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2016-12-16 10:33刘增臣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端点课外情境

刘增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下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本班学生情况,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的。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著求索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等,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片、童话、故事、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翁,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由最初的“有趣”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有求知欲望,从“我想学”迅速跃到“我要学”的愉悦状态中。

二、把握自主质疑的时机

1.复习旧知识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新知识探究之前,往往会出现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奠基的情况。这个时候,有效质疑会使新的问题迎刃而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出示复习题:9+( )=12,9+( )=16。在学生做完后引导其质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各抒己见,用数、摆、想的方法做,实质已经把退位减法的方法讨论出来了。等到出示12-9和16-9探究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破+法”“想加算减”“连续减”“点数”等多种方法。这样通过复习时的质疑,不仅使新知识的掌握比较轻松,而且让学生探索出了算法的多样性。

2.巧设疑问,引题激趣。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问学生:这个数能被2整除吗?学生笔算后,我说:“不用笔算,你们任说一个数,我就能说出它能否被2整除,不信你试试。”与老师比赛,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经过几个回合,学生感到很神奇,产生疑问。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刚才这几个数的特征。

3.在巩固练习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发现”“创造”的快乐。如教学完20以内的加法后,可设置问题情境:构造一些数,其和为0到20,这时学生想到解此题的多样性,就开动脑筋,得到不同的答案,和为0,则有0+0=0;和为1,则有0+1=1,1+0=1;和为2,则有0+2=2;1+1=2,2+0=2;那么和为3,则有0+3=3,1+2=3,2+1=3,3+0=3;和为4,5,6……20,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这让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解加法,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有序性,保证解答不重不漏。

4.适时组织课外质疑。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课内的有些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外完成,适时组织课外质疑,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从而巩固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如在学完“单式统计图”后,布置道有关复式的统计表让学生自行调查,并试着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这时学生就会自主质疑:“我该如何完成呢?”由此产生学习欲望。

三、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质疑问难”

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也暴露出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仔细思考,反过去问问“为什么”,培养他们多想、善问的好习惯。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开动了脑筋,思维活跃了。实际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

四、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的能力

学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将老师说的话奉为圣旨,权威,不敢说个“不”字。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要巧妙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否定权威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有时故意给出一些错误信息,让学生大胆质疑,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树立他们敢于质疑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权威的质疑能力。

五、引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角的作法”时,先复习角的量法后,问谁能推想出55°角的作法。一个学生按照角的量法画出了55°角。我充分鼓励他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是只有一种画法呢?这时,教室里沸腾起来,都争着讲解和演示自己的做法。另一个学生这样做:先画一点,作为端点,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端点重合,在“0”刻度线和55°刻度线上分别画一点,这两点分别连接端点,就是55°的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引趣质疑、悬念质疑、诱导质疑、递进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逻辑质疑、争论质疑等。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出问题的策略:如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的策略,反问的策略,类比的策略追问的策略等。总之,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猜你喜欢
端点课外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参数型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及其交换子的加权端点估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