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开周
苏东坡买房
文/李开周
苏东坡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启程回四川老家,途经嵩山,写了一首诗:
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意思是嵩山风景真好,山上阳光明媚,山下一马平川,我苏洵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我要在这儿买地盖房,把老婆孩子都搬过来住。
苏洵有没有在嵩山买地盖房呢?没有,因为他没钱。多年以后,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写文章提到这件事:“昔予先君,以布衣游学四方,尝过嵩洛,爱其山色,慨然有卜居意,而贫不能遂。”意思是当年我爸爸以平民身份漫游天下,经过嵩山的时候,希望能在那里安家,可是他太穷了,买不起地皮,盖不起房子,美好的愿望成了泡影。
苏辙说得没错,他的爸爸确实是个穷人。
当然,苏洵虽穷,还不到赤贫的地步,他在四川老家还有100亩稻田和5亩菜地,完全能解决一家几口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苏洵不善理财,也很少去田地劳作,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当官。为了当官,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他不气馁,努力尝试考试以外的路子,前后花了三十多年时间给所有能拉上关系的官员献诗,猛拍欧阳修、王拱辰、张方平、文彦博等等朝中大员的马屁,甚至不惜结交一些声名狼藉的贪官(例如雷简夫),只求人家能赐给他一个幕僚的职位。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苏洵的努力才得到回报——在欧阳修的举荐下,他终于可以不用参加考试,获得了一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乌纱帽。主簿是宋朝最低级别的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当时这个职务每月只有7贯铜钱的薪水。
虽然苏洵的官位和薪水都非常之低,但是他很爱面子,一当上官,就在首都开封宜秋门外买了一所相当漂亮的花园住宅。前面说过,苏洵每月只有7贯铜钱的收入,而这所花园住宅的标价是8000贯,就算他不吃不喝连续工作95年,也买不起这所房子,他是怎么筹够房款的呢?很简单,借钱。苏洵的二哥苏涣是进士出身,时任利州提刑,官位和收入远远高于苏洵,所以苏洵买房的时候,主要是跟二哥借的钱。
有道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苏洵借二哥的钱不能不还,而光凭苏洵微薄的薪水是永远也还不了债的。在开封买房七年后,苏洵病逝,还债的重任也就落到了苏东坡和苏辙头上。
苏东坡和苏辙要比乃父争气得多,宋仁宗嘉祐元年,他们两个跟苏洵一起参加进士考试,苏洵再次落第,而苏东坡和苏辙都顺利考上了进士,当时苏东坡才二十岁,而苏辙才十七岁。
按照北宋的选官制度,考中进士并不代表可以做官,进士只是一个学位,要想进入官场,还必须通过朝廷举办的公务员考试(制科考试)。宋仁宗嘉祐五年,苏东坡兄弟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一起通过,然后在嘉祐六年又通过了另一场公务员考试,此后苏辙留到京城,苏东坡正式迈上仕途——去陕西凤翔做签书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那时候,苏东坡才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的苏东坡每月薪水20贯,是父亲的好几倍,此外还有400亩的职田。所谓职田,就是朝廷为了让地方官衣食无忧,专门划拨给他们的耕地。把400亩职田出租给佃户,每年收租大约在800贯左右。把薪水和职田加起来,苏东坡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贯,这个收入水平在北宋是很高的,意味着他存上8年积蓄,就能在京城买一所花园住宅。
但是苏东坡没有买房,他和他的妻子王弗、儿子苏迈借住在凤翔府学,直到三年以后调离凤翔。苏东坡为什么不买房?因为他把自己的收入都用来替父亲还债了。
宋仁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调到杭州任通判,月薪涨到了30贯,职田增加到700亩,年收入大约在1800贯左右,稍微攒上几年钱,买房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苏东坡仍然没有买房,不是不想买,是钱不够。年收入那么高,为什么钱不够?因为他的开销太大。他去杭州赴任的时候,跟着他一起去杭州的可不光是他的妻子和儿子,还有他小时候的奶妈任采莲,以及他的侄媳妇和两个侄孙。苏东坡是个很看重亲情的人,奶妈哺育过他,所以他要把奶妈带到任上去享福。侄媳妇和两个侄孙则是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族里没人管,苏东坡独力把他们养起来。事实上,苏东坡后来得知某个堂姐死了丈夫以后,还慨然承担了供养堂姐及其子女的重任,直到堂姐的女儿出嫁,都是他出钱做的嫁妆。
慷慨好施的苏东坡靠一人之力养活了一大群亲戚,同时还在继续归还父亲在世时欠下的债款,以至于他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离任时的积蓄只有几百贯
钱。
再后来,苏东坡去密州做官,薪水又涨了一次,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000贯,还是没有买房。这时候他已经还清了父亲欠的债,积蓄也相当可观了,但他似乎对房子的兴趣不大,总是把钱花在他认为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说有一年密州闹瘟疫,穷苦百姓没钱买药,苏东坡捐出50两黄金,在密州城里建了好几所福利院,免费给百姓治病。
苏东坡后半生的仕途是很不顺利的,经常被贬官,被流放,薪水不断下滑,职田也被没收,就算他想买房,也已经买不起了。从他流传于世的诗文可以得知,老苏每次进京述职,都是借住朋友家的房子(苏洵在世时购买的那所住宅后来被卖掉了)。他跟驸马王诜交好,经常去王诜的府邸里借宿。他还有个老乡叫范镇,是退休的京官,在开封南城买了一所房子,也是苏东坡经常借宿的好地方。后来苏东坡的儿子在开封结婚,老苏没能力给儿子买婚房,只好让他们小两口借住范镇的房子。
公元1084年,苏东坡将近五十岁的时候,为了让家人有个安身之所,终于在江苏宜兴买下第一所房子,也是最后一所房子。这回他跟他的父亲苏洵一样付不起房款,只好向身居高位的弟弟苏辙借了7000贯。
宋朝房价是很高的,一个平民百姓靠种地或者打工,拼命几百年也未必买得起一套像样的房子,可是对宋朝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来讲,高房价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收入也非常高。苏东坡也是高收入群体,但他买房很晚,因为他把钱都花给了亲人和穷人。他是先人后己的绅士,是伟大人格的典范。
对比如今个别寻租的官员、粗鄙的干部,以及虽然只是个芝麻绿豆官儿,却能通过种种不法手段坐拥几十套乃至几百套住宅的“房叔”,苏东坡何其高洁。
摘自《民国房地产战争》、《民国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