德育的重视,他在《爱弥儿》中指出要使儿童按照自然的天性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在“知道如何做人”的过程中靠的就是家庭的德育。到了近代,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主张儿童通过德育的培养可以养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习惯。

三、当前我国家庭德育存在的误区及危害

现今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缺德、失德和无德的现象,毒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损耗了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成本。这一切和每个人的道德品质紧密相连,要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要靠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经研究发现,从三者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来看,家庭德育排在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前面,家庭德育对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终身的影响。因为家庭作为人类代际间道德灌输、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重任。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水平如何,对子女的成长尤其是道德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德育存在的误区一是粗暴教育,许多农村家长抱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不靠言传身教靠暴力,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自尊心、爱心和自信心,导致孩子叛逆和产生排他性的暴力攻击行为。误区二是过于溺爱孩子,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使孩子骄横、任性、贪图物质享乐、以自我中心的独占型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日常行为表现在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没有谦让精神和合作意识。“惯子如杀子”,溺爱骄惯的结果是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误区三是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在家中要求孩子讲究卫生,物品归放整齐,在外面就可以随地吐痰、大小便,任意破坏公共财物。这导致了部分孩子缺乏集体和公共意识,对于他人和社会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与家长缺乏家庭德育的理念和知识有关。

当前,中国的许多家长缺乏家庭德育的理念和知识,导致家庭德育既不能普及也不能产生实效。很多家庭存在着不当的教育方式,完全和德育背道而驰。对孩子的教育是溺爱娇惯、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甚至有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不仅能葬送了无数孩子的前程,还能毁灭家庭的希望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对于家庭德育的构建,家长应树立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孩子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地道德情操,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四、构建家庭德育的若干思考

家庭德育既要有科学性,也要有艺术性。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你要让孩子像自己一样优秀,你就做真实的自己;如果你要让孩子比自己优秀,你就做一个优秀的演员。现代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心理和时代的特点,再结合自身实际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给孩子树立好形象,做出好的楷模。马卡连柯夫说过:“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教育都有意义。”这也是中国古语所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的道理。

“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指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人格、生活态度、言谈举止等对孩子的道德观、行为准则、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德育靠身教,就是通过家长健全人格的示范,让子女明白“不学礼,无以立”。其次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保障,家是幸福的港湾,和谐的家庭可以给孩子营造互敬互爱、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氛围。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尊老爱幼、互敬互爱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良性的发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家庭德育靠传承,一个家庭从祖辈到孙辈的道德理念、为人准则、处世技巧等都是可以传承的,

家庭德育靠互动,家长必须正确认识家庭德育的权威性,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忽视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其次,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家长要注意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德育科学知识,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既不能采取粗暴强制方式,又不能一味袒护溺爱孩子。第三,通过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家庭文化活动,如家庭运动会、音乐会、工艺制作、烹调比赛、旅游等,活跃家庭气氛,陶冶家庭成员的情操,提高教育效果。

五、构建家庭德育的重要有意义

首先,健康的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细胞”与整个“肌体”是息息相关的,每个“细胞(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的“肌体”必然会健康和谐。反之,如果构成社会大系统的最小单元——家庭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就会彰显。正如孟子所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见,家庭的和谐与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要想实现家庭的健康与和谐,正确家庭教育是关键,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抓好家庭教育这项最基础的工作。

其次,搞好家庭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的必然结果。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以德育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搞好家庭教育。

再次,优化家庭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民族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要任务是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公民,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品质锤炼、知识积累、能力培养都极其重要。所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作者简介:周霄楠,男,中共唐河县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德育家庭家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