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垠,吴和生,仲凤翔,薛根祥,郜微微,王国平
(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 224200)
南粳9108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与实践
何永垠,吴和生,仲凤翔,薛根祥,郜微微,王国平
(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 224200)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食味性好的特性。东台市2015年用南粳9108建立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千亩高产片,平均产量838.5kg/667m2。其主要配套技术是把握品种特性,实行因种栽培;麦秸全量还田,培肥高产基础;合理栽培管理,培植高产群体,特别重视中期搁田、后期灌溉和穗稻瘟病防治。
水稻;南粳9108;高产;栽培技术
稻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口的主要食粮,水稻生产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稻米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趋于旺盛,大力发展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的方向,水稻既要高产、稳产,又要具优质食味性品质且富含营养。2015年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南粳9108建立的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千亩高产片,同年10月下旬由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扬州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部门专家联合抽样验收,实收稻谷平均产量838.5kg/667m2(830.4~848.4kg/667m2),产量最高的田块(0.76hm2)平均产量高达895.5kg/667m2,创下了东台市常规水稻高产历史记录。
南粳9108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香粳14号/关东194于2009年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 a区试平均产量644.2kg/667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4.2%;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2.1kg/667m2,较对照淮稻9号增产7.3%。其特征特性表现为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挺,抗倒性较强,后期熟相好。省区试平均结果为有效穗数21.2万穗/667m2,实粒数 125.5 粒/穗,结实率 94.2%,千粒重26.4 g,株高96.4cm,全生育期153 d,较对照早熟1 d;接种鉴定结果为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2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3.1%,胶稠度90mm,直链淀粉含量14.5%,属半糯类优质食味品种。2013年南粳9108大米分别获得全国优质食味粳稻品比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粳稻优质米食味评比一等奖,被称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之一。
东台市从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通过3 a的推广应用,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0.67万hm2,生产实践中发现,南粳9108除具有前述基本特征特性外,还具有:① 高光效的株型:表现为叶片稍内卷,呈小瓦状,叶片直立夹角小,受光姿态好;②高叶绿素含量: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南粳9108的叶色较淮稻5号深,呈浓绿色,因而能高效利用光能,制造出更多的光合产物,获得更高的产量;③较高的库容量:南粳9108穗型大、粒数多、粒重高,产量800kg/667m2以上的实测产量结构为成穗22.5万穗/667m2,穗粒数137.75粒/穗,结实率98.46%,千粒重29.3 g;④ 较强的耐寒性:3年来,在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机插秧、抛栽秧、手栽秧或直播稻,均没有发现因气候结实异常的情况,表明该品种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
当然,南粳9108也存在三处不足,一是易感稻瘟病,苗期、分蘖期、穗期均可见发病;二是叶色较深易诱集害虫危害和害虫传播病毒病;三是叶鞘抱节较短,如栽培不当,易造成倒伏。因此,要正确把握品种特性,发挥其长,规避其短,驱利避害,才能实现南粳9108的优质高产。
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栽植水稻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由于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微生物分解秸秆需要消耗氮肥,与移栽到大田的秧苗生长争氮,同时,秸秆在水中分解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秧苗根系造成伤害,影响正常生长。研究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麦秸秆腐烂过程在25 d左右,上水4 d埋入土中的秸秆开始腐烂,第10 d田中有很多气泡,水面泛油花,第16 d有大量气泡,第23 d气泡很少,水层清晰,腐烂过程基本结束。这一过程正是水稻的有效分蘖期,但也利弊同存,由于麦秸秆腐烂后形成大量有机物吸附养分并缓慢释放出来,供给水稻稳健生长发育,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如何解决好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正常生长的矛盾,使两者统一到水稻高产上来,笔者等人在肥料运筹上进行了调整:以施足基肥为基准要求,按照基追比6∶4,每100kg麦秸秆增施1.78kg纯氮的要求,在麦收后进行秸秆粉碎,均匀撒施20%有机无机复合肥50kg/667m2、45%三元复合肥 17.5kg/667m2、尿素 10kg/667m2,然后犁耕还田,培肥土壤,确保麦秸秆腐烂不与稻苗生长争夺氮肥,保证水稻分蘖发苗,达到足穗丰产。
