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吉,颜培宇,王文灵,杨海侠,刘秀艳
(1.河北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孙晓吉1,颜培宇2*,王文灵1,杨海侠1,刘秀艳1
(1.河北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观察穴位电子灸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符合纳入标准证型为湿热瘀结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自拟方进行治疗,电子灸法采用阿是穴、子宫、及足三里穴,对照组口服自拟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系统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系统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独到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痛;穴位电子灸法
近现代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于慢性盆腔痛范围,临床常见慢性腹痛患者,腹痛反复发作,影响夫妻生活及日常生活及工作,慢性盆腔痛泛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腹疼痛,包括功能性及器质性原因,诸如盆腔炎症感染、盆腔手术后局部脏器黏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等原因均可引起慢性盆腔痛[1]。慢性盆腔炎疾病是妇产科常见及多发疾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小腹痛胀不适、腰骶部酸胀疼痛,部分患者可伴直肠刺激症状[2]。因炎症浸润局部脏器组织,引起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宫外孕率及不孕率逐年上升[3-4]。本课题组采用穴位电子灸法加口服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穴位采用子宫、阿是穴及足三里穴位电子灸法,中药口服为自拟方剂,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排脓,行气活血化瘀,结果显示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本院妇科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在23~54岁之间,平均32.24岁,病程为3个月~20年,平均2.1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0~49岁之间,平均31.17岁,病程4个月~19年,平均2.14年。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时间长短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制定。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腹部坠痛不适、可伴腰酸痛,反复发作。内诊: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宫颈举摆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无反跳痛,主韧带及宫骶韧带可表现为增粗增厚、有触痛明显。超声提示子宫附件区无明显异常,患者有盆腔积液。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纳入本研究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证型为湿热瘀结型,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主要表现下腹隐痛或疼痛拒按,可伴腰骶部酸痛,自觉低热,来月经或劳累及性生活后加重,白带量多,色黄,质稠,伴口干不欲饮,大便稀溏或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为湿热瘀结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均可纳入本研究。患有严重内外科疾病影响治疗安全的病例、不能按疗程用药的病例、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精神病患者均排除。
1.4 方法
治疗组给予穴位电子灸法加口服中药治疗,穴位采用子宫、阿是穴及足三里,口服中药为自拟方剂。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排脓,行气活血化瘀。电子灸时间为40min,治疗仪器采用本院电子灸治疗仪,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口服中药采用地道药材炮制的全成分配方颗粒,组成:炒白术15g,土鳖虫10g,水蛭10g,紫草12g,路路通10g,土茯苓25g,败酱草20g,大血藤20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2g,炙莪术15g,昆布15g,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口服方药适当调整。对照组只采用中药口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选择在月经干净3天后进行,月经期、哺乳期禁用。
1.5 观察指标
1) 观察患者腹痛缓解情况,根据其疼痛可忍受程度在1~10之间评分。2) 根据妇科查体情况,根据附件有无增厚、触痛,单侧附件还是双侧附件,主骶韧带有无增厚、触痛及其增厚程度评分。3) 观察超声检查结果,根据有无盆腔积液,盆腔积液量的多少进行评分。4) 参照慢性盆腔疼痛分量表进行统计评分,设计评分表,并计算评分消退指数。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盆腔疼痛分量表进行统计评分,设计评分表,并计算评分消退指数。治愈:评分消退指数=l;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超声及内诊无异常,无腹痛及腰骶部酸痛。显效:评分消退指数>0.6;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消失,超声及内诊提示明显缓解,盆腔积液明显减少,腹痛明显减轻。有效:评分消退指数<0.6;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稍减轻,超声及内诊提示有所缓解,盆腔积液减少,腹痛稍微缓解。无效:评分消退指数<0;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超声及内诊检查无缓解。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联合治疗2 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11例,占22%,显效26例,占52%,有效12例,占24%,无效1例,占2%;对照组痊愈4例,占8%,显效16例,占32%,有效20例,占40%,无效10例,占20%。治疗组总有效率98%,无效2%;对照组总有效率80%,无效20%。以上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表明穴位电子灸法结合中药口服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及体征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体征缓解情况比较见表3,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体征缓解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超声提示盆腔积液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超声提示盆腔积液减少情况比较见表4,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超声提示盆腔积液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经临床试验后表明,穴位电子灸法结合中药口服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腹部电子灸法通过灸法导热渗透原理促进盆腔脏器组织受热均匀,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通速度加快,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流通及淋巴液回流,从而进一步增加盆腔脏器组织代谢速度和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炎性渗出物吸收,达到消炎消肿的效果[5-6]。同时增强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强药物作用,同时电子灸法避免了传统艾灸的弊端,比如烫伤、烟熏、味道刺激等。电子灸法应用子宫、足三里及阿是穴等穴位,充分发挥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之作用,经络与腧穴是密切相连的,人体的腧穴分别归属于各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一定脏腑,使得腧穴—经络—脏腑间的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关系[7-8],本文中电子灸法放置于腧穴位置,联合电子灸的温热渗透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自拟治疗慢性盆腔炎方药,具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排脓,行气活血化瘀之功。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定,值得临床的推广。
因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9],常于劳累、着凉或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等免疫力降低时加重,药物治疗同时需患者心理及身体的积极配合,应平素增加饮食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注意经期卫生,减少宫腔手术的操作,保证生活质量。
[1]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6-157.
[2] 陈明.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实验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2):202-203.
[3] 汪百福.中药配合花红胶囊治疗急性盆腔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4):104-105.
[4] 王志影.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3):118-120.
[5] 蒋卓群,吕荷叶.中药灌肠与物理理疗独用及合用对复发性盆腔炎的临床实效性对照探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549-550.
[6] 王莉,吕耀凤,姚丽娟,等.慢性盆腔炎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92-5294.
[7] 李军,闫颖.益气活血法对盆腔炎性疾病炎性因子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347-349.
[8] 张淑萍,任翠玲,侯书梅,等.中西药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4,5(2):38-39.
[9] 凌娜.扶正祛邪法治疗阳虚型慢性盆腔炎7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5):64-67.
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401A077)
孙晓吉(1977-),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
颜培宇*(1976-),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2016-01-10
R
B
修回日期: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