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宏,郑苏迪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江苏常州 213164;2.杭州新欧纺织品设计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棉色织三层与四层组织织物创新设计
孙 宏1,郑苏迪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江苏常州 213164;2.杭州新欧纺织品设计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选择18.2tex×2棉色线与6个三层 “换层”组织配合设计侧面3种花纹交替成波浪效果的产品。选择14.6tex×2棉色线与4个组合的四层 “换层”组织设计表面纵、横向4种不同色条、色格重复展示的产品。利用半自动小样机试织,结果表明:三层、四层“换层”色织物所用综框是基础多层组织的倍数。合理的穿综排列可以满足不同风格和宽度的条格图案设计要求。三层“换层”组织织物设计时,层与层之间的交换应在相邻的两层之间进行才能得到波浪的效果。四层“换层”组织织物时,各层的色纱排列不宜太过复杂,循环应尽量小。
色织物;三层组织;四层组织;设计
色织物是纺织面料大类中的经典产品,目前正趋原料多元化、形态多样化、整理功能化等方向发展[1]。其中形态多样化可通过纱线结构[2]、织物组织[3]、色彩搭配[4]、织物工艺设计[5]等实现。然而复杂多变的组织与色纱组合却是形态美构成的主要手段。在复杂组织中色织双层织物在企业设计生产和消费市场上流行已很多[6]。为了丰富产品外观效果,增加厚度和保暖性,提高附加值,三层、四层等多层结构组织[7]也慢慢渗入到服用、装饰用新产品创新设计中。三层、四层组织可以使织物表面同一根纱线的位置上,分段呈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或在织物表面纹样的不同位置处,呈现多种不同的颜色,使经纬纱的色彩更加丰富,有利于在织物表面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本文以表面风格细腻、手感柔软、花型丰富的三层组织、四层组织色织物设计与半自动小样织机织造为主进行设计实践说明。
1.1 原料及纱线选用
原料以100%棉为主。纱支可以依照织物的不同用途和风格特征进行选择,但不宜太粗或者太细,太粗会增加经纱之间的摩擦,太细容易断头,应选择粗细适中的纱支。本例中均采用18.2tex×2(32s/2)纯棉色纱。
1.2 组织花型
三层任意“换层”色织物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层接着一层起伏的海浪,远远望去连成一片,在光的折射下呈现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像一块连接着海与天的幕布,在风中徐徐抖动。设计产品侧面效果图如图1所示。三层的基础组织均为平纹,与色彩配合分别形成千鸟格,纯色,色织条子三个花型。利用表、中、里三层互换原理使每次交换都在连续的两层之间进行,且两层之外的一层不参与换层,从而通过交织形成侧面波浪型效果。3种花型在织物的正反面依次交替出现,给人以拼接的即视感。
a-千鸟格花层 b- 一色平纹层 c-色织条型层图1 三层织物侧面效果
以平纹组织为三层组织的基础组织[8],表、中、里经、纬纱的排列比均为1∶1∶1,组织图见图2。图2(a)组织图仅为无“接结点”的简单三层组织,要使三层之间能够任意交换位置又不使纬向组织循环过大,还需要多个三层组织的相互配合,交换使用。图2(b)—图2(f)的组织分别实现了第1次到第5次的换层。织造时,6个组织从下至上依照图2(f)—图2(a)的次序轮流使用,就得到如图1所示的三层结构创新色织面料。
■—表、中1、中2、里经组织点○—里纬织入时表、中1、中2经纱提升图2 三层色织物组织图
1.3 色纱排列
第一层千鸟格花型经纱排列为(1白2黑1白)×15,纬纱排列为(1白2黑1白)×15。第二层一色平纹经纬排列均为一色卡其×60。第三层色织条型经纱排列为18白14粉18白10蓝,纬纱排列为一色白。
1.4 上机工艺参数
总经根数720根。织物经密为420根/10cm,织物纬密为400根/10cm。筘号为130齿/10cm。每筘齿穿入数为3。筘幅为20cm。
1.5 织造注意事项
利用SGA598型半自动小样机试制。织造共用6页综框。由于三层具有不同的色纱排列,如果将三层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去做经纬纱排列循环就会很大,故先将每层的经纱分别排列,然后根据穿综顺序来确定经纱的色纱排列。第一层穿在1、4页综框上,故1、4页综框上的经纱排列为第一层的经纱排列,第二层穿在2、5页综框上,故2、5页综框上的经纱排列为第二层的经纱排列,第三层穿在3、6页综框上,故3、6页综框上的经纱排列为第三层的经纱排列。全幅从左至右依次穿4个循环。
