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美术教育在现阶段能够对人才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而我国一直以来也高度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这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于,现阶段公共美术教育在高校中仍然有一些缺陷。因此本文旨在对当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探究解决的对策,为今后的公共美术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问题;对策
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目标也转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各大高校也非常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我国也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各大艺术院校的扶持工作也一直开展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阶段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对于任何一项学科来说,课程的安排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最终结果。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当中,在课程安排上不合理的情况居多,并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政策设定相关的课程目标,导致实际的课程数量非常稀少。一般来说,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时由理论知识、鉴赏部分以及实践几个部分组成,但是实际的课程安排只能选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开课,这样一来课程安排结构松散,并没有突出的重点,学生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1]
1.2 教学方式不科学
一门学科的掌握,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以外,教师的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学科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所以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笼统,而美术课程这种专业性强、水平要求高的学科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基础。对于基础薄弱或者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这种结果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不利的。
1.3 教材内容待改进
教材内容也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知识。通常情况下教材的编排要按照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所决定,但是实际情况中,对于教材的安排并不是非常科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就是教材内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而没有注重艺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这样一来美术教学就显得非常空洞,没有文化底蕴。[2]换而言之,就是教材内容的安排只注意到了艺术之间的横向联系,并没有全面地对美术课程进行完美的诠释。
2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改进方式
2.1 重视美术课程,提升课程数量
美术课程的数量是影响着教学方式的重要环节。而美术课程的数量是决定于学校能否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虽然都有开设美术教育这门课程,但是实际的数量却非常稀缺。这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学生认为课程太少,因此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二是即便学生愿意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但是课程太少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到知识。而这两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首先要改进的一点就是意识。也就是要对美术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当学校能够认识到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时,才会给予这门学科更多的课程数量,教师才能通过这一过程进行教学方案的确定和编排。同时,教学方案要按照我国设定的美术教育课程标准来设定,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这门课程的乐趣。
2.2 确定教育方案
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教育方案。教育方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教育方案要与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相统一。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未来的发展目标上也会存在很大程度地差异。[3]一般情况下。高校的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能力的人才。所以,在美术教育课程这种高要求、高技术性的课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况,为学生设立好学习的目标。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就是教育方案要充分体现社会感情与艺术文化,让学生的价值观有所体现。所以这就要求在教材上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认知能力,并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体现出美术课程的创造性。
2.3 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尽管美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专业的美术知识,但是美术学科是与其他学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例如一幅美术作品,其诞生的时间和作者就是历史学科的体现,其内容和基本资料是语文学科的内容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本门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将这些联系进行配合和延伸,以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对艺术背景进行了解。[4]例如一幅作品诞生于欧洲中世纪,由于当时的宗教气息很浓厚,所以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作品中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宗教相关的内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2.4 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体现在与社会的相结合上。美术教育课程也是一样,社会现状往往能给课程提供非常重要的提示和帮助,这也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环境,让学生能在这一环境下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美术作品的主体是“爱情”,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主题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内容的延伸,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图片或是视频资料的展示,使社会背景与教育相互影响并相结合,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能有质的飞跃。
2.5 整体课程结构化
整体课程安排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课程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所以对于课程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行科学分配。比如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根据时间划分,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按照类别划分可以分为抽象派、写实派等等。[5]这些课程安排可以分配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学习,并在每个时期选择几门课程同步教学。通过以点到面的形式完成对于整体课程的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到需要学习的内容,便于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同时课程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也不会使课程内容过分松散缺乏联系,对于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3 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美术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育内容上都会有巨大的改革和创新,因此美术教育课程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将美术教育的重点内容教授给学生,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美林.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民营科技,2014,12(12):249.
[2] 张晓红.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5,02(23):220-221.
[3] 陆丽娟.广西高校公共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2,01(07):30-33.
[4] 曹之文.高校公共美术教育发展对策探析[J].新课程(下),2015,07(11):57.
[5] 陆丽娟.试论地方美术资源在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1,11(34):113-114.
作者简介:王海平(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