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空间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现代主义

2016-12-14 23:51杨扬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黑格尔

杨扬

摘 要: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关于艺术在西方历史上最全面的沉思,一部杰出的“艺术史百科全书”。根据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为依据,追溯了西方建筑的三个重要发展。论述了建筑艺术从象征型、古典型到浪漫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并揭示了出现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关键词:黑格尔;西方建筑;艺术哲学

1 艺术的研究: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匠,在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中,通过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将理念主宰一切并推动艺术的各个环节,并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 黑格尔对于建筑美学的精神释义

黑格尔对建筑的定义:“建筑的任务在于对外在无机自然加工,使它与心灵结成血肉因缘,成为符合艺术的外在世界。”[1]在建筑的初始阶段,人们还未找到合适的形式与材料来表现其精神内涵,只能根据重量规则创造物质。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它的形式是外在自然的形体结构,有规律地和平衡对称地结合在一起,来形成精神的一种纯然外在的反映和一件艺术作品的整体。[2]建筑的首要目的是供人、神居住的场所,并且与艺术无关,表现实用性。直到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政治仪式的出现需要某种具体的建筑形式得到满足,并在此出现一种动机——“艺术形象”,这时作为艺术的建筑才出现。因此,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建筑都是象征型艺术的代表。通过象征性内容的出发点,建筑不仅作为实际应用的遮蔽物,同时它还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表现。所以,建筑虽然主体上属于象征型,但自身又受到三种艺术思潮的影响,经历象征、古典、浪漫三个发展阶段。

2.1 独立型、象征型的建筑

象征型建筑的特点是像人们暗示形体、结构等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思想:它不是为人的家庭生活和政治仪式以及宗教信仰而服务的,也不是单纯的功能使用范畴,它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象征。建筑本身通过启发性的思考唤起人们的普遍观念,通过象征型的手段和方式,以幻想和主观随意性的自由独立发挥为主。例如埃及金字塔建筑群。

2.2 古典型建筑

依黑格尔来看,古典建筑体现的象征性意义即原来的独立意义被建筑的应用性所局部取代,建筑本身不再完全是某种精神象征了,而转变成替代那种普通法则或神邸等精神性东西进行服务的工具,建筑与神邸本身分离了,建筑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应用性。此时,建筑是奉献给神的需要,并非为人所用,从而把精神性的需求提高到目的性的“美学”。例如,在希腊建筑中我们看到了充满比例关系与几何构成较为严密的建筑学原理。

2.3 浪漫型建筑

浪漫型建筑在形体结构、内部尺度和精神需求方面都符合基督教信仰和解脱的目的性,同时还满足人类的实用性要求。建筑本身象征着上帝的精神,其根本目的和内容就是希望能从有限之中摆脱出来而到达无限,其迫切程度和寻求超脱的决心,完全超过了象征型建筑甚至是古典建筑。[3]浪漫型建筑将应用性转化为高尚的精神功能和独立性;将完全无机的物质性东西彻底转化为有机的精神性事物;将个体与整体彻底的融合,同时又使得个体与整体两方面的个性都更加突出,而且正是利用个体和整体个性的矛盾性和强烈对比来强调他们各自的特点,并显现由它们相互融合而带来的巨大效果;知性的力学原理和应用性在浪漫型建筑中被推向了极限,甚至走向了超知性。在黑格尔看来,哥特式教堂是建筑领域发展的高峰期。

浪漫型建筑的目的和内容是上帝精神,它似乎要接近最高理性及终极目的,但它仍没有达到审视目的判断力层次,它只是达到了审美判断力的最高层次,即美的极端形式——崇高和伟大。为了表达人类对神学的崇拜和解脱愿望,建筑的形式被不断的演绎到夸张与无形的程度,崇高伟大静穆被扩大到无限量,从而造成想象力与知解力的极端不和谐,强制人们在先验和超验的理性观念中寻求对应物,必须一直追索到无限空间才可以满足需求。

3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思考

19世纪以后,西方建筑进入现代主义时期,西方建筑艺术流派纷繁复杂,如“机器美学”、“装饰就是罪恶”、“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等主张,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根据功能需求论述“功能主义的技术美”。认为功能是建筑美学的基础,通过新材料进行表现,不追求过多繁复的装饰效果,而是以基本单元进行重新编排与组合,创造出简洁明朗、富有生动韵律的“乐章”,这就是所谓的“形式追随功能”。

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观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第一,强调建筑与经济、时代、文化相结合,同当时的工业时代息息相关。第二,号召建筑师注重实用功能,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并且在关注建筑实用的同时关心社会经济问题。第三,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第四,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设计。[4]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人们追求的是技术革新和提高生产效益与生产效率。

新技术、新时代、新产品、新生活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习俗的观念,甚至两千多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了严重的批判与遗弃。在这一时期的建筑美学中,科学技术是主流,它试图改变和影响人们的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与黑格尔的建筑美学所提出的理论要求有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仿佛这更是建筑美学领域的新风潮。建筑被推举为时代的代表,要摆脱任何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创造新形式的建筑,即要割断历史,割断文脉,走向新建筑。[5]然而,在深层次的本质内涵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审美观念与审美标准仍然是追求艺术的普遍性、明晰性与和谐性。

4 现代建筑美学的走向

黑格尔对建筑美学的独特见解,自印象派以来的现代艺术到以包豪斯为标志的现代主义,基本上体现了黑格尔的哲学范畴。现代建筑扎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现状之中,它运用新的艺术语言,扮演者新的艺术角色。因此,我们不能仅从古典美学中去探究它的内涵与意蕴,而需要站在现代人的视界之上,通过独有的艺术语言形式去阅读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 王轩.建筑灵魂缔造[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4] 吴焕加.论现代西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王受之.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黑格尔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黑格尔的史诗观——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试析后期谢林对于黑格尔的批评
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