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ID之争

2016-12-16 21:01严庆谷
上海戏剧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怪吴承恩玄奘

严庆谷

之前,笔者主要谈了有关孙悟空在戏里的内容,接下来想聊一些戏外的话题。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有关孙悟空的ID(身份)众说不一,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致可分为“本土论” 、“外来论”和“混血论”三种。

首先来说明一下“本土论”,基本有三种推论:

一、唐代高僧释悟空

释悟空禅师的俗名为车奉朝,作为一名朝廷武将奉旨随使团出使西域,他惯使一条熟铁棍,路遇强人拦劫,总是一马当先,奋勇拼杀,护卫使团的安全。虽然顺利完成使命,但因身染重病,奄奄一息,无法随使团如期返回,只得留在当地医治。他在病中许愿,若能痊愈,愿皈依佛门。果然愈后出家,游历天竺各国,寻师问道,苦学梵文,潜心研究佛典,翻译了多部经文,为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与推广付出了毕生精力。回朝后,唐王亲赐法号“悟空”。因其法号与孙悟空相同,又擅长使一条熟铁棍,所以后人以此为据,推断释悟空即孙悟空。

二、玄奘的胡人弟子石盘陀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在去天竺取经的途中收了一个胡人弟子,名叫石盘陀。他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职责一样,一路照顾玄奘,鞍前马后,不离左右。在民间有“唐僧取经,胡僧帮忙”之说。然而,胡僧与猢狲的发音相近,不经意间,以讹传讹就变成了“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一提到猢狲,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孙悟空。另外,甘肃省榆林石窟的壁画上绘有《玄奘取经图》,但见图中的胡僧面部毛发浓密,与猿猴颇为相似,牵着马立于唐僧身后。敦煌学学者段文杰也曾撰文指出画中之胡僧即石盘陀,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三、淮涡水怪无支祁

有关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形象与神通,在古代文献《太平广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悠忽……”可见其法力十分了得,他是古代神话中的水怪,常在淮水一带兴风作浪,危害百姓。相传大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召集众神,将其降伏,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鲁迅据此推论无支祁乃孙悟空之原型。而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乃淮安府人氏,对于这个民间传说应该非常熟悉。故此,鲁迅更加坚持这个论断。

接着再介绍一下“外来论”

胡适提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出现的神猴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理由是哈奴曼亦赤面金身,使的兵器为虎头如意金棍,且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腾云驾雾,移山倒海,吼声如雷,力大无比,无所不能。他率领猴兵猴将帮助王子罗摩战败强敌,解救出王妃悉多的情节,就是很好的论据。胡适强调这部印度史诗对《西游记》的创作具有很大影响。史学家陈寅恪也认同此说法,并以《贤愚经》作为复证,指出《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情节与《罗摩衍那》中的某个段落颇为相似。

最后要说一说“混血论”

继“本土论”和“外来论”之后,季羡林提出一个新的主张,那就是孙悟空是哈奴曼和无支祁的混合物,由此又诞生了一个“混血论”。季羡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翻译《罗摩衍那》,可谓此书的学术权威。据他研究,该故事早在三国时已经传入中国,有一本收录了多种本生经的《六度集经》,其中就有提到该书名和书中的部分情节。因此,吴承恩也应该了解《罗摩衍那》的故事,同时他又喜读古代志怪小说,以此推断他把哈奴曼与无支祁合二为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学者们各持己见,根据自己的研究,发表各自的推论。虽然听上去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至今尚无定论。

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笔者认为确实很难下定论,他应该是一个多元混合的产物,也许在这个人物身上更多地融入了吴承恩的个人情感。查阅吴承恩的生平,不难发现青年时代的他性格奔放,无拘无束,博览群书,积极入世,憧憬“君贤神明、王道治国”的政治体制。怎奈官场失意,心灰意冷,晚年专心致力于《西游记》的创作。他以小说为载体,化身为“孙悟空”,宣泄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猜你喜欢
水怪吴承恩玄奘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吴承恩剿匪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水中“怪兽”
太宗&玄奘:西游前后的帝与僧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寻找水怪“中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