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华
(江西省血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52)
2012~2014年江西省临床供血情况分析
杨秋华
(江西省血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52)
目的:分析2012~2014年全省临床供血情况,为无偿献血宣传和血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江西省2012~2014年11个设区市临床供应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等血液情况。结果:全省各年度人均临床用血量分别为2.28 mL、2.37 mL、2.43 mL。红细胞、血浆类血液使用量与总人口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640,单采血小板使用量与总人口数相关系数为0.28。不同年份血液供应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血液供应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去白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供应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值分别为0.10、0.02 。不同地区去白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供应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分别为126.25、525.63。结论:要加强开源节流工作,确保临床安全供血。
临床供血;血液成分;统计分析
笔者对2012~2014年江西省采供血机构向临床医疗机构供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全省各地临床供血规律,提供无偿献血宣传和血液管理工作依据。
1.1 资料来源 临床供血数据来自本省11个设区市12家采供血机构。血液来自公民无偿献血,供应对象为全省临床机构,统计供应的品种包括红细胞类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红细胞等)、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及单采血小板。上述血液成分制备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人口数据来自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2012~2014年统计年鉴。
1.2 计算方法 红细胞、血浆以U为计量单位,单采血小板以治疗量为计量单位。1 U红细胞类血液成分由200 mL全血制得,100 mL血浆为1 U。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1袋,其含量≥2.5×1011/袋。人均用血量(mL)=红细胞类血液使用量(U)×200/总人口数(人)。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
2.1 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类血液供应情况 见表1。
表1 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类血液供应情况
不同年份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总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2、0.01、0.09,均为P>0.05。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红细胞、血浆、单采血小板使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5.44、205.46、204.67,均为P<0.05。
2.2 人均临床用血情况 见表2。
表2 人均临床用血情况
红细胞量类、血浆类使用量与总人口数成正相关,P值均小于0.001,r分别为0.356、0.640,单采血小板使用量与总人口数相关系数0.28,可视为不相关。
2.3 供应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情况 见表3。
表3 供应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情况
不同年份去白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供应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0、0.02,均为P>0.05。不同地区去白红细胞、红细胞悬液供应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6.25、525.63,均为P<0.05。
不同年份本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类血液总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往年平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近几年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医保覆盖面已超95%,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趋于平稳,临床用血需求也没有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各地区开发科学合理新技术,建立实施临床用血审批、评价制度,较好地控制了临床用血量。但是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无偿献血采集量不能满足临床供血需求,血液紧缺现象常态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血液的临床应用,有时甚至影响了临床治疗的开展。
不同地区红细胞量、血浆、单采血小板类血液使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血浆类使用量与总人口数成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不高,主要与当地医疗服务资源有关。如7个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地区红细胞、血浆使用量位于前列。单采血小板使用量与总人口的相关系数0.28,可视为不相关,也未体现与人均用血量、医疗资源等因素有明显关系。
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率逐年增高,2014年去除率达96.6%以上。表明各地在开发采供血新技术,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风险上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供应血液的安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个别地区需要加快步伐进一步改进这方面工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估算方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保证临床用血,每人每年至少需要8 mL的全血或者红细胞。本省2012~2014年的人均用血量分别是2.28 mL、2.37 mL、2.43 mL,较全国2011年2.8 mL的人均用血量尚低[2]。上述统计情况显示,本省在多数城市血液告急,“血荒”字眼频频见于报端的大环境下[3],保障了临床安全用血。但在开源节流,保障临床供血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一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完善采供血服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三要加强与用血机构的沟通,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工作,推动血液保护、自体输血等新技术。
参与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李雅杰,安万新,梁晓华,等.全国各地血液供应紧张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36-1237.
[3] 崔英,张益荣,李宁,等.献血招募对提高血液供应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44-2745.
R457
A
1001-5779(2016)05-0815-03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46
2015-11-24)(责任编辑:敖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