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平鲁方言类词缀“头”的研究

2016-12-15 07:13赵锦秀
文化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词尾神木词缀

赵锦秀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语言与文化】

晋北平鲁方言类词缀“头”的研究

赵锦秀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从方言分区看,该方言归入晋语五台片。该方言具有晋语区的共同特点:“圪”头词,分音词十分丰富。简单梳理前人对“头”的研究,通过与陕北晋语比较,从“头”所处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这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平鲁方言中,“头”不是一个完全虚化的词缀,没有轻声化,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应归在类词缀里。

平鲁方言;“头”;类词缀

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其方言与周边方言不同。本文主要是研究平鲁方言“头”的用法。在分析“头”属于词缀还是类词缀之前,首先我们应厘清词缀和类词缀的概念。在这里,笔者使用祝鸿杰[1]先生的观点。词缀具有的特征有三:(1)不表明直接的物质意义;(2)不能以其在合成词中的意义独立成词,只能黏附在词根上,以体现某种附加意义或作为某种词类的标志;(3)在构词中位置固定。除了那些典型词缀是意义完全虚化了的,还有一些“类词缀”。这类词缀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可表示概括抽象的词汇意义。正如吕叔湘[2]先生所说:“它们作为前缀和后缀还差点儿,还得加个‘类’字,因为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在普通话中,“子”“儿”“头”是典型的词缀,但方言中并不完全如此。郭文亮先生的《平鲁方言志》和杨增武先生的《平鲁方言研究》对词尾“头”都没有研究,基于此,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晋北平鲁方言类词缀“头”展开论述。

一、“头”的本义及演变

《说文解字》中:“头,首也,从页豆声”。“头”指的是人的脑袋,这是它的基本义,后来“头”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语法化研究机制,词义的演变、扩展总有一定的原因。[3]人类身体本身的特征以及身体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前后”“上下”“远近”“里外”等空间范畴。从我们的认知出发,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源于人类身体的空间范畴应用到其他范畴,把自己的体验引申到其他事物。“头”开始指的是人类身上最重要的器官——脑袋。例如,“这个人这头,大歪歪哩”。在这个例子中,用的是头的本义,指人的脑袋。后来便把“头”这一范畴运用在各种动物身上,位于最前端。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头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的思维更加抽象,“头”也用来指称无生命事物的一端,被指称部分涉及的事物具有一定长度和高度,被指称部分处于重要地位,如上文提到的“锄头”。

二、前人关于词尾“头”的研究

王力先生认为,真正的词尾“头”的产生应该是在六朝。例如:“膝头”(《水经注·沔水》)、“前头”和“后头”(《企喻歌》)、“钵头”(张祜《容儿钵头》)等。宋元以后,对词尾“头”字的使用更加普遍,如“念头”(《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锄头”(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之三)、“日头”(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等。向熹[4]先生认为,放在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前、后、顶、尾”等后面的“头”在汉代出现,六朝时普遍应用,而“附于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用以表示时间的‘头’大致始于唐代”。在《论古汉语词缀“头”》[5]这篇论文中,魏兆惠、郑东珍通过大量语料,发现比较全面和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头”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

三、平鲁方言中“头”的用法

在普通话中,“头”是典型的词缀,从读音来看,“锄头”“日头”“念头”“上头”“下头”等词中“头”都读轻声,位置固定,“头”的意义已经虚化,但是,在平鲁方言中,情况和普通话不同。

(一)方位词+头

在平鲁方言中,从“头”字所处的位置看,“头”的位置固定,位于词末。从读音看,“头”单用时,读作[thγu35]。“头”的读音没有轻化,还读本调。在平鲁方言中,“方位词+头”有很多例证:东头、西头、南头、北头、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等。如“东头(起)那家人不在,估计出门儿来”。再如“这个搭地南头起那个搭是别人哩。”意为这块地南边的那块地是别人的。这里的“头”是有实际意义的,指的是相对于说话人的某一边,如“你头儿起先走”,即“你前面先走着,我后头跟着”。这里的“头儿起”就是“前头”。眼睛在前,可以推测先有“前头”这个词,表示离自己有一定距离的一端。后来为了对称,才有了“后头”。“头”还表示一定的抽象意义,指“某某的顶端”。通过以上论述,“方位词+头”在平鲁方言中还有一定的意义,不是只有构词作用,所以这里的“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缀,只能把它看成是一个类词缀。

(二)名词+头

在“名词+头”这一结构中,从它所处的位置看,“头”位于词尾,位置固定;从它的读音来看,“头”仍读本调,调值没有发生变化。“名词+头”的词有:锄头、砖头、炕头、脚头、窑头、年头等。以锄头为例,“锄头”指的是用来锄地的锄子的前边,用铁做的那一块儿,可以拆卸下来的,如“咋就把个锄头也跌了”。“砖头”不是指整块完好的砖,而是用来指那些半块的、不完整的砖块,又叫做“半个搭砖”。“炕头”指的是窑洞土炕的前部分,紧挨锅台的那一块。例如,“一到冬来,全往炕头上挤,把油布也烙黄来”。“脚头”指的是窑洞土炕的后端,“窑头”指的是窑洞的顶端。例如,“住村来真麻烦哩,冬来下雪,还得扫窑头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平鲁方言中,“头”有实际意义,并不同于普通话中的词缀,应归为类词缀。

四、晋北平鲁方言类词缀“头”和陕北晋语神木方言的比较

神木方言和平鲁方言同属晋语五台片,但两地在“头”的使用上却不相同,通过比较两地关于“头”的使用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晋北平鲁方言类词缀“头”的特殊性。在邢向东先生《神木方言研究》[6]中谈到神木方言的名词后缀时,认为“头”是名词后缀,与普通话的用法相同,即在神木方言中“头”是一个典型的后缀,具有后缀的典型特点。但平鲁方言与之使用情况不同,“头”还保留一定的抽象意义,形成了平鲁方言的特点。通过从读音、意义和所处位置这些角度分析,我们能看出“头”在平鲁方言中不是完全虚化了的,还具有一定的抽象义,所以“头”在该方言中是一个类词缀。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平鲁方言中,“头”还没有完全虚化为词缀,还有一定的词汇意义。通过对晋北平鲁方言中词尾“头”的分析,我们看到方言和普通话的用法是不同的,不能因普通话的用法限制我们的思路。通过差异,了解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从共时差异,推测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了解语言发展的轨迹。

[1]祝鸿杰.汉语词缀研究管见[J].语言研究,1991,(2):12.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9.

[3]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518.

[4]向熹.简明汉语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9.

[5]魏兆惠,郑东珍.论古汉语词缀“头”[J].语言研究,2007,(2):110.

[6]高航,严辰松.“头”的语法化考察[J].外语研究,2007,(2):7-11.

【责任编辑:周 丹】

汉 都司空瓦

2016-07-10

赵锦秀(1990-),女,山西朔州人,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

H17

A

1673-7725(2016)09-0157-03

猜你喜欢
词尾神木词缀
神木有石峁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神木:脱贫实效诠释党建力量
非公党建 不是“挂牌子、摆桌子”——神木非公企业这样寻求新优势
-CK Sounds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