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刚
摘要:赣榆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近几年,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成立、发展,在特色农业产业创建、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浅析家庭农场现状与发展》,着重介绍赣榆区家庭农场现状、问题、发展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现状;发展;赣榆;经济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自2013年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工商局将组织形式为家庭农场的个人独资企业——“赣榆县加安农场”的营业执照,发到了农场经营者李家安手中,这标志着连云港市第一个家庭农场正式诞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引起了众多农民的关注。通过家庭农场的模式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等问题,并且可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等的进一步完善。连云港市拟将规范家庭农场建设,鼓励家庭农场进行工商注册,成为经营法人,为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连云港市还将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加安农场位于赣榆县海头镇大官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投资100万元,主营水稻、玉米、花生、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与销售。成立第一家家庭农场以来,至2015年底,赣榆区累计已成立393家家庭农场。从产业结构看,种植业占了101家,占25.7%;养殖业250家,占63.6%;种养结合42家,占10.7%。从成立时间看,2009-2012年,成立11家,占总数2.8%;2013年成立最多,成立264家,占总数67.2%;2014年成立48家,占总数12.2%;2015年成立数量回升,成立70家,占总数17.8%。
从以上统计可知,家庭经营类农民偏爱发展养殖业,这与赣榆的养殖的相对优势息息相关。养殖业相对种植业而言,受气候、季节的影响较小,产品价值较种植业农产品高,所需用地也比种植业要少得多,这是家庭经营类农民偏好发展养殖业的原因。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发展,在政策的感召下,当年赣榆区出现家庭农场成立、发展高潮。经过2014年的短暂低潮后,2015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区农民成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得到回升。由此可见,家庭农场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很大。
家庭农场通过示范引领、土地流转、雇工等形式带动农户生产经营,已成为赣榆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载体,为我区特色产业创建、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赣榆区家庭农场常年劳动力总数26000多人,其中家庭成员10000多人,常年雇工16000多人。季节性雇佣劳动力23000多人。常年雇工年均工资1.8万元,季节性雇工年平均工资0.5万元,雇工带来的农民增收达5500多万兀。
二、家庭农场发展示范典型
赣榆区柘汪镇润绿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王世庆,注册资金6000.O万元,坐落在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柘汪镇韦岭村,一般经营项目为茶叶种植。家庭农场是赣榆区特色农业产业创建的典型。该农场成立于2014年5月,经营者是王世庆。农场主要经营业务是茶叶种植,经营者王世庆自2014年起,就开始在柘汪镇村发展茶叶种植,至今已发展到500亩。农场成立之初以家庭经营为主,有4个家庭成员参与经营,分别分工负责种植、采购、销售、财务等方面。农场在经营者王施庆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王施庆于2014年开始在韦岭村种植茶叶,2015年他就开通了一个以茶叶销售为主的网站,当年网上销售额达150多万元;2015年,他通过网络销售茶叶200多吨,销售额230多万元,实现纯利80多万元。
为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打响品牌,经营者王世庆又分别成立了赣榆区茶叶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农业技术人员4名,管理人员2名,长期雇工130人,开展茶叶种植。配备专职财会管理人员,严格收支管理。2015年,在上海等地建立了多家茶叶专卖店及一个批发仓,同时在淘宝、微信等平台开设网络销售渠道,销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同年,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向农业部门申报茶叶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通过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个人家庭致富,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的致富增收。2015年,家庭农场种植的茶叶达到500亩,产量1000多吨,加上代销周边茶农的茶叶,当年实现网销1800多吨,产值达1200多万元,实现纯利500多万元。2013-2015年,王世庆收购并代为销售周边茶农产品2000多吨,实现果农增收800多万元。
2015年,王世庆以赣榆区润绿家庭农场和赣榆区茶叶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承担了赣榆区扶贫办实施的“赣榆区‘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在大岭等乡镇9个贫困村开展茶叶种植3000亩,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至目前为止,已举办6期培训班,种植茶叶3000多亩。
在象王世庆这样的大户、运营规范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推动下,赣榆区茶叶种植由小到大,在短短五年的时间,种植面积从试点的80亩到今年的6000多亩。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大户就有112户,占种植面积的56.8%,预计全区茶叶产量5000多吨、产值1800多万元。预计2016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5000亩以上,产量达15000吨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赣榆区新兴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在王世庆的倡议和发起下,12月18日,赣榆区茶叶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在赣榆区农业委召开,61名会员现场选举了理事会会长和理事会成员,王世庆当选理事会会长,赣榆茶叶产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立茶叶产业协会后,我区将利用行业自律的手段,充分发挥其服务、自律、代表和协调的职能作用,整合全区茶叶行业资源,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打造优质茶叶品牌,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赣榆茶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家庭农场发展问题
虽然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区家庭农场发展飞快,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运作不规范。相当部分家庭农场的成立是为了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虽然挂了牌子,但是经营管理仍十分自由散漫,没有按照家庭农场的要求,订立制度,规范管理,日常经营管理仍然与成立前的一般大户一样,没有财务制度,经营计划松散、易变。
2.土地流转困难。家庭农场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土地流转已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部分农民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土地命根子”意识浓厚,因而宁可粗放经营,甚至弃耕丢荒,也不愿放弃土地;部份农民土地流转的期望值过高,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来,比如与流转受让方商谈的时候提出高价和附加条件,以获取更多利益,流转双方难以谈成,阻碍了土地流转进程。
3.发展资金缺额大。我区家庭农场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自有资金,难以快速发展。目前虽然有政策性金融贷款,但是要求还是较高,即使申请下来,获得的贷款也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区财政因资金有限,也难以对家庭农场发展给予有力支持,这就造成了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阻碍瓶颈。如赣榆区柘汪镇赣榆县园森家庭农场,2015年获得上级扶持资金15万元,但大棚建设资金缺口仍达100多万元。
4.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见。我区大部分家庭农场处于产业链条末端,规模小、实力较弱,市场、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不强,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5.经营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业主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盯财政钱,图项目款;有的缺乏诚信意识,拖欠农民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有的贪大求洋,不切实际,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不善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不佳。
四、加快发展家庭农场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