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小麦的主要危害以及简单的应对措施

2016-12-15 09:00吐尔洪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幼穗抗寒主茎

吐尔洪

小麦的生长过程,常常会遭遇大风、暴雨、寒流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渍害、冻害、倒伏等。本文对不同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以避开或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实现高产稳产。

一、渍害

不同时期渍害的症状和危害有:(1)播种期的连阴雨引起的渍害。如果秋收秋种出现连阴雨天气,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总雨量达到50~70mm,雨日10d左右,往往造成烂耕烂种,土壤板结,通气不良,种子霉烂,丧失发芽能力,导致出苗率低。(2)苗期渍害。其症状为麦苗发僵、黄瘦,叶尖黄化或叶片失绿,新根发生少而迟,分蘖推迟或不发生分蘖。(3)拔节、抽穗期的渍害。春季麦苗生长发育加快,根系亦生长加快并向纵深发展(集中在30cm以内的土层中),如果此时出现连阴雨天气,就会导致根系缺氧而产生渍害,上部功能叶发黄,叶片变短,植株变矮,根部呈灰褐色,根毛少,分蘖大量死亡,造成单位面积穗数不足而减产。(4)灌浆成熟期渍害。小麦生长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成熟期雨水偏多,容易发生渍害,造成根系早衰,甚至发黑、腐烂,小麦植株水分和养分供求失调,叶片功能期缩短,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干物质生产大大减少,并导致植株生理脱水引起生理干旱而发生早枯造成减产。另外高湿遇到高温还易造成高温逼熟。主要是连续降雨后土壤水分过多,透气性差,氧气不足,此时植株根系活力衰退,吸收能力减弱,遇到高温暴热天气,叶面蒸腾强烈,水分供不应求,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失衡。

应对渍害措施:秋播时,开好麦田—套沟,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在麦株主根区系以下),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杜绝双胞畦,三角墒,甚至无沟种麦的现象;冬春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旱能灌,渍能排,雨止田干。对小面积灌排不便的田块,排去表面积水后,可在行间撒草木灰降渍。

二、冻害

小麦属于耐低温作物,但低温的强度如果超过了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会引起冻害。冬春遭受严重冻害的机率为3~5年一次,一般性冻害年年都有,甚至一年出现多次。冻害的程度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二是低温持续的时间;三是冷暖骤变。其中以冷暖骤变最为重要。多年生产实践资料表明:秋末或春初的强烈寒潮伴随着急剧的融冻变化,经常造成大范围的严重冻害。一般认为在拔节后如遇-1至-4℃的低温一、二天,就有可能发生幼穗被冻死或幼穗受冻后变成畸形穗的可能。

冻害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早春融冻型。早春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0℃以上,麦苗开始返青,抗寒能力下降。此时如遇到分蘖节外地温上升到8℃以上,夜晚又下降到-6℃以下,即可造成麦苗死亡。持续时间越长,温度日较差越大,死苗率越高。另一种是“倒春寒”“、春霜”引起的冻害。当春季日平均气温回升到3℃以上、麦苗拔节以后,抗寒能力迅速减弱,遇到寒潮和霜冻,使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或部分冻死。幼穗受冻有冻死、畸形和不实三种。

应对冻害措施:一是预防措施。(1)适期播种,禁止在10月25日前播种,防止过早拔节;(2)提高播种质量,减少露籽,深籽、丛籽;(3)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越冬,增强抗寒能力;(4)化控防冻,每667m2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g左右拌种子或者在麦苗2~3叶期,每667m2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60g,对水50~60kg喷叶;(5)控旺防冻,小麦返青拔节时,如生长过旺,群体过大,可用50%的矮壮素水剂,250~500倍液喷叶1~2次,有效降低株高,控制群体、抗倒伏,增加抗寒能力;(6)镇压、划锄,有劳力条件的农户,在入冬前、早春对麦田镇压,不仅可弥合土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还可起到提墒作用,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缓和低温冻害。对机条播麦田,在返青期间抓紧划锄,以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的御寒能力。对旺长田块可适当深锄,以抑制春季分蘖。二是冻害补救措施。由于小麦的分蘖特性,受冻害后具有很强的恢复补偿能力,特别是拔节前受冻害小麦的分蘖能力和生理调节能力很强,高位分蘖成穗率很高。“冻害不可怕,关键是促转化,措施千万条,施肥最重要”。每667m2追施恢复肥的数量要根据主茎幼穗冻死率而定,主茎幼穗冻死率在90%-100%的田块每667m2不低于15kg尿素;主茎冻死率在70%左右的田块每667mz不低于10kg尿素;主茎冻死率在40%~50%以下的田块每667m2不低于5kg尿素;但恢复肥的施用不能抵消正常的肥料施用。

三、倒伏

根据倒伏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通常以茎倒伏比较普遍。倒伏的外因是大风暴雨,内因是小麦群个体发展失调。小麦的茎倒伏主要是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一般表现为基部第一、二节间过长,茎秆细软而缺乏韧性。一般基部第一节间长度超过8~10cm,第二节间长度超过12~15cm,或者基部节间每厘米长度的干重低于8g就易发生倒伏。氮肥施用过多,追肥时间不当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纹枯病发生过重均易发生茎倒伏。

应对倒伏措施。一是预防措施。(1)选用高产抗倒的品种;(2)扩行精播,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防止群体过大;(3)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采取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策略。(4)化控防倒,每千克麦种用多效唑1g拌种。二是倒伏补救措施。小麦倒伏后切忌扶麦和捆麦,而应加强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同时可用丰霖、强力增产素等进行根外喷肥,达到保绿防衰,增粒增重,大幅增产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幼穗抗寒主茎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