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石钟,崔硕
(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石钟,崔硕
(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在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口服维生素B1、腺苷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再静脉滴注尼莫地平8mg/次,1天1次,连续给药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芪明颗粒4.5g,每天3次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治疗前后于餐后2h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改善率分别为63.33%和85.00%、43.18%和71.11%、62.00%和87.76%、60.42%和76.00%、57.41%和80.00%,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廉便易行,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尼莫地平;芪明颗粒;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的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精神的高度紧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最新数据显示[1],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已达到惊人的3.66亿,糖尿病前期人数高达2.8亿。若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将高达5.52亿,而糖尿病前期人数将会增加3.98亿。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有周围神经病变者占10%左右,而糖尿病病程在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左右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3]。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及发病年龄提前,作为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糖尿病早期以代谢异常为主,后期血管因素的作用较大,但血糖的控制与神经病变病情并不一致[4-5],以多因素相互作用学说解释其发病机制占优势,因而对其治疗包括良好的血糖控制、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止痛等,但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特效的治疗药物[6-7]。本研究旨在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5.3±6.4)岁;病程4个月~5年,DPN平均病程(2.0±1.1)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6±5.5)岁;病程6个月~5年,DPN平均病程(2.2±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无活动性视网膜病变;3)血压>120/60mmHg;4)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及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2)糖尿病足;3)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者如多发性硬化、红斑性肢痛、脊髓疾病、腕管综合征、颈椎病、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痛等;5)对芪明颗粒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口服维生素B1、腺苷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停用其他改善微循环及血液黏滞度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再静脉滴注尼莫地平8mg/次,1天1次,连续给药1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芪明颗粒4.5g每天3次口服,连服3个月。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将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分为3度,参考文献标准[8]评价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明显改善、改善、无改善,改善率为明显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2个等级以上为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1个等级为改善,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为无改善。治疗前后于餐后2h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考文献[9]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夜间睡眠有好转,NCV增加>5m/s或正常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NCV增加<5m/s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善,NCV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记录实验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改善率分别为63.33%和85.00%、43.18%和71.11%、62.00%和87.76%、60.42%和76.00%、57.41%和80.00%,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24、8.427、10.175、8.825、6.498,P均<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4,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改变,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头昏,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和明显的血糖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与高血糖、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肌醇途径开放、蛋白糖基化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和低血糖发作等因素相关,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醛糖还原酶抑制剂(tolrestat)或抑制蛋白非酶糖化(氨基胍)、改善神经缺血(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但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痹症”范畴,气虚、阳虚、阴虚失充为发病之本,瘀血、痰浊阻络为标,消渴日久,气阴耗损,痰热郁瘀互结,内及肝肾脏腑,故治疗药物多以益气养阴生津、滋补肝肾、行气活血化瘀等作用为主的药物[10-11]。
尼莫地平是临床常用的安全、有效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阻滞钙内流,降低细胞去极化能力与神经异常自发性活动,同时扩张神经血管,增加神经血流量,且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神经组织内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神经传到速度,理论上推测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部位至少有3个,即神经细胞、脑血管细胞和胶质细胞[12-13]。Gupta等[14]研究证实,尼莫地平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也有治疗作用。KappelleA等[15]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能够促进糖有氧代谢和氧化利用,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芪明颗粒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等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其中黄芪补气固表,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等;地黄补肝益肾,主要有效成分为梓醇,二者均具有一定降糖作用;葛根解热消炎,能够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的作用;水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蛭素、抗血栓素,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枸杞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具有降糖及抗脂质氧化功能;全方共奏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之功,可起到血液保护、血管保护、视神经保护、视网膜抗氧化四重保护。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明确的验证[16-1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由于二者同属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发生时间具有相似性[18-19]。芪明颗粒可以降低微血管的高通透性,同时可以多靶点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各种症状[20-21]。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尼莫地平对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改善率分别为63.33%、43.18%、62.00%、60.42%、57.41%,临床总有效率为51.67%,表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一定程度改善了糖尿病性PN症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芪明颗粒后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膝反射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的改善率提高至85.00%、71.11%、87.76%、76.00%、80.00%,临床总有效率提高至81.67%;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MCV、SCV均显著提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芪明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廉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刘烨,张琳,洪天配.2011年糖尿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回顾[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7-9.
[2] 蔡洁,董继宏,汪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3):302-305.
[3] 贾海燕,田浩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6):449-452.
[4] 刘志鹏,王菊萍.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血糖控制关系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 32(10):112-113.
[5] 方萍,黄佳佳,侯瑞芳,等.严格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31-35.
[6] 陈剑秋,王文健,薛红丽.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21-23.
[7] 李琤,朱燕.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方法[J].北方药学,2011,6(2):74-75.
[8] 杨卫渊.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1(1):55-56.
[9] 李红梅.葛根素加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59-60.
[10] 潘立民,孙素芹,叶婷.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3):96-99.
[11] 梁丽芳,卜晓宏,吴桂清,等.益气通络方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4):87-89.
[12]HamersFPT,HoopRGVD,TraberJ,etal.Thecalciumantagonistnimodipineincisplatin-inducedneuropathyintherat[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1990, 183(5):1710-1711.
[13]HanJQ,YanYH,PingXU,etal.Effectofnimodipineontheelectromyographyandbloodrheologyinpatientswith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J].JournalofApoplexy&NervousDiseases, 2005, 22(3):257-259.
[14]GuptaM,SinghJ,SoodS,eta1.Mechanismofantinociceptiveeffectofnimodipineinexperimentaldiabeticneuropathicpain[J].Methods&FindingsinExperimental&ClinicalPharmacology,2003,25(1):49-52.
[15]KappelleAC,BiesselsGJ,VanBurenT,etal.Effectsofnimodipineonsciaticnervebloodflowandvasanervorumresponsivenessinthediabeticrat[J].EurJPharmaeol,1993,250(1):43-49.
[16] 孔文基,单洁.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5):145-147.
[17] 张冬迅.芪明颗粒与导升明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3):151-152.
[18] 李东莺,杨金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与伴发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刊,2010,45(1):1486-1488.
[19]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6,44(3):102-104.
[20] 杨力,蔚慧,玲香,等.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657-659.
[21] 冯灵香,李丽,杨力.芪明颗粒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5例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69-71.
张宏颖(197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2016-04-12
R
B
修回日期: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