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改变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不断强化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理论性研究,进一步强化村一级会计制度的改革,不断健全村一级会计审核机制,进一步化解村级的负债,不断强化农村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持续开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各地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视,村一级的会计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更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化的提升。所以,对我国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有效改变仅重视企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的研究,而忽视研究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情况;能够将新时期农村会计管理工作归入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拓展当前会计理论的研究范畴,为新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现笔者将针对完善我国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策略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不断强化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理论性研究
从客观角度而言,“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践进程中产生的,并反过来能进一步指导会计管理工作的实践”,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鼓励与之相关的各个专家、各个学者深入农村基层,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对村一级相关的会计环境与会计实践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与把握的根基上,充分结合与之相关联的会计知识,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深刻的、体系化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理论体系。并可将这一理论体系在农村会计实践工作中广泛的运用,让这一理论体系接受实践的检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继续对此进行探究并给予最大限度的调整。如此一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就能摸索出一套符合农村经济发展,且具有一定指导性的农村会计管理体系,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理论性基础。
二、进一步强化村一级会计制度的改革
从本质上而言,会计制度的设计务必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从高处看问题,需要对将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较为精准的预测,及时观察一切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结合村一级每项经济活动表现出迥异不同的特点,在对于应怎样拓展村一级经费的来源途径、怎样保障相关制度建设落实等重要性问题应该给予重点考虑的根基上,在第一时间内推动村一级会计制度的改革。使用具备统领性与科学性的村一级会计制度指导各项会计工作,推动那些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有效的会计工作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最为广泛的推广与普及,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不断健全村一级会计审核机制
客观地说,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这两个机构具有不一样的属性与运转功效,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隶属于企业会计类别,可是村委会会计却隶属于行政事业类,必须给予区别对待。具体可如下操作:
第一、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这两个机构分别制定出相互区别的会计制度。每个会计主体分别依据与之相关的要求与准则设置一定的会计科目,并进行会计范畴的核算与监督。其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完全具有企业属性的,接纳各个村民委托从事的各项经营活动,参加市场的各项竞争活动,并且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拥有较为独立的决策权力与产权,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企业内部与之相关的会计制度操作;可是村委会则是具有独立行政权力的行政事业机构,不能以盈利作为终极目标。我国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村委会是村民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具有基层群众性质的自治组织,专门办理本村的各项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并调节民众之间的纠纷,维持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本村村民的各项意见与建议。”因此,村委会的会计管理工作必须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操作。
第二,对不同资金的来源用途进行界定,分门别类的管理。首先,村集体经济的各项业务收入,根据企业中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主要的用途是发展村里的经济,并借助社会审计机构等具有独立性质的第三方监督它的使用效益。其次,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资金就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与监督,作为事业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支付村一级干部的各项酬金,各项公务开支以及对低保住户的赡养,这个主要是村委会的会计来进行核算。
四、进一步化解村级的负债
若想进一步化解农村各项债务负担,可从如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必须对本村的负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摸底。第二,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借助把空间土地、空闲房屋或者各种耕种设施等出租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租金偿还债务;把荒山野地的经营权以公开拍卖的方式用于科学合理的开发以此获得一定的资金偿还债务;灵活运用惠农政策,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借助“一事一议”的原则来化解那些因为公益性事业而构成的债务;对于那些综合性的开发项目,应该坚持“谁受益谁负责”的准则,把它所产生的各项债务让受益的村民给予科学合理的分摊;还可以像各个企业一样设置偿还债务的基金,以此确保村级债务能够按时按期偿还。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约束体制,预防“旧债未还,新债又来”的不良现象。第三,彻底落实债务化解责任追究体制。对于一些因为个人违纪原因而导致的债务,坚持“谁构成谁负责”的准则,把债务偿还的责任追究到具体的当事人,让其独自承担,而不是让村里承担。
五、进一步强化农村的财务管理
针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资金紧缺的情况,第一步就是要从思想理念上彻底转变“一味等待、过于依靠、向上级部门要”的陈旧观念,深入理解“穷则思变、变则通”这一思想,树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观念。第二、必须对村一级会计管理工作有一个全新明确的界定,村一级会计的主要职能必须在传统概念的根基上有进一步的拓展,即:村一级的会计不但要充分发挥它“管理财务”的职能,切实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好账目,彻底做好“节流”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改变旧观念,树立新思想,发挥村一级会计的“理财”功效,切实做好“开源”方面的工作。积极主动的学习,把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管理先进理念引入村级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让基层财务会计工作有财可以理,并且越理越好。第三,在行动上要具体落实,可以把企业中经常使用的“SWOT分析法”引进村一级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分析定位中,以此认清楚农村经济组织自身存在的优势、缺点和所处环境存在的机会、挑战。在这一根基之上,以市场需求作为主导方向,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它在资源方面、自然方面、地域方面的优势,在充分运用相关项目可行性评价的根基上,不断发展具有本土特征的休闲旅游业、资源勘探业以及农副产品等行业,大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使用效益,从而让农村集体经济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经济上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关键问题取决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全方位深化农村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在民主政治领域的建设、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度、强化农村地域基础性的设施建设”等八项任务,试图以此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设想给予最大程度的细化,为了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狠抓农村中的各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会计管理工作自然就成为重点中的重点。当前形势下如果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能从上述五个方面出发进行改革,定能让我国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刘素贞(1974-),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教,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灵娥.新形势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5(29)
[2]陈明昆.浅谈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5(17)
[3]顾旭东.关于农村财务会计发展趋势和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
[4]李艳荣.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8)
[5]祝迎彬.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0)
[6]刘国庆.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外资.2015(14)
[7]路风华.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5(09)
[8]金宗友.对农村会计工作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5(07)
[9]晁学芳.村账乡管利弊及对策初探[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02)
[10]冯丽华,李林齐.改革农村会计管理体制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11]王丽芹,李文德.村级财会工作的改革取向和模式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15(05)
[12]陈琪.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J].调研世界.2015(05)
[13]苗玉成.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当问题[J].中国监察.2015(09)
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