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建立清晰的金融体系

2016-12-17 03:42张军红
经济 2016年35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监管改革

文/本刊记者 张军红

亟待建立清晰的金融体系

文/本刊记者 张军红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银监会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国合现代资本研究院院长高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

2016年世界经济颇出人意料,经济“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金融市场亦不按常理出牌,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方面,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表现不容乐观,投资多依赖于政府,全球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后期出口能否企稳向好尚未可知,一向增长平稳的消费也出现增速下降趋势;促改革方面的“硬骨头”还有很多,财税、金融、投融资、国企等改革虽在稳步推进,但依然没有触及根本,有些利益藩篱还没有破除;调结构方面,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没有完全厘清,市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越位、缺位的现象依然不少。要平衡好这些关系,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调结构、去杠杆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看来,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严重不合理,国有投资增长速度较高,民间投资增速低迷;房地产投资增势迅猛,制造业低迷;海外投资爆增,国内投资增速缓慢。他认为,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是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后劲的标志,这两种投资增长低迷,意味着经济增长既没有活力又缺乏后劲。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我国面临这些挑战的关键性问题,就是结构失衡。而过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是造成结构失衡的最根本原因。“2000年以前,我国的消费率始终保持在63%-65%的水平,储蓄率也在35%-37%之间;到了2010年,消费率下降到48%,储蓄率上升到51%以上,投资率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最近几年虽然有所回调,但仅仅只有两三个百分点。”

那么结构应该怎么调?王小鲁认为,首先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货币要恢复中性,控制信贷的扩张,逐步降低杠杆率。其次,财政政策重点应从政府投资转向改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均衡收入分配这个方向,促使居民消费回升。政府投资也要有清单,区分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产业投资等不同的领域,不能不问领域,一概搞政府投资拉动。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公平竞争,而不能吃偏饭;天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双重监管。同时,清理特惠政策,实行普惠政策,促进公平竞争,减轻企业负担,拿出足够大量的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推进建设用地市场开放,挤压房地产泡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政府改革,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在去杠杆方面也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银监会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应该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把以债务融资为主、以银行市场为主的机制,变成起码是股本融资和债务融资共同发展的合理市场机制。银行对负债率不同的企业融资、授信时,资本占用成本是不同的,应该在企业的贷款利率中体现成本收回,强化出资人的资本意识,从出资人、债务人、债权人等方面来解决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中国金融需要深度改革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国合现代资本研究院院长高坚认为,供给侧改革主要还是生产要素的改革,包括土地、资本、劳动。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定会突出债券资本市场的发展,大的方向就是深化、一体化和国际化。

“什么是深化?就是债券市场的品种呈系列,比如期限品种呈系列,信用品种呈系列,衍生产品呈系列,市场有比较成熟的做市商和投资者的主体。现在银行间的市场数量很大,但是投资者大都是银行,市场流动性差;交易所市场交易比较频繁,但是资金量较小。”在高坚看来,资本市场的深化和一体化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我们的监管统一。他认为目前的国债归财政部管,企业债归发改委管,金融债由银监会、人民银行管,公司债由交易所管的分头管理体制,既造成了监管的竞争、市场的分割,又导致了债券资本市场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认为,中国金融需要一个深度的改革,“我们的金融体系没有进行细致的变革,整体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并不是十分清晰。这也影响了各种金融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出台。”他主张建立一个市场主导性的金融体系,让金融脱媒;搭建一个风险分层,把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分开。

“金融市场为金融体系设计种种指标,这样能够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少不会有太多的冲击把这两者分离。”他认为,这也是央行最重要的职责,因为它有能力注入流动性,也有一系列现代体系制度,比如现在开始制定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与此同时,还要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按照准入监管、行为监管和风险监管的准则,设立一个具体的监管主体,这样既有利于推动中国金融发展,又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2017年经济或将沿袭探底趋势

对于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预期,吴晓球认为,2017年还将沿袭这几年的探底趋势,增速有可能会低于6.5%,CPI也大概在2%左右。在他看来,2017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比2016年要大一些。“因为现在动力煤的需求有所旺盛,粗钢的产量也由负转正,这都可以看出经济在寻找底部的迹象。同时,整个外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应该还是跟2016年差不多,处在一个正负零的阶段。”

王小鲁也表示,近期内我国经济回升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比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存在的。但他认为,短期较低的增长率并不是主要风险,最大的威胁是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并且这个风险在继续扩大。同时他也表示,通过大力度的改革和调整,几年后中国经济恢复中高速增长也是有可能的,“2030年有望进入高收入行列”。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监管改革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改革之路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监管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