在多层织物中通常采用的是分区穿法,而设计三层组织织物具有不同的色纱排列,如果纹板的顺序排列混乱则会影响织物的最终效果,因此采用顺穿法,在此情况下,纹板图和组织图相同,纹板顺序排列见图3。
图3 三层织物纹板图
为使三层织物的侧面具有波状效应,三层纬纱之间不能够交织,即各层纬纱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织造时应准备与纬向色纱相同数量的梭子,各层之间按照纬向色纱排列和投纬顺序来打纬。
2.1 原料及纱线
要实现四层组织织物表面风格细腻,手感柔软的特性,织物原料可选用较细的棉纱线,纱线规格为14.6tex×2(40s/2)。
2.2 组织花型
由于四层组织具有较大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宜选择简单组织作为基础组织[9]。本设计选用平纹组织作为基础组织,四层组织的表、中1、中2、里层均为平纹织物,经、纬纱排列比均为1∶1∶1∶1,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为2,则四层组织的循环经纬纱数为8。
通过色纱与组织配合,织物纵向4列、横向4行重复呈现四个花型效果,最终织物外观花型排列见图4。第一个花展现藏青主色,白色点缀的大色格;第二个花展现白色、浅棕色均分的小格型;第三个花展现藏青主色、红色次色、白色点缀形成的多色格型,第四个花展现白色、土棕褐色等宽排列的横条纹效果。设计时每列、每行花型的出现顺序不同,其中第二个花、第三个花分别在第2行、第4行出现两次。
图4 织物外观花型排列
花型与组织的对应关系见图5。为使织物在横向上也具有和纵向同样的“换层”效果,将织物横向分为4个花,需使用16页综框,前8页综框用来穿第1、3花,设计时使其具有不同的经纱和相同的纬纱。后8页综框用来穿第二、四花,其也具有不同的经纱和相同的纬纱。将第一花所在层和第二花所在层交织规律错开,使第一、三花织表层时,第二、四花就在除表层以外的任意一层,因此织物的组织图则由2个四层组织图拼合而成,如图5(c)。所示,其是由第一、三花所在的四层组织代表图5(a)与第二、四花所在的四层组织代表图5(b)组合形成,2个四层组织具有不同的综框运动规律,这样就能使织物在横向上也具有4种显色效果。
要使织物经、纬向同时显示不同的花型效果,在织物经向上还需要有一个四层交换层的过程,这种交换层即通过表、中1、中2、里层的相互位置交换来实现。如图5(c)组织的左半部分显示第一、三花的第一层花色,右半部分显示第二、四花的第二层花色;图5(d)组织图的左半部分显示第一、三花的第二层花色,右半部分显示的是第二、四花的第三层花色。以此类推,如需实现4种显色效果就需要有四个组织图,当组织循环较长时可在各组织图的下方和左侧区用各组织的组织循环数乘以其倍数来表示。最终织物组织图6所示。
图5 花型对应的四层组织图
图6 四层织物组织图
2.3 色纱排列
设计四层组织织物时,各层的色纱排列不宜太过复杂,循环应尽量小,否则容易使穿综错误率增高,影响织造效果。织物外观4个花型的具体色纱排列如下:
第一个花型:深色格型的经纱排列为39藏青2白39藏青,纬纱排列为(30藏青2白8藏青2白)×2。
第二个花型:双色格型经纱纬纱排列均为(8白8土棕褐色)×5。
第三个花型:多色格型经纱排列为(3白3藏青5白3藏青8红18藏青)×2,纬纱排列为(30藏青2白8藏青2白)×2。
第四个花型:横条纹经纱排列为1白×80,纬纱排列为(8白8土棕褐色)×5。
2.4 上机工艺参数
幅宽19cm,总经根数1 280根;织物经密为674根/10cm,织物纬密为640根/10cm;筘号为150齿/10cm;每筘齿穿入数为4;筘幅为21.2cm。
2.5 织造注意事项
由于所用SGA598型半自动小样机最多可使用16页综框,故织物的横向上只能对应16页综框来穿综,在穿纱时应注意相应花型的穿综顺序,避免出现两个花型的重复。
织物穿综时,采用分区穿法。第一花和第三花在前区的8页综框。第一层穿1、5页综框,第二层穿2、6页综框,第三层穿3、7页综框,第四层穿4、8页综框;第二花和第四花在后区的8页综框。第一层穿9、13页综框,第二层穿10、14页综框,第三层穿11、15页综框,第四层穿12、16页综框。
与普通织物相比,四层组织色织物对上机张力的要求更高,需要四层经纱的张力均匀,开口清晰。织造时纬向颜色相同层数不同的纬纱可以用一个梭子代替,但要注意各层的投梭顺序,保证各层的花型正确。
a)选择18.2tex×2或14.6tex×2棉色线,以平纹为基础组织,利用三层、四层“换层”组织形成原理,设计纵向、横向、斜向显示出不同纯色、色条、色格组合的丰富色块产品。设计的产品风格独特新颖,可用作秋冬高档休闲女装面料或装饰面料等。
b)三层“换层”组织织物设计时,层与层之间的交换应在相邻的两层之间进行才能得到波浪的效果,并且隔层交换会使织物的各层经纱缩率不同,导致张力不均,开口不清,形成织疵。四层“换层”组织织物设计时,各层的色纱排列不宜太过复杂,循环应尽量小,否则容易使穿综错误率增高,影响织造效果。
[1] 蔡永东.我国色织产业现状与产品开发趋势[J].纺织导报,2015(12):32-37.