水稻种子可携带恶苗病菌、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等多种病菌,尤以水稻恶苗病最为严重,种子消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精选的健壮稻种,在药剂拌种前晒2~3 d,用6.25%亮盾(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 10 ml加水 150~200 ml,搅拌南粳9108稻种5kg进行包衣,拌种后直接播种。
培育健壮秧苗是大田早发争足穗、壮秆促大穗的基础,育秧成败直接影响秧苗素质与机插秧作业质量。在精做秧床、培肥床土的基础上,5月18日落谷育秧,采用全自动播种机播种,大田用种量3.5~4.0kg/667m2,播后即上水洇盘,覆盖无纺布并加盖薄膜增温,齐苗后在第1完全叶抽出即播种4~5 d后的傍晚揭膜并灌水洇盘,之后保证盘土湿润不发白,遇低温或雷暴雨灌深水护苗。对少数秧苗落黄的秧田,在上足水后均匀撒施尿素4kg/667m2,移栽前3~4 d脱水炼苗。按照植保部门的要求及时用药防治病虫害,移栽前1~2 d用1次药带药移栽。
小麦茬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水稻有效分蘖期一般10~15 d,形成2~3个有效分蘖,要利用早发低位分蘖,才能获得足穗和形成大穗丰产。因此,小麦收获后必须抢早移栽。在秧苗3.5~4.0叶期,使用25cm行距机插秧栽插,栽插株距13cm,栽1.9万~2.1万穴/667m2,平均4苗/穴,机插深度2cm。栽后5 d施用分蘖肥,第1次分蘖肥施用后7 d用第2次,坚持早施、少施,每次施尿素5kg/667m2,通过培管措施,力争早发。
多年系统苗情观察表明,迟熟中粳水稻机插秧有效分蘖终止期介于7月5~10日,在水稻田间总苗数达20万株/667m2左右时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搁田必须开挖丰产沟,每间隔40 m采用稻田开沟机或人工顺行开挖1条宽25cm、深25cm的丰产沟,丰产沟不仅可以促进水稻根系下扎,为促进水稻形成壮秆大穗奠定基础,也是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促进养老稻,有利于收获前及时排水降湿,为适时收获提前创造条件。
南粳9108属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感光性较强,正常播种期下,其生育期比较稳定。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对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肥水丰欠直接影响穗型大小和稻谷产量的高低。穗肥促花肥施用适期在7月底,用45%三元复合肥7.5kg/667m2加含锌尿素5kg/667m2。由于东台里下河地区水稻田土壤含锌量仅0.32mg/kg,低于临界水平的0.5mg/kg,所以在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过程中加施了鳌合态微量元素锌,以解除水稻高产限制因子,满足南粳9108超高产生产的需要。在施用促花肥12 d后施用保花肥,用丰卉尿素(常规尿素和含有多种活性基团的有机质组合而成的新型尿素)4kg/667m2。准确施用穗肥能促进穗粒增加,但穗肥用量过多,又能诱使水稻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必须严格控制穗肥氮肥用量,以有效减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病虫危害。
稻瘟病的流行是菌源积累、感病品种及生育期、适宜温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菌源起主导作用。2015年水稻栽插后,6月下旬持续9 d阴雨,导致叶稻瘟病普遍发生,给穗稻瘟病的流行积累了足够的菌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掌握防治适期,主动出击,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从7月初见病开始,在水稻分蘖期、始穗至齐穗期,先后3次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有效控制住了穗稻瘟病的发生。
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分蘖与麦秸秆腐烂同步发生,前期极易造成水稻根系发生毒害;中期麦秸秆腐烂形成的有机物质,持水量大,给搁田控苗增加难度;而后期有利于水稻的稳健生长,这就要求在水浆管理上有别于通常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水稻栽后寸水活棵,落干后上水化除,保水3~5 d后,再次落干,而后再上水施用第2次分蘖肥。7月中下旬是水稻的无效分蘖期,这一时期以搁田控苗为主,要搁到穿鞋下田不陷脚,稻叶不披,挺直向上。7月底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此时正是炎热的大伏时节,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要求很高,一直到水稻扬花后的15 d,这一阶段实行浅水勤灌。水稻灌浆中期实行浅湿交替灌溉,其间湿润时间掌握在3 d左右;水稻灌浆后期实行干湿交替灌溉,其间田间无水层期掌握在4~5 d,绝不能过早断水。要特别加强水稻生长后期灌溉,10月上中旬增加2次灌溉,可使水稻粒重增加19%左右,把南粳9108的千粒重提高到29 g以上,才能充分挖掘出南粳9108的生产潜力,夺得高额丰产。
(责任编辑:李明)
S511.048
B
1673-6737(2016)05-0038-03
2016-04-21
何永垠(1962-),男,站长,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作物栽培技术指导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