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70-0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念早已被多数一线教师所接纳,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但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薄见解。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走进课堂中不难发现,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班班可见,课课都有。但通过课堂观察中发现,有的课堂合作学习还很不成熟,存在着缺乏合作意识,不会合作,教师指导抓不住重点,师生之间不能有效互动,合作效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容易忽视。
一是合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
1、形式化合作。课堂上教师虽然让学生分组坐在一起听课,但并未探究,只是偶尔讨论一下做做样子而已。即便是示范课中的合作学习,也是探头探脑地合作,探讨研究不深。
2、合作学习时间仓促。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但时间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阐述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甚至还没进入情境就草草结束。
3、学生在唱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在宣布小组研究开始时,学生都争着说,看似热闹,实则还是自己原来的想法,并未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在学生汇报结果时,只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学生实则是在唱“独角戏”。
二是教师定位不准,缺乏有效指导,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或是走马观花地“督战”或是看教案,或是维持秩序的“警察”,不能和学生一同参与学习、讨论。缺少目的性,不知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则是在教师的一声令下之后,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所要研究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有规则的要求,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规矩的学习,难免会成为一盘散沙。
三是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不科学,盲目合作。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让学生广泛参与,问题的设计不管是否合适,都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为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果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又会无法讨论。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的难度要处于最近发展区内,这些问题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只有这样的难度才能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否则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是不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在听课中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安排了让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但既没能让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也没能对讨论情况及时总结反馈,结果是无果而终,白白浪费时间。
二、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教师应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应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式,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一是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
“结构”指的是小组人员的配备,其合理在于构建一个精炼,可操作性强,凝聚力大的合作小组。为此,在构建小组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人数结构合理。一般地说,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个小组比较合理。这样课堂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前桌同学转过身来,就可运作,既省时,又方便,还可以使每位成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员参与。
2、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要搭配合理,这样在互动中,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3、情感结构的合理。教师确定好组长之后,让组长与成员之间双向选择,在合作中还允许“跳槽”。融洽的情感可以增强合作的效能。
二是营造一个合理的合作环境。
营造合理的合作环境,能使合作学习更加和谐、默契,合作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1、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即教师要微笑教学。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语调,都能表达对学生爱心和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性。
2、合理分配时间。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恰当,不能过短,否则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达不到目的,而时间过长学生会偏离主题,也浪费时间。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速度的重要性。
3、适当的给予帮助。班级中的各学习小组,不可能势均力敌,教师要因组而异,适当加以帮助。可以以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老师帮助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4、教师要多鼓励。适时恰当鼓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保护难得的创新火花。切记: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三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合作机智。
1、职责分明,分工协作。职责明、动机纯,凝聚力就强。小组成员谁做记录,谁做实验,谁汇报,都要有明确分工,特别是汇报时,组员要敢于补充。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成员要积极发表见解,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急时修改自己的做法。小组成员要有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2、突出重点,动作有序。应围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学生有争执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小组的互动中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这样既可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发展了合作、交往的能力。
3、巧设良机,引发竞争。好胜是儿童特有的特征。不管是汇报,还是讨论,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想说就说,说错允许改正,说不清楚允许补充,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辩论台,教师要适当引导,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引向深入。为了激发集体荣誉感,除了“四人小组”有固定的名字外,还可以以组长命名,组员命名,还可以以童话故事,卡通片中的“蓝猫组”“智多星组”“七色光”“花仙子”“勇者无敌”,充满活力的组名。激发小组成员的热情,组员都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尽力为本组争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指导,长期熏陶,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