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摘要:羊鼻蝇蛆病是一种典型的寄生虫病,其发病机理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内部并引发慢性鼻炎,导致羊出现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视听困难、痉挛抽搐等现象。本文重点研究了羊鼻蝇蛆病的病原、症状和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地防治策略,以供广大养殖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羊鼻蝇蛆病;慢性鼻炎;危害分析;策略研究
羊鼻蝇蛆病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不同种类的羊在感染几率上也有差异,总体上说绵阳高于山羊。羊鼻蝇蛆病的病原是羊鼻蝇,雌蝇交配之后钻入羊的鼻孔产卵,幼虫孵化之后钻入羊的鼻腔或窦内完成繁育,这一过程中幼虫的钩刺会不断地刺进和破坏鼻腔、额窦粘膜,导致炎症的出现,鼻腔内出现的大量的分泌物,阻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可视粘膜淡红等,随着病情加重,羊的精神萎靡、头弯转向一侧或发生痉挛、麻痹,无法正常饮食,影响生长发育,最终在极度痛苦中死亡;一旦羊鼻蝇幼虫钻入羊脑,死亡几率就大幅度提升,对于我国的羊养殖业是巨大的损害。因此上,积极的探究羊鼻蝇蛆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羊鼻蝇蛆病概述
羊鼻蝇又称之为“羊狂蝇”、“羊蝇”,属于狂蝇科昆虫,成虫大小有10-12毫米左右,由于口器退化所以不会叮咬羊,成虫羊鼻蝇的雄性在交配之后很快死掉,雌蝇则专门接近羊鼻部位,伺机向鼻孔中产卵,随后很快死亡。
从生理习性上来说,羊鼻蝇通常在每年的2-4月份大量出现,进入夏季后尤为活跃,其成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3-6天,因此上,羊鼻蝇的全部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就是幼虫阶段,最长可达十个月左右,这期间幼虫也会经历不同的进化阶段。在这一前提下,羊鼻蝇的生存基本决定于其是否能够寄生成功,对于羊而言,对羊鼻蝇有天生的抵厌性,在夏季羊鼻蝇围绕羊群飞舞寻求产卵机会,羊会将鼻腔保护起来躲避侵害。
但羊鼻蝇一旦产卵成功,其幼虫就会逐渐向鼻孔深处迁移,最终进入到羊的头骨额腔内,进而蔓延到眼睛、耳朵、大脑、气管支气管等组织,随着幼虫的不断长大,寄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
二、羊鼻蝇蛆病症状及危害分析
羊鼻蝇蛆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表现:1.产卵期。羊鼻蝇大量繁殖且进行交配之后,雌蝇就会不断地干扰羊群以获得繁殖机会。产卵的过程中,大量羊鼻蝇围绕在羊的鼻腔周围,这导致羊无法正常的进食,精神恍惚,影响生长;2.幼虫期。幼虫期的危害十分严重,由于幼虫身体有钩刺,不断地刺激柔弱的鼻腔黏膜,导致发炎感染,幼虫在羊的鼻腔、窦内活动,也会造成大量的血管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羊自身的防疫系统会大量分泌鼻涕,增加了细菌的感染几率,甚至出现血液混合的情况。更可怕的是,幼虫不断地生长会无休止地刺激羊的内部组织,鼻孔周围不断地被破坏、结痂,导致羊呼吸困难,幼虫进入脑体之后引发脑膜炎,出现“疯羊病”的现象,进一步导致运动失调、精神奔溃和器官衰竭,直到死亡。
羊鼻蝇蛆病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如果忽略了防治,轻则造成养殖产业的效益降低,重则可能导致大量死亡。本质上说,羊鼻蝇蛆病就是由于羊鼻蝇幼虫寄生所带来的一系列病害,以慢性鼻炎为主要症状。羊鼻蝇的宿主特异性很强,通常只会作用于羊科动物身上,如果人感染了以后,主要表现为眼蝇蛆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呈现怕光、流泪等问题,严重地会导致使命。但是,羊鼻蝇幼虫在人体中并不能发育,通过治疗可以彻底清除。同时,羊鼻蝇蛆病在冬季基本不会发作,进入夏季之后才会大规模爆发,病羊由于缺乏食欲、精神萎靡,导致无法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三、羊鼻蝇蛆病的防治策略研究
从羊鼻蝇的寄生特点来说,最有效地方式是阻断雌蝇的产卵环节,形成幼虫断代,这样可以实现根治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目前还没有有效地模式,从防治角度人手,应该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
1.提前预防。结合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来说,从每年的二月到四月间,应提前做好消灭羊鼻蝇的准备工作,为夏季预防奠定基础。一方面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工作,清扫羊鼻蝇的蛆蛹,对存在羊鼻蝇幼虫寄生的进行隔离圈养。
2.毒杀幼虫。进入夏季之后,羊鼻蝇幼虫的活跃度逐渐提升,可以用3%的苏尔溶液喷洒到羊鼻腔内,可以有效地杀灭寄生的幼虫。也可以用1%的敌敌畏溶剂涂抹在羊的鼻孔部分,保持定期的涂抹,有效地防止成虫的产卵;此外,对于1-2期的羊鼻蝇幼虫,由于已经寄生的较深,可以采取熏蒸的方式毒杀。将80%敌敌畏乳油加热雾化,每立方米用药l毫升,持续吸入烟雾10-15分钟,可以达到100%的驱虫效果,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的羊鼻蝇蛆病治疗十分便利。
3.清除成虫。羊鼻蝇成虫大多集中在羊舍附近,可采用喷雾方式定期喷洒5%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时间选在清晨或傍晚,此时羊鼻蝇活动性最弱。
总体来说,尽管羊鼻蝇蛆病存在难以根除的特点,但只要掌握羊鼻蝇的活动规律,还是可以很好地进行规避。例如,羊鼻蝇的活跃期是中午,可以采取清晨和晚间放牧的形式,来避开雌蝇产卵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