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富有生命张力

2016-12-14 20:26谭欣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度历史课堂宽度

【摘 要】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就要让课堂富有生命的张力,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延伸历史课堂的长度、拓展历史课堂的宽度、提升历史课堂空间的高度、增大历史课堂空间的密度、强化课堂空间的自由度。

【关键词】历史课堂;生命张力;长度;宽度;高度;密度;自由度

高中历史课堂多以平面世界为主,读、背、默等基本抓手离不开“书本世界”,从而使得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素材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动感,失去了历史感。现有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这样一种多维的目标,要想在一堂历史课堂内实现,就必须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即让历史课堂充满张力。

一、延伸历史课堂的长度

一堂历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间,尽量使历史课堂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那么它的容量和价值就不可限量了。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有张力的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目标,通过课堂实施,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思路的引领。即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内在的能力和素养。例如笔者在教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我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来分析“明太祖和唐太宗对待丞相制度的态度差异”,并且据此引导学生理解“与唐朝相比,明朝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通过对比来理解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具体,也更细致。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史料进行点拨,引发学生思考,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解决问题,使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起点,而是延伸学生发展的道路。

二、拓展历史课堂的宽度

历史课堂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即要拓展历史课堂空间的宽度,以最轻松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知识和能力收获。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真正高效率、大容量、有价值的历史学习呢?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内化后,会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产生相应的内心反应、内在感受或内心反省。美国教育理论家乔治·布朗在他的《生动的课堂》一书中指出,在生动的课堂中,学生通过精神的“幻想旅行”,就会得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峰体验”。可见,适应学生的心理而以尽可能轻松的形式展开教学,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最有分量的历史收获。

以高三复习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例,我通过模拟情景设计如下主题:红色旅游──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归纳推荐了如下路线并给出了理由。第一站:北京,推荐理由:五四运动的发源地,重温五四精神。第二站:上海、嘉兴,推荐理由:开天辟地,党的诞生。第三站:广州、南京,推荐理由:黄埔军校,北伐凯歌。第四站:南昌,推荐理由:军旗升起的地方第五站:井冈山,推荐理由:共和国的摇篮。第六站:瑞金、遵义,推荐理由:生死攸关,历史转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带领学生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

梳理完之后老师总结: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我们走访了八个城市,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南京,从南昌到井冈山、从瑞金到遵义,参观了众多的革命圣地,重温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在这一路的探访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站?请你谈谈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采用这种轻松的形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完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快乐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原则,关照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了不同领域的文化的交叉、渗透与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三、提升历史课堂空间的高度

这里所说的“高度”,是指历史课堂空间的一种价值高度,是作为历史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标高。在一个真正有高度的历史课堂空间里,学生应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同时也接受历史教师对其最大限度的要求。因而,历史课堂不能局限在知识传授的狭小空间内,而应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体验和创造,让历史学习进入更高境界的空间。

如在学完《洋务运动》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就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李鸿章是民族败类、卖国贼,并以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证据。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我这样引导学生:签订《马关条约》的决策权在李鸿章吗?同学们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如下答案:李鸿章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不属于个人行为,他代表的是清朝皇帝,其罪恶应加在反动的清政府身上,不能由李鸿章来承担。而且他领导洋务运动,创办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这样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引出一个历史学与历史教学的人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问题,同学们树立了全面的观点,掌握了评价人物的标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种形式的讨论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实际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契机,也是教师为这一堂课所定的标高。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对不同的见解都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赞赏。

四、增大历史课堂空间的密度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每一堂历史课中都会关联到很多的知识。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教育不是把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细节都传承给下一代,而是以浓缩、系统、简约的方式,将人类文化中的精华传承给下一代。表现在一堂历史课上,就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的线条尽量简洁,但线条所牵动的信息又要尽量丰富。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经济危机的表现列表梳理罗斯福新政相应的内容,设置如下问题:假如在座的同学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面对当时的经济状况,请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度过经济危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学生回答后再通过教材了解罗斯福政府是怎样改革的,引导学生从“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再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新政内容的空白表格并提问,在学生回答过程当中,适当补充一些原始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新政各项措施的理解。以此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宏观架构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使历史课堂更加密而有序,充实又高效。

以最简洁的线条来拉动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样的课堂才是高密度、大容量的,是层次清晰、内涵丰富的,是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的,当然也就是富有生命张力的。

五、强化课堂空间的自由度

乌申斯基提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帮助学”。教师应当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而强化课堂空间的自由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忙”起来,在“忙”中体验,在“忙”中发现,在“忙”中收获,在“忙”中成长。当然教师的“闲”也并非真的无所事事、撒手不管,而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以更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全面激活,力求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称砣虽小压千斤”,力求用最少的时间去争取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这种运筹帷幄的“闲”要比殚精竭虑的“忙”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反馈能力和灵活的调控手段,能同时调控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和认知两条轨道:什么时候,何种引导有利于促进思维;什么时候,何种评论有利于发展情绪,都要及时作出反应。

例如在学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记分制的比赛法,让同学们自己来梳理基础知识。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学生负责梳理某一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互相讨论之后,派出代表回答相应的问题,每答出一点即可得到一分,得分多的一组获胜,有礼品赠送。同时复习好每一个知识点后,再辅以相应的练习及时巩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忙碌了起来,为本组的荣誉而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力量。

六、总结

有张力的历史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中,历史教学时间相对紧张,也不允许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做好以上五个度,是历史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和抓手,相信这样的历史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作者简介:谭欣(1978-),女,民族:汉、籍贯:江苏徐州、工作单位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教材与教法,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发表。

猜你喜欢
高度历史课堂宽度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谈评课的“四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