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侠,包敖民,刘德盛,付建平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塞外红’苹果,又名‘锦绣海棠’,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通辽市开鲁县北兴村刘振山果园,因其果色艳丽诱人、果品上乘而得名。内蒙古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织科研人员对该品种进行选育研究,历经20多年,摸清了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解决了育苗成活率低、幼树冻害严重、丰产期产量不稳定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究并总结出该品种乔砧、矮砧、高接等丰产栽培技术。2012年12月,‘塞外红’苹果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良种编号R-SC-MP-002-2012),“优质小苹果 ‘塞外红’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我院的示范带动下,‘塞外红’苹果在通辽及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栽植区域遍布开鲁县、奈曼旗、库伦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科尔沁区等多个旗(县、区),丰产期 666.7 m2效益在 8 000元以上,是‘金红’‘黄太平’等传统品种的6~8倍,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林农发展果树的积极性,全市种植面积已达1333.3hm2。也带动了兴安盟和赤峰市的发展。
但是,在‘塞外红’苹果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利用普通一年生乔砧苗建园成活率不高,要经过二三年的补栽才能成园,影响建园速度,且园貌不整齐。其次,由于‘塞外红’品种的特殊性,个别年份幼树易抽条甚至整株死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据我们调查,苗木质量是直接影响建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据此,我院结合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开展,进行了培育高砧苗、高接苗、大苗等方法的育苗试验,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果园又多为风沙地,栽植后如遇大风天气,苗木不同程度地出现根系裸露,严重影响栽植成活率。为此,我们开展了高砧育苗试验,方法是提高嫁接苗基砧高度,栽植时可将苗木适当深埋,解决露根问题,提高栽植成活率。
第1年春季按株行距30 cm×60 cm栽植山定子大苗 (地径0.5 cm,高50 cm以上),666.7 m2栽植3 700株,当年常规管理;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前后,在基砧上20~40cm左右高处短截(根据砧木粗度选择短截位置,砧木粗度要达到接穗的1.5倍左右,减少成苗后的大小脚现象),采用腹接或舌接等方法嫁接‘塞外红’,接口用塑料条绑缚紧固,成活后及时定芽并除萌,新梢长至20~30 cm时,逐渐松绑塑料条。多风地区应绑缚简易架杆,以防风大劈裂。6月上旬追施尿素10~15kg/666.7m21次,6—7月喷施氮肥一二次,8月喷施磷钾肥1次。生长期内注意松土、除草、灌水,及时防治卷叶虫、蚜虫和早期落叶病等。秋季即可长成高1.5~2.0m、基部带分枝的高砧苗木。
为解决‘塞外红’幼树日灼严重、特殊年份易抽条等问题,以‘黄太平’作中间砧高接‘塞外红’,基本解决幼树防寒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减少植株抽条现象,效果良好。这里说的‘黄太平’是当地生产上常用的一种特别抗寒的小苹果品种,采用芽接的方法,于每年秋季嫁接在抗寒的山定子砧木上,培养成2年出圃的一年生乔砧‘黄太平’苗木。
第1年春季按株行距30cm×60cm栽植 ‘黄太平’一年生苗(山定子砧),高 60 cm,地径 0.6 cm以上,666.7m2栽3700株,栽后在30~40 cm处低定干,年内常规抚育管理;第2年春季‘黄太平’在60~70cm高处短截,采用腹接或舌接等方法嫁接‘塞外红’,接口用塑料条绑缚紧固。抚育管理同前述高砧苗。秋季即可长成高1.8~2.0m的‘塞外红’中间砧苗木。
春季选择高 1.2~1.5m、地径 0.7~0.8 cm、长势均匀的一年生 ‘塞外红’苗,按株行距50cm×60cm定植,666.7m2栽植2223株。距地面0.8~1.0m高处定干,当新梢长20~30 cm时,将与其竞争的分枝适当摘心(培养中心干的绝对优势)。春季修剪时,疏除除中心干外的全部分枝(留马耳斜),当新发枝条半木质化时适度开角,8月底根据植株长势适度拉枝,开角90~100°。经过2年,即可培养成中心干高2m以上,其上均匀着生8~10个水平枝的大苗。
若要培养带分枝的高接大苗,可在“3”所述基础上,让苗木在圃地再生长一年,春季视苗木高度适度短截(中心干),促进基部腋芽萌发,增加分枝。年内适当开角、拉枝,注意水肥管理。秋季即可培养成中心干高2m以上,其上均匀着生多个水平枝的大苗。
由于是大苗移植,所以特别强调采用带土坨移栽法,并设立简易架杆固定苗木,以提高成活率。早春土壤解冻前,人工挖掘出带有完整根系的土坨,并用草绳或塑料胶带捆绑,确保土坨不松散;及时运输,适时栽植,及时灌水。栽后单株立竹竿绑扶,固定植株,使其顺直生长;疏除主干上80cm以下的枝条,剪去粗度超过中心干1/3的分枝;其他弱枝全部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