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动漫产业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了中国动漫大市场,吸引了大部分中国漫迷,相比之下,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很少有吸引到广大漫迷的作品。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动漫风靡中日的原因,以此为启发,为中国动漫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动漫;启发;经验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日本的动漫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出品的众多动漫精品风靡亚洲以及欧美市场。《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经典作品在各地都吸引了大批漫迷。而和日本动漫有着差不多年龄的中国动漫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则很少有吸人眼球的作品。在逐渐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中国如果想在动漫产业有所发展,就应该分析自身的原因,借鉴外来经验,将带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发展壮大。
一、日本动漫的特点
画面唯美是日本动漫的特点之一。樱花飘落,飘逸的校服裙摆,唯美的和服都是日本动漫画面的加分项,每一帧图画都是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出来。2003年荣获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的《千与千寻》的制作人铃木敏雄认为,动漫制作应该精益求精,以制作的角度讲,日本动画应该是一门工艺,而不是生意,日本动画制作人更应该成为工匠而不是商人。日本动漫的优势在于此,这种以艺术为首要创新的定位,赋予了日本动漫更为深厚的本国文化基调。[1]
配乐精良是吸引漫迷的另外一个特点。日本动漫中的配乐按照作品的种类精心制作,青春热血类配乐激昂,校园唯美类配乐清新,历史战争类配乐沉重。很多漫迷甚至是因为配乐而去关注动漫原作。
配音及周边产业进一步促进的日本动漫的传播。在日本动漫中,声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声优是一部动漫的灵魂。声优见面会更加宣传了动漫,使其在日本本国以及中国快速传播。另外一个促进日本动漫发展的是动漫周边,比如cosplay服装,手办,礼品袋及卡片等等。
日本动漫快速发展的核心是赋予其中的意义,其意义符合大众思想审美,其英雄是集体主义英雄,内容崇尚物哀之美,并对自然神灵充满敬畏,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植物山水石头都被认为有自己神灵护佑着。[2]这恰恰是能够感染到观众的地方。《黑子的篮球》中便讲述了一个通过和队员间的团结协作来赢得胜利的故事,而这符合一般大众的价值观。
二、日本动漫带给中国动漫的启发
2015年暑期上映的《大圣归来》为中国动漫界带来一丝希望,漫迷们高呼“国漫雄起”,深切地表达了中国漫迷希望本国动漫界能够继续进步,最终能和日漫抗衡。而根据日本动漫的发展经验,中国动漫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定位思考自身,以促进自身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做好动漫受众定位
目前,大众以及主流文化对动漫的认识还停留在“动漫只是少儿节目”、“动漫是教育工具”,动漫远远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3]殊不知在中国被日本动漫吸引的大部分是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国动漫如果想做大做强,首先要懂得受众的心理,《喜羊羊与灰太狼》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少儿动漫,但也只能吸引儿童,中国大批成年漫迷仍然被日本动漫深深吸引。因此中国动漫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做出不一样题材的动漫。
(二)与民族文化结合
中国动画对世界动画最具影响的是水墨动画,开世界动漫先河,水墨动画更被当做中国动画的标志。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是《小蝌蚪找妈妈》,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现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4]中国动漫应该结合自己所长,将民族文化与动漫发展结合起来,同时用中国传统乐器为动漫配乐更能增加其吸引力。
(三)与现代科技结合
日本动漫之所以画质精良原因之一是其科技发达,制作者将动漫与先进的科技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后期制作”。上文中提到的《大圣归来》是国漫技术进步的一大标志,中国动漫应在这方面继续努力,用先进科技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动漫。
(四)注重题材多样化
为避免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动漫能够通过审核在电视台播出的不多,题材也仅限于一些小动物。中国动漫制作人应在保持作品优良性的基础上扩大题材,促进题材多样化,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
(五)适当发展动漫周边
发展动漫周边是推广动漫的一个很有利的工具,中国动漫制造商应退出一些吸引人的公仔,小玩具等,为宣传中国动漫而努力。
三、总结
中国动漫产业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文化的推广,其不仅可以普及很多中国特色文化,还可以启迪下一代,培养其爱国主义。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努力,而这也恰恰应该是国漫所要宣扬的精神。团结合作,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杜小平.对比中日两国动漫发展历程探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策略[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彭甜甜,蔡金萍,申腾.对比中日动漫民族文化的表达与创新[J].电子制作,2013,(17):273.
[3]胡丽莎.动漫传播与少年儿童[D].江西: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4]张璐.构筑中国动漫的灵魂—对比中日动漫中的民族文化表达[J].新闻爱好者,201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