[2] 史晶晶,张楠楠,付少辉,等.段彩纱在色织物开发中的应用[J].棉纺织技术,2014(8):43-46.
[3] 黄紫娟,张慧.基于配色模纹的表里换层色织物的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3(11):37-38.
[4] 陈子晗.织物结构设计与织物色彩关系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15:31-35.
[5] 隋全侠.色织物经浆排花工艺优化[J].现代纺织技术,2013(6):42-44.
[6] 杜庆华,虞敏.色织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与实践[J].上海纺织科技,2008(6):50-52.
[7] 李美真,富秀荣.多层复杂组织的设计[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0,29(4):296-299.
[8] 夏放军,卢士艳.三层组织织物的设计与生产[J].上海纺织科技,2005(2):41-42.
[9] 张国辉.四层任意换层织物组织设计[J].棉纺织技术,2007,35(8):22-24.
(责任编辑:陈和榜)
Innovative Design of Yarn-dyed Fabric with Three-layer and Four-layer Structure
SUNHong1,ZHENGSudi2
(1.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Textile and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 China; 2.Hangzhou CEIO Textile Design Co., Ltd., Hangzhou 310000, China)
18.2tex×2 colored cotton threads and six types of three-layer “changing layer” weave structure were selected to design the product with 3 patterns which alternate to form wave effect on the side. And 14.6tex×2 colored cotton threads and 4 combined four-layer “changing layer” weave structures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product with four different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color bars and repeated color grid. Semi-automatic small sample machine was used to wea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ald frame of yarn-dyed fabric with three-layer and four-layer weave structure is the multiple of multilayer structure. Rational drafting arrangement can meet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heck pattern with different styles and width. During the design of three-layer “changing layer” fabric, dyed yarn exchange between layers should be conducted between two adjacent layers. During the design of four-layer “changing layer” fabric, dyed yarn arrangement at each layer should not be too complex, and circulation should be as small as possible.
yarn-dyed fabric; three-layer weave structure; four-layer weave structure; design
2015-12-27
孙 宏(1980-),女,陕西西安人,讲师,主要从事纺织材料性能与纺织品设计开发方面的研究。
TS105.3
B
1009-265X(2016)06-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