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目的论看博物馆陶瓷名称英译

2016-12-14 13:47王洁辉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译陶瓷

王洁辉

摘要:本文从从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英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通过对陶瓷名称结构与翻译要求的分析,提出建议或参考译文,以期提高游客对博物馆陶瓷文物的欣赏和认知度。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陶瓷;翻译

一、引言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博物馆陶瓷文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展示中国文明的重要媒介。然而,其英译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英译实践在国内尚缺系统的理论指导,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译介和宣传。

二、“功能目的论”理论概述

功能目的论创始人为德国Katharilla Reiss。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一书中,指出理想的翻译应该使译文和原文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实现对等,但在面临特殊的翻译要求时,功能考虑比等值标准更重要。1984年,Vermeer在与Reiss合著的“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Skopos theory。Vermeer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是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 [1]。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译文受众,翻译时译者应结合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译者根据翻译要求和目的决定原文内容的留存,“原文仅仅是译者使用的多个‘信息来源(offer of information)的一种” [2](25)。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评价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而是看它是否有助于译文在译语情境中实现预期功能。

三、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特点及英译要求

陶瓷文物名称一般出现在宣传册、段首解说板、标识牌等博物馆文本材料中,向游客提供器物的主要信息,便于游客识别、理解、欣赏蕴含其中的文化元素。

汉语瓷器器物名称从结构分析主要由通名和属性名称两部分构成。通名(通用名称)表示不同类型的器物,此处的类型主要指造型的分类,例如:琢器类——尊、瓶等;圆器类——碗、盘等。属性名通常表明器物特点,包括釉彩、纹饰、器形、产地、年代等信息。陶瓷文物名称的表达更为复杂,还包括器物的窑口、制作时代等内容。例如:宋代白釉黑花牡丹纹枕,标明了其制作年代(宋)、釉彩(白釉)、纹饰(黑花牡丹)、器型(枕)。

博物馆陶瓷文物展品名称英译的目的是让外国游客看懂,获得中国陶瓷文化的相关知识,译者应充分理解翻译的目的与要求。译文读者多为外国游客,主要目的是了解陶瓷文物实用信息,译文应侧重信息功能。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具有缺乏汉语、中国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预设知识的的鲜明特点。译者应对译文进行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作解释性翻译等方面的补偿性操作。另外,因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有空间限制,源语言信息应当重新整合,突出重点、便于游客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信息。

四、平顶山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英译实例分析

平顶山博物馆展示了平顶山地区发现的唐、宋、金、元时期的各类窑口出土的陶瓷文物,其中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鲁山段店窑、汝州张公巷窑是平顶山市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兹将一些英译文本,择要评点,以供商榷。

4.1瓷器文物名称组成部分翻译

4.1.1器形的翻译

器形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应。瓷器名称通名下的众多子分类通常都表明式样繁多的瓷器器形,其名称起源、用途不同,译时需谨慎。例如:二里头文化中的“觚(Gu Vessel)”,觚是汉族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音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但需要加注外国游客才能知道其真实含意。因此可译为“Gu,Pottery Wine Vessel”。

在瓷器命名中,属性名中也可出现表明器形的词汇,如花口、八角等,具体描述瓷器的细节形状。对于此类信息,应确认指示的器身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词汇表达。例如:花口(指磁器口为花瓣状)—— with Petal-Shaped Mouth,花口碟应为Dish with Petal-Shaped Mouth,而不是Dish with Flower-shaped Mouth。

4.1.2釉彩的翻译

中国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是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又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3](29-33)。从翻译的角度看,颜色的认知是中西方读者共有的,单色釉的译法拟采用直译,如:黑釉、白釉、绿釉直译为Black-glazed、White-glazed、Green-glazed等。

青釉作为中国瓷器主要釉色之一,始见于商代中期,以汝窑青瓷最负盛名。宋徽宗指天为色,“雨过天青云破处,著般颜色做将来”,说它的青色仿佛雨过天晴后的明朗天空。汝瓷以釉色取胜,基本色调为青色。但是,除了天青色以外,还有天蓝、月白、豆青、粉青等。这些复合的釉色以中国人常见的事物形容的色彩,翻译时需要考量。直译可能导致读者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而影响理解。例如:没有釉色常识的中国游客尚且难以辨别的天青釉、天蓝釉、豆青釉三种釉色,被译作Light Sky Blue Glazed、Sky Blue Glazed、Light Bluish Green Glazed。外国游客就更难分辨这三种色彩。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汉语拼音加英文注释的方法命名这类釉色。这样对陶瓷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可根据英文注释或学习陶瓷相关知识深刻的认识釉色,普通游客可通过文物领略陶瓷的釉色之美,简洁的拼音也将作为新的词汇逐渐被接受。例如:三彩由原来的Tri-color,发展到现在的Sancai与Tri-color两种译文并存。另外,对于流传西方较广的釉彩名称,应尽量保存已被西方读者接受的译本,遵从约定俗成原则。

4.1.3纹饰的翻译

陶瓷的装饰花纹与图案,题材众多、技法精妙,是展现陶瓷文化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纹饰是中国独有,如:牡丹纹、菊花纹,典故图案或诗词等寓意吉祥,展现当时的文化生活。由于英汉文化语言差异容易导致词义空缺或文化确性问题。例如:珍珠地“齐寿”字瓷枕,了解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对这两个字的寓意非常熟悉,它们表达了长寿的意愿。而西方游客却缺乏了解,因此,译文应适当弥补目标读者缺失的相应文化背景,要尽量将其具体事物所指代抽象寓意翻译出来。该例可翻译为Porcelain Pillow with “Qi Shou”(indicating longevity)on Pearl-patterned ground。

4.1.4年代和产地的翻译

陶瓷的产地和窑口一般被视作补充信息,可将该信息独立整理换行标注。对于地名、朝代或年代直接音译,以便西方游客在熟悉的时间体系产生时间概念。另外,年代和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更符合信息文本简洁的特点,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4.2译文不统一

博物馆内文物英文表达需统一规范,同一器型用相同词汇翻译,相似展品用相似的语言表达;译文提供信息与中文提供信息一致。但是,博物馆中文物的英汉名称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白釉和白瓷应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白瓷盏被译为“White-glazed Cup”,白瓷灯被译为“White Porcelain Lamp”。

4.3文字错译

调查中,笔者发现陶瓷文物名称中存在多处文字错译,比如:黑陶瓶被译为Stone Arrowhead,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珍珠地划花腰园形枕被写成“珍珠底划花腰园形枕”。

五、结语

博物馆陶瓷文物英译虽然不同于文学语篇翻译,但同样存在美学标准和文化观念的问题,同样需要思考文本的功能特征和翻译策略,同样需要完备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因此,博物馆陶瓷文物的翻译应该把握其特点,以游客获取信息为目的,根据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的翻译要求和译文读者的对象,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突现信息功能,达到文化交流之目的。

文物英译不仅是翻译问题,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对其历史史实的尊重,涉及城市形象、文化交流等。博物馆建设是重要的文化活动,文物展品英译问题不可小觑。从文中可以看出,翻译时,如果译者多一分责任感与使命感,诸如选词错误、拼写错误、不一致等都可以避免。诚然,本文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希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共同促进博物馆陶瓷文物英译的统一与规范。

参考文献:

[1] Munday 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79.

[2] 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张美芳.文化途径看澳门——浅谈澳门世界遗产景点译名.上海翻译,2009(2):90-92.

猜你喜欢
翻译陶瓷
趣图
陶瓷罐摆一摆
平顶山市陶瓷行业提出向“陶瓷强市”起航
陶瓷艺术作品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陶瓷鉴赏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