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一、文化立校理念的生成背景
在全社会已经开始提高学校教育认知水平的当今形势下,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理应进入所有中小学办学工作的常规议事日程,给予重视。
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可以细分成多项指标进行考量,而“学校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但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自身功能、社会职能和接受主流社会教育审美心理审视的宏观角度看,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态度及其外在的教育形象,却在学校办学水平显示上,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学校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设计、运作,付诸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所有行为表现,能够让人获得的最初、最直接的感受,都无不联系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文化的精神品质,从中感受到学校在这方面深层次的秉持和追求,其品位之高下、目光之长短,思想之深浅,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当前层次和今后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二、重视文化立校的现实需要
从专职教育督导的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来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还有待提高,比如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案及其评估标准,一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是二分法,即有形和无形,或显性和隐形的表现。其实,是可以从校园文化精神风貌、文化生活开展和文化环境建设这三个方面,把它作一合理的科学的界定。也可以从有形环境、无形环境和影响力这样三方面分解评估指标。影响力在这里有具体的内涵,指向其吸引力、教育性和艺术性。
从学校办学水平的角度看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现状,其有待加强学习,加以改变、改进和提高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城市学校向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取经”,如在校园环境里过度堆砌了文字、图画、色彩和小品制作,看似加强了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其实不然,它们或“土气”,或杂乱无章,文化审美层次很低;二是以豪华制作见长,大到学校雕塑,小到校刊校报、宣传板报、临时宣传栏等,极少见到有师生亲笔书写的文字、亲自动手制作的小品,它们看上去很美,但都是从专业公司购买的商业化服务,与师生的虽可能稚拙,但毕竟真实的文化参与风马牛不相及;三是课余活动在很多学校被组织成另一种课堂形式,全部被“统”起来,都以“动”为主,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报刊或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籍的场景极少见到,虽然可能学校阅览室场地较小,图书室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一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广泛阅读和学会安静读书的学习品质培养,这在学校文化评估中必须加以关注,它比起所谓“活动套餐”“课程超市”“图书漂流”等“热闹”的学校文化教育场景来,其教育意义和教育文化精神品质,同样值得肯定。
在上述两大景观背景之下,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和指导,可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教育性
学校教育文化当然必须姓“教”,当然,它还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元素。但就是从其具有教育性,首先是具有德育性的基本属性来说,我们的学校教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目前,这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娱乐轻品位。具体说来,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其教育意义及主题词、宣传口号等设计,一般极少加以认真研究和策划,以为这不就是“例牌”么,大家玩玩的么?于是由此带来的活动形式就难免有点单调,若干年一个样。这一来,还有教育的吸引力可言么?说实在的,教育力是有了,但吸引力式微了。
再比如某些节日,年级或班级自行组织的文化(娱)庆祝活动,学校对此组织不力,引导不力,似有放任自流之嫌。于是有些缺乏正面教育性的通俗文化、市井文化、浅层次的粗俗文化等,掺杂其中就在所难免,它们与青少年学生应当接受的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先进文化是明显不相切合的。
学校文化的教育性原则落实在有形环境,亦即物化环境建设中,则主要表现为校园的美化、净化、绿化水平上,其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让人能够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办学层级,是初中还是小学,一目了然。教育“以人为本”,其文化氛围的接受对象一旦错位,其隐形的教育熏陶就落了空。如有些小学在建筑立面上镌刻比较深奥的名人名言,学生读不懂,也难记住;或者面向公众的文化宣传字体均为印刷体、黑体,而无一处是童体字的设计,也无表现童心童趣的童言童语,均为成人化语言,这样的校园文化就无亲切感、亲和力。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还是少年,其文化氛围的营造必须贴近学生这个年龄的审美心理特点,学校文化宣传的文字,以及所有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不可以在文化风格和语言色彩上偏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