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长琴
【摘要】分层教学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8-02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参与学习。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分层教学方式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1、因人而宜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按教学过程来分有三种:①课前预告。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正视自己在分层达标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以便在课内加以发挥和弥补;②揭题时宣告。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我该学些什么学到何种程度,然后遵循教师的教法,默契配合,成功达标。③课中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把分层目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边学习边落实,或者在下限目标达到后,再向学生提出上限目标。课终时, 便水到渠成。
2、层层递进设计目标
在课堂的达标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两步走。先进行下限达标,待全员“保底”后,再进行上限达标。但这只是一个框架,我们每行一步都要设计好教学台阶,无论是在下限达标或由下限达标延伸到上限达标过程中,都要善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设计好学习的坡度,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在训练中,还应体现的学生层次的转化。
3反馈矫正落实目标
在分步设计阶达标的过程中,抓住各个教学环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信息,作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评议,从中领悟学习规律和方法,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课时目标的落实情况,要在课内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测试。测试题型一般可分易解题、基本题、发展题、理解题四种。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的工作。不可否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预定的目标难以达到或目标定得太低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及时作调整,偏离“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通过调整步入“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标,并获得成功感。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1、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教学中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3,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4、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着